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管理}中药概论清热药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黄介宏讲授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069350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11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概论清热药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黄介宏讲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概论清热药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黄介宏讲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概论清热药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黄介宏讲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概论清热药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黄介宏讲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概论清热药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黄介宏讲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概论清热药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黄介宏讲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药品管理}中药概论清热药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黄介宏讲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藥 概 論清 熱 藥,大 仁 科 技 大 學 藥 學 系 黃 介 宏 講 授 http:/mail.tajen.edu.tw/horng/ph98u/,清熱藥,定義:清解裡熱證為主的藥物。 藥性:多屬寒涼性藥物, 作用:清熱泄火,涼血解毒及清虛熱等不同作用。 適用證狀:一般用於治療溫熱病 註解:為傳統中醫學八法中之清法藥物。 傳統中醫學所言熱證是包括有體溫上升異常之發熱及具有熱象之體溫並無升高之發熱,依診斷辨證判定凡有口乾咽舌燥、面紅眼赤、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五心煩躁等都算熱證。 分類:熱證應分為表證與裏證,表熱證歸於辛涼解表藥中,故本章主要討論的是裏熱證之清熱藥。 治療原

2、則:治熱以寒,溫者清之,如熱在氣分、營分、血分,以及虛熱與實熱等證不同,因此,在應用清熱藥也要根據病因和病情之需要給予區分。 裏熱證診斷辨證:發熱、口乾渴、煩燥、小便黃短、苔黃、大便乾結或兼有便祕、腹脹、脈沉數。 五心指所謂五心指兩手心、兩足心與心前區,稱之。 氣分證指溫熱病的化熱階段,以發熱不惡寒,舌苔轉黃為特徵,多為衛分證轉來或由伏熱內發。氣分以中焦陽明為主,也包括肺、胃、脾、膽、大腸等臟腑。熱鬱於肺,鼻煽氣促、咳嗽痰黃;熱結胃腸,口渴飲引、大便祕結或下痢;溼熱交困中焦,胸悶腹滿,舌苔膩滯;或熱毒壅盛,或邪傳少陽等。,分類: 清熱瀉火藥主治氣分實熱證,具有消炎、解熱、抗菌、鎮靜等作用,一般

3、用於治療溫熱病引起的高熱、煩渴、汗多、舌紅苔黃燥、脈宏大或滑數、神昏譫語等,或由肝熱、肺熱、胃熱引起之各種熱證或由風熱、風火引起的眼病。 清熱燥濕藥清熱燥濕,以苦燥清泄,寒解熱,多屬苦寒性藥物,主治溼熱證(下痢泄瀉、尿澀尿痛、黃疸、瘡癤癰腫等症狀),具有抗菌、解熱、消炎作用。 清熱涼血藥清血分熱,主治血分實熱證清血分實熱,適用於營分與血分實熱證,亦可與養陰藥配合,治療陰虛發熱。,清熱解毒藥清熱解毒,主治熱毒熾盛之壅腫創瘍等證,適用於熱毒入氣分或血分證。清熱解毒藥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消炎、利尿、抗菌作用。在氣分而火熱熾盛者,應配伍清熱瀉火藥同用;在血分者,宜配伍清熱涼血藥合用。 註解:熱毒:指感染性

4、疾病所致之發熱和伴隨的病理症狀,如各種化膿性感染(瘡瘍、癰癤、肺癰、腸癰等)、痢疾、病毒性傳染病(流行性腮腺炎、B型腦炎)等均屬熱毒疇。 清虛熱藥清虛熱退骨蒸,主治熱毒傷陰,陰虛發熱。 清熱解暑藥治療暑熱、暑溼症,暑熱常見於夏季,表現為發熱、出汗、煩渴等症狀。本類藥物具有利尿散熱,止渴生津等作用。 注意:本品多寒涼,易傷脾胃,故脾胃氣虛,食少便溏者慎用;苦寒藥物易化燥傷陰,熱證傷陰或陰虛患者慎用。,清熱瀉火藥,藥性:苦寒或甘寒,清熱力較強。 適用證狀:主治氣分實熱證;以清泄氣分邪熱為主,適用於熱病邪入氣分而見高熱、口渴、汗出、煩燥,甚至神昏譫語,舌紅胎黃,脈洪數實證。另者依臟腑部位可分為肺熱、

