小学生心理焦虑的表现和矫正(2020年8月).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1095883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焦虑的表现和矫正(2020年8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心理焦虑的表现和矫正(2020年8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心理焦虑的表现和矫正(2020年8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心理焦虑的表现和矫正(2020年8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心理焦虑的表现和矫正(2020年8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焦虑的表现和矫正(2020年8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焦虑的表现和矫正(2020年8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小学生社交焦虑的表现及原因和矫正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焦虑是对刺激性事件无力应对的一种痛苦反应,通常是由紧张、忧虑、烦恼、恐惧、焦急等众多感受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如果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话,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还会引发各种疾病,对人体危害很大。小学生中常存在有社交焦虑问题,而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社交如果没有处理好,对其以后的发展影响很大,以下浅谈一下小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关键词:小学生,社交焦虑,表现,原因,矫正“社交焦虑是指对人际处境的紧张和害怕”陈莉,付春江等.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与社交

2、焦虑的相关研究. 中国学校卫生,2005 年9 月.第26 卷第9 期,过分的社交焦虑会妨碍人的社会交往功能。那么存在社交焦虑的小学生会有些什么样的表现呢?一、存在社交焦虑的小学生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哭闹这个表现主要出现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身上,他们不喜欢和同伴交往,一看到有人靠近就发脾气、大哭大闹。本人就看到过一个二年级的小男生,由于他的父母要上班没空带他,所以中午是在学校午托的。那天午休时,那个小男生一直哭闹,不愿意去宿舍,问起原因时他哭着说他不要和那么多人睡觉,那些人很恐怖,他要回家,他要自己睡,或者他自己在教室呆着,也不要和其他的学生一起睡。后来老师哄了很久他才愿意去睡觉,而且必须

3、得老师陪着睡,并且睡觉的时候他也是睡得很不安稳,中途总是张开眼偷看老师是否还陪在身边。(二)紧张这是小学生存在社交焦虑的常有表现。每当与他人进行交流时,他们就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这时他们可能会脸红、会心跳加速,或者手心冒汗、手脚发颤,说话结巴甚至是说不出话,这些现象在小学的男生中出现的概率比较大。(三)远离人群有些存在社交焦虑的学生会远离人群,他们不喜欢和他人交往,无论是做作业、玩耍、还是上学和放学都是一个人,他们总是静静的,有时候甚至静到让人忽视了他们的存在,他们孤独、不爱说话、不爱笑。(四)成绩差存在社交焦虑的小学生很多都是成绩差的学生,这既是他们的表现,也是原因之一。这些学生他们自卑,总

4、是害怕被嘲笑、被拒绝、被孤立,所以他们不敢、不想、不喜欢和他人交往。由于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学习上又吃不消,就会导致他们成绩越来越差,自卑敢更加严重,于是这些学生就关上了自己与他人的交往之门,将自己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二 、小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近年来小学生中出现社交焦虑的情况日趋增多,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学生本身有关外,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有关。(一)小学生本身的因素小学生会出现社交焦虑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本身存在自卑心理,而导致他们自卑的原因可能是身体上存在生理缺陷,由此害怕自己会被同学取笑,因而拒绝与同伴交往;或者成绩不理想, 怕被同伴拒绝

5、而不敢与其交往;又或者是家庭经济不好,在吃食和穿着上与别的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性格内向,与同学交往时易害羞、紧张,因而说话结巴,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沉默寡言,长期以来这种状态得不到改善,就会导致他们害怕社交,甚至拒绝社交活动。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交往技巧而不会交往,最终导致社交不成功,从而造成社交焦虑。(二)家庭因素小学生的社交焦虑与他们的家庭状况也有很大关系,像父母关系不和,比如父母整天争吵或者打骂,这就会使小学生心理存在恐惧,留下阴影,导致他们对人不信任,在与人相处时就会有紧张、害怕的感觉;如果是父母离异的话,小孩子无论是和父母双方中的哪一方生活,他们的生活都是不完整的,

6、缺少父爱或母爱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父母的性格也与学生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假如父母双方都是性格内向的人,遗传加上后天的环境影响,他们的小孩也会变得内向,孩子他们有可能由此不喜欢与他人交往;再有就是父母平时如果极少甚至没有教授小孩一些社交的相关技巧,那么他们的小孩就会不懂得在与他们交往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应该怎样做才得体等等。这几个原因归根到底都是父母对学生的关爱太少,平时对他们的教育忽视,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变得缺乏安全感、交往时不懂社交技巧等等。(三)学校因素学校里考试花样名目繁多,知识拓展的漫无边际,并常以学生的考试科目成绩高低来判断学生的优秀与否,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特别

7、是成绩差的学生压力更大。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明显不够,有些教师的眼里只能看到成绩好的同学,对他们的关怀无微不至,而对那些所谓的差生就是漠视、无视,甚至是辱骂。这样明显的区别对待会使学生产生偏激甚至是愤恨的情绪,不利于教师进行教学,也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如果教师无法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那样就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特别是“差生”的自尊,毕竟只有少数的学生是“优等生”,而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只是常人。教师的不平等对待会使学生对课业失去信心,对教师失去信心,对班级失去信心,从而导致他们不喜欢学习、不喜欢教师,这个抗拒心理就会使得学生的成绩变得更差,与那些“优等生”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自卑感也就越来越严重

8、,造成恶性循环,进而拒绝与他人交往,然后变得沉默、孤独,最后脱离群体,躲在自己的小小象牙塔里。(四)社会因素小学生居住的社会环境对他们也有影响。虽然说人的特性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也很大。小学阶段正是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外界的一举一动对其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如果学生所在的社区风气好,人们非常乐观开朗,喜欢与他人交往,邻里见面时都会互相打招呼,即使有时候仅仅是一个微笑或者轻轻的点头,那也是人们友好的表现。在这样轻松、和谐的环境感染下,这个社区的小学生们自然也会变得外向,变得爱交往,变得有礼貌、有爱心。但是如果说孩子们生活在一个整天都是大门紧闭的社区,大家都是闭门谢客,杜