5、胃熱、心火、肝火等引起之臟腑火熱證。,石膏本經 Shigao,性味:甘辛大寒 歸經:肺胃經 化學成分:CaSO42H2O(含量不得少於95%) 功效: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咳;煅用斂瘡生肌,收濕止血 解析:寒性清熱瀉火,辛寒解肌透熱,甘寒清胃熱除煩渴為清瀉肺胃經氣分實熱證之要藥;辛寒入肺經,善清肺熱實證;甘寒入胃經,善清瀉胃火;火煅外用具有斂瘡生肌、收濕、止血作用。 炮製:宜先煎、煅石膏適量外用,研末撒敷患處。,知母本經 Zhimu,性味:苦甘寒 歸經:肺胃腎經 功效:清熱瀉火,生津潤燥 解析:苦寒能清熱瀉火除煩,甘寒質潤能生津潤燥止渴善治外感熱病,高熱煩渴患者;入肺經,苦寒瀉肺熱,甘寒質潤潤肺

6、燥長於治肺熱燥咳證;入腎經能滋腎陰、瀉腎火、退骨蒸用以治陰虛火旺所致骨蒸潮熱、盜汗、心煩證;甘寒質潤,入肺胃腎經故能瀉肺.胃.腎火滋肺.胃.腎陰,用以治陰虛內熱之消渴證。,蘆根本經 Lugen,性味:甘寒 歸經:肺胃經 功效: 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止嘔,利尿。 解析:甘寒入肺胃經,能清透肺胃氣分實熱,又能生津止渴除煩故用以治熱病傷津,煩熱口渴證;清胃熱止嘔逆;入肺經善清透肺熱;清熱利尿。,天花粉本經 Tianhuafen,性味:甘微苦微寒 歸經:肺胃經 功效:清熱瀉火,生津止咳,消腫排膿 解析:甘寒入肺胃經,清肺胃實熱及生津止渴;清肺熱火又能生津潤肺燥,適用於燥熱傷肺之肺熱燥咳證;善清肺胃

7、熱,生津止渴,主治積熱內蘊化燥傷津之消渴證;清熱瀉火解毒及消腫排膿。,淡竹葉 本經 Danzhuye,性味:甘淡寒 歸經:心胃小腸經 功效:清熱瀉火,除煩利尿 解析:甘寒入心經清心火以除煩;入胃經以泄胃火止瀉;寒能清瀉心胃實火甘淡能滲濕利尿。,梔子本經 Zhizi,性味:苦寒 歸經:心肺三焦經 功效: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解析:苦寒清降,能清瀉三焦火邪,為瀉心火除煩,燥擾不寧之要藥;清利下焦肝膽濕熱之功,適用於肝膽濕熱郁蒸者;善清利下焦濕熱而通林;清熱涼血至血熱妄行之出血者;清瀉三焦熱邪,可治肝膽火熱上攻;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用治火毒瘡瘍,紅腫熱痛者。,梔子本經 Zhizi,夏枯草本經

8、 Xiakucao,性味:辛苦寒 歸經:肝膽經 功效:清熱瀉火,明目,散結消腫。 解析:苦寒清降,入肝膽經清瀉肝膽熱,清肝明目 ;辛行散寒解熱消腫,決明子本經 Juemingzi,性味:甘苦鹹微寒 歸經:肝大腸經 功效:清熱明目,潤腸通便。 解析:苦能瀉火解熱,微寒清熱肝熱引起,目赤腫痛,羞明多汨証,風熱上攻,頭痛目赤証;甘能補鹹能潤微寒肝腎陰虧,視物昏花,目暗不明証;頭痛眩暈証: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証;鹹微寒入大腸經腸燥便秘。,用量:煎服1015g,用于潤腸通便者,不宜久煎。 現代藥理: 1、水與酒精浸出液均有降血壓作用。 2、降低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作用。 3、增強免疫之吞噬作用。 4、具有

9、緩合瀉下作用。 5、有抗菌作用。,決明子本經 Juemingzi,清熱燥濕藥,藥性:苦寒,燥濕力強 適用證狀:濕熱證或臟腑火熱證 解析:苦寒燥濕力強 注意:多服易傷胃陰不宜用量過大;凡脾胃虛寒津液陰損者慎用,必要時可配健胃藥或養陰藥同用。,黃芩本經 Huangqi,性味:苦寒 歸經:肺膽脾胃大腸小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清熱安胎。 解析:苦寒善清肺.胃.膽.大腸之清熱燥濕尤長於清中上焦濕熱;入肺經善清瀉肺火及上焦實熱,治肺熱壅遏所致之咳嗽痰稠;苦寒具清熱瀉火及涼血止血治血熱妄行出血證;清熱瀉火解毒,治火毒熾盛之癰腫瘡毒。枯芩中空體輕性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熱咳嗽痰黃證;子芩屬子

10、根,實心質堅重,主降,善清大腸濕熱,主治濕熱瀉痢腹痛。 註解:清熱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熱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黃連本經 Huanglia,性味:苦寒 歸經:心脾胃膽大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解晰:大苦大寒,清熱燥濕力勝於黃芩,尤長於清中焦濕熱,治濕阻中焦證;善解脾胃大腸濕熱為治瀉痢要藥;善清瀉心經實火瀉火解毒藥物,可治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煩燥證;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善療瘡毒(癰腫疔毒) ;善清胃火用以治胃火熾盛消谷善饑之消渴證;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證。,黃連本經 Huanglia,注意: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故脾胃虛寒者忌用;苦燥濕易傷陰液,故陰虛津傷者慎用。 註解:酒炙黃

11、連善清上焦火熱,多用於目赤腫痛、口瘡;薑炙黃連善清胃熱和胃止嘔吐,多用於治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善舒肝和胃止嘔,多用於治肝胃不和之嘔吐吞酸。,黃檗本經 Huangbo,性味:苦寒 歸經:腎膀胱大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 解析:苦寒沉降,長於清瀉下焦濕熱治濕熱帶下,熱淋澀痛;苦寒入大腸經善清除大腸濕熱,用以治瀉痢;入膀胱經清泄下焦濕熱,治濕熱下注引起之腳氣腫痛、痿證;主入腎經善瀉相火退骨蒸,治陰虛火旺、潮熱盜汗、腰酸遺精等證;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內外服用均可治瘡瘍腫毒。,龍膽本經 Longda,性味:苦寒 歸經:肝膽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肝膽火。 解析:苦寒善

12、清下焦濕熱常用治下焦濕熱所致諸證濕熱黃疸,濕熱下注引起之陰腫癢、濕疹瘙癢、帶下黃臭等;苦寒沉降入肝膽經善瀉肝膽實火肝火頭痛,目赤耳聾,脇痛口苦等;清瀉肝膽實火。,清熱解毒藥,藥性:寒涼 功效:清熱中更長於解毒,具有清解火熱毒邪作用。 適用證狀:癰腫瘡毒、丹毒、瘟毒發斑、痄腮、咽喉腫痛、熱毒下痢、蟲舌咬傷、癌腫、水火燙傷及其他急性熱病等。 注意事項:本類藥物易傷脾胃,中病即止,不可過服久服。,金銀花新修本草 Jinyinhua,性味:甘寒 歸經:肺心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解析:甘寒清熱解毒,散癰消腫為治癰腫療瘡及一切內外癰之要藥;甘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經熱邪,透熱達表治外感風熱,咽痛口