9、绝社交,都秉持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这种态度,平时邻里交往极少极少的话,那些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变得不爱出门、不爱社交。性格也就会变得内向,平时就会沉默寡言,散发出一种生人勿近的气息,周围的人也就不喜欢甚至是不敢和他们交往,性格也就会变得孤僻,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懂怎样与人交往。三、小学生社交焦虑的矫正矫正小学生的社交焦虑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 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本身的多方配合, 首先要学校更新教育观念, 为学生提供健康、宽松的学习环境; 其次要社会改变其现有的生活方式,给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还要父母给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心中充满爱;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正确的认识自我,提高自

10、身的心理素质,要对自己充满自信。本文仅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角度提出一点点粗浅的看法。(一)关注差异, 用爱施教。每个学生自身情况不同, 生活的外部环境和接受的刺激也不同, 产生焦虑的原因也就不同, 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产生的焦虑, 都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学生, 爱学生,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情绪状态, 善于发现问题, 对症下药, 分而治之。教师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好而对他们特别关爱,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差而漠视、无视,甚至辱骂他们,而应该花更多的心思去帮助那些学习不好学生搞好学习:当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解惑;当他们回答问题正确或者其他方面表现良好时,教师应该及时鼓励他

11、们,给他们信心,使他们更加自信,争取更大的进步。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该也是必须要做到的,只有这样才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对他们的重视。这样他们才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才不会与所谓的“优等生”有隔阂,才不会因为害怕而拒绝与他人交往。教师应该致力于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教师像父母一样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尊重、敬爱教师,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像兄弟姐妹那样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进步。这样一个大家庭是我们大家的共同梦想,在这样的一个大家庭里生活,孩子们就会变得开朗,变得乐观,变得自信,变得开心,变得幸福。(二)多方疏导, 增强自信。小学生产生社交焦虑,

12、 与其本身、父母的关系、学校的高压教育、成长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矫正小学生的社交焦虑, 也必须要多方疏导, 齐抓共管, 其核心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当学生感到焦虑时,他的情绪就会变得不稳定, 自控能力较弱, 情感表现冷漠, 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看法非常敏感, 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 对尚未发生的情况常会过分关注和担心, 并伴有无端的烦恼,对一些日常的微不足道的小事, 也显得过分的在意,过分的焦虑, 从而不利于社交活动的进行,这些都是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因此, 引导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增强自我调整能力就成为矫正焦虑心理的良方。在小学生不自信时,家长或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如果他是因为自卑

13、而不自信,那就应该了解他们自卑的原因,然后帮助他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肯定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发扬自身的优点。比如学生是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自卑的话,那就应该疏导他,告诉他上帝虽然关了一扇门,但他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虽然现在这个状况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应该善于寻找自己的优点,然后发展它,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正所谓“瑕不掩瑜”,如果你真的千里马,就肯定会有懂得赏识你的伯乐。我们只有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别人才会认可你,尊敬你!如果他们是因为学习而焦虑,那么同伴或者父母或者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在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及时给他们解惑,在他们失败沮丧时给他们安慰,在他们取得进步时给他们鼓励。有时几句简单但温

14、馨的话语,或者一个大大的拥抱,都可能给予他们无限的力量,使他们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充满快乐的往前冲,让他们变得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当然,要增强学生的自信,一方面父母必须先处理好自己的关系,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有家庭和谐,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父母只有给自己的孩子树立起好榜样,学生才会往好的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也必须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只有爱其师,才会信其道。而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沟通交流,因为沟通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桥梁。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教师也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沟通促进了解,通过了解促进亲情和师生情,然后达到和谐的状态。(三

15、)创设轻松环境, 多搞集体活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多带自己的孩子出去,比如全家去散步,或者去朋友家串门,或者去旅行,让孩子们多些接触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这样在他们遇到不同的人时才不容易紧张、焦虑;在学校时,学校或者教师应该多组织多些集体活动,如班级聚餐、野炊、玩游戏、做手工等等,这些活动不但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还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去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动手能力。因为感兴趣,小学生们肯定会积极参加,在他们玩耍的过程,让他们感受到团体温暖,感受到同伴间的互相关心、互相信任等。在学生生活的社区,父母们可以联合邻居们举办party之类的,或者搞一些集体出游活动,这样不但可以促进邻里关系,使孩子们多些接触

16、外界,有利于他们的人际交往,还可以开阔孩子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经验,增长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四)教授社交技巧无论是家庭或者学校或者社会,都应该对小学生们进行社交技巧教育,教育他们如何正确而又有礼貌的待人接物。比如:教孩子们应如何礼貌的开始与他人交流,怎样适当的插入他人的交流;当自己犯错时该怎样做,又该怎样取得他人的原谅,当别人犯错时自己又该怎样做;如果别人给东西自己时,又应该怎样把东西接到手;如果你去同学朋友家玩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吃饭前要怎样做、吃饭时又要怎样做、吃饭后还要怎样做才有礼貌等等。通过教孩子们这些社交技巧,使他们在进行社交活动时不会因为不懂而紧张、害怕,也不会因为不懂而被人指责没有礼貌,没有素质、教养,更不会因为不懂而讨厌社交活动。教授社交技巧,可以使学生们轻松进行社交活动,轻松的表达自己。正确的社交技巧,让学生在交往过程中更加自信,更加开朗,更加应付自如;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