13、渴之溫病初起;甘寒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效治熱毒痢疾,下痢膿血證。 炮製:疏散風熱,清泄裡熱以生品為佳;炒炭宜用熱毒血痢;露劑多用於暑熱煩渴。,連翹本經 Lianqiao,性味:苦微寒 歸經:肺心小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散風熱。 解析:苦寒主入心經清心火,解瘡毒,消散癰腫結聚,有瘡家聖藥之稱;苦能清泄寒能清熱,入心肺經長於清心火,散上焦風熱,治風熱外感,溫病初起證;苦寒通降兼有清心利尿之功,治熱淋澀痛。,大青葉名醫別錄 Daqingye、板藍根新修本草 Banlangen,性味:苦寒 歸經:心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解析:苦寒善解心胃二經實火熱毒;苦寒善能清心胃實火,又能解

14、瘟疫時毒,有解毒利咽,涼血消腫之效。,青黛藥性論 Qingdai,用部:加工製品粉末 性味:鹹寒 歸經:肝肺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清肝瀉火,定驚 解析:鹹入血分,寒清熱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斑之效;鹹寒入肺肝經主清肝火又瀉肺火,且能涼血止血。,2306 蒲公英新修本草 Pugonying 基原:Compositae之Taraxacum植物 用部:Herba 性味:苦甘寒 歸經:肝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通淋 應用:苦寒能清解火熱毒邪,又能泄降滯氣,顧為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之佳品;苦甘寒能清利濕熱,利尿通淋,對濕熱引起之淋症、黃疸等有較好療效。 2307 野菊花本草正 Ye

15、juhua 基原:Compositae之Chrysanthemum indicum L.植物 用部:Flos 性味:苦辛微寒 歸經:肝心經 功效:清熱解毒 應用:辛散苦降,其清熱瀉火、解毒利咽、消腫止痛力勝為外科疔癰之良藥;苦寒入肝能清瀉肝火,辛微寒能散風熱。,清熱涼血藥,定義:具有清熱涼血,治療營血分熱為主的藥物。 藥性:苦寒或鹹寒 歸經:入心(主血)、肝(藏血)經,偏入血分清熱。 功效:清解營分、血分熱邪作用 解析:營分、血分等實熱證,清熱涼血藥本身具有養陰滋液作用,用以治療陰虛內熱(證狀為潮熱、盜汗、咽乾痛、舌絳紅等症狀),清熱涼血藥透過解熱涼血作用,以達減輕炎症充血、降低體溫、降低血管

16、通透性或止血(經由降血壓、減低血液流速、促進血液凝固之故)等療效。,清熱涼血藥,【註解】 1. 營分:熱入營分,熱灼營陰,症見夜熱早涼,舌絳神昏,心煩不眠,脈細數,甚至神昏瞻語,斑疹隱隱等證狀 2.血熱:是指溫熱病熱入血分(相當於感染性疾病的極期、晚期或敗血症期),會出現身熱煩燥、神昏或譫語、皮膚斑疹、吐血、出血、便血、舌絳而乾、脈數等症,以及由血熱妄行引起之其它急性出血。 3.血熱妄行:為器官發炎、充血,體溫上升促使血液加速,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細管易於破裂出血,常見鼻出血和吐血。,生地黃本經 Shengdihuang,性味:甘苦寒 歸經:心肝腎經 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解析:苦寒入營血分,為清熱、涼血、止血之要藥;甘寒質潤清熱生津止渴;甘寒質潤,苦寒泄熱,入腎經滋陰降火,養陰津而泄伏熱,適用於陰虛內熱,骨蒸潮熱者;甘寒質潤能清熱養陰及生津止渴,適合於熱病傷陰,煩渴多飲者。,玄參本經 Xuanshen,性味:甘苦鹹微寒 歸經:肺胃腎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