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第17课时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名校特供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060734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第17课时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名校特供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17课时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名校特供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17课时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名校特供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17课时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名校特供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17课时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名校特供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第17课时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名校特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第17课时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名校特供(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时 区域可持续发展,聚焦点一 荒漠化,1形成原因 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以我国西北为例分析)。 (1)自然原因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原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2治理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

2、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干旱地区的绿洲地区 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在缺乏水源的地区 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3)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

3、不能再毁林开荒。 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5)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例1:(2011湖南省十二校第一次联考)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1)(2)题。,(1)对该县1937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

4、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3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2)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解析】第(1)题,解答此题的关键点在于该县的面积是固定的。“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是指1980年人口总数约为1937年的两倍;但1980年人口密度接近80人/km2,约为1937年的4倍,A选项错误。1980年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约是1937年的3倍,但人口总数约为1937年的4倍,故人均耕地面积减少,B选项正确。1980年的荒漠化面积相比

5、1937年扩大了约30倍,C选项错误。1980年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8倍,D选项错误。第(2)题,人口数量增多,对粮食需求增加,导致耕地面积扩大、放牧绵羊数量增加,最终使荒漠化面积急剧扩大。,答案:(1)B (2)A,【技巧点拨】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和分布 1森林面积锐减: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2草原退化:多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土地荒漠化:在西北表现为沙漠化,而在其他地区也有水蚀荒漠化等表现形式; 4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区、东北地区、四川盆地边缘、横断山区、东南丘陵表现严重; 5旱涝灾害:分布较为广泛,如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以及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的洪涝灾害区;

6、,6生物多样性破坏:分布较为普遍; 7水资源危机:在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区表现为资源型缺水,在湿润区则表现为水质型缺水; 8海洋生态破坏:沿海地区有分布,如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红树林、珊瑚礁等被毁,赤潮等; 9湿地(湖泊)面积减小:在东北地区、滨海地区由于开垦和城市建设造成湿地减少;围湖造田使我国几大淡水湖面积急剧萎缩; 10次生盐碱化:在华北地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地广泛分布。,【变式训练1】 (2011徐州市第三次质检)甲、乙、丙、丁为四个不同区域,读图完成(1)(2)题。,(1)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 甲乙丙丁 A B C D (2)对四地可能出现的环

7、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甲地区水土流失,大力植树种草 乙地区易发生旱涝灾害,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丙地区易发生荒漠化,应退耕还牧 丁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应大水漫灌压咸 A B C D,【解析】第(1)题,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故丙适合农牧结合发展;此外,丁虽然降水较丰富,但处于中温带,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也适合农牧业结合发展。第(2)题,甲地区年降水量约200毫米,气温高,为干旱地区,其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错误。结合降水量及所处温度带排除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可能,则乙地只可能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均为季节性降水,旱涝

8、灾害频繁,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正确。丙处于农牧交错地带,易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现象,导致荒漠化,故应退耕还牧,正确。丁地区降水较丰富而气温较低,属湿润区;而土壤盐渍化主要出现在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错误。,答案: (1)C (2)B,聚焦点二 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的成因 和影响及湿地资源,(一)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影响 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是人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缓慢。水土流失是这里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如下:,(二)湿地资源 1概念 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

9、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湿地主要功能 (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例2:(2011汕头一模)读

10、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左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右图),回答(1)(2)题。,(1)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开发小水电 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 B C D,【解析】第(1)题,从左图判断该地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从右图判断该地对植被破坏较严重,加之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故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要解决该地区水土流失的重点在于解决生活燃料。一方面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

11、,开发小水电。,答案: (1)B (2)C,【技巧点拨】咬文嚼字话记忆 地理学科术语是严谨的,可以反映该地理事物的内在特点和外在表现。在复习阶段如果能够注意到地理学科术语这一特点,将会大幅度提高我们的记忆效率,并加深理解程度。 以“水土流失”为例: “水”:水土流失的过程中需要有水的参与,且起到侵蚀、搬运的作用; “土”:被侵蚀、被搬运,要求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流”:“水往低处流”,故水土流失严重区的地形破碎、坡度大;且坡度大导致水流速度快,侵蚀、搬运能力增强; “失”:肥沃的表土被搬运到他处;径流白白流失。导致水土流失区土壤肥力下降、水资源缺乏,进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变式训

12、练2】 (2011北京海淀期末)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从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中,任选其一简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 (2)说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 (3)简述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解析】第(1)题,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分别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土壤侵蚀的成因从自然原因(地形、土质、降水)和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两大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具体不同区域时需对要点进行取舍。第(2)题,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答题模式回答即可。第(3)题,河流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中下游最直接的影响就

13、是河流含沙量减少,据此再进行推断。河流含沙量减少,河流通洪、蓄洪能力增强,减轻洪涝灾害;使河流径流量更稳定,水位平稳,利于航运。,答案: (1)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广,降水量大;流域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 黄河流域:流域面积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破坏。 (2)缓坡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修建小水库、植树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矿区土地复垦等。(任答四项即可) (3)减少泥沙含量或淤积,减轻洪涝灾害,保障通航。,聚焦点三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及区域工 业化和城市化,(一)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开发的核心 河流的利用与治理,即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14、和利用。 2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水坝的作用 (1)防洪 (5)旅游 (2)航运 (6)土地利用 (3)发电 (4)提高水质,(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难(政策优势不明显,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南岭阻隔,腹地范围较小);(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3解决措施 (1)优化产业结构:以广州为基础,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

15、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香港、广州、深圳为中心,加强城市之间分工与合作;(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例3:(2011成都三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水系分布图。,材料二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自此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物产富饶”的天府之国。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上游流经岷山;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地区;乐山以下为下游,从宜宾注入长江。,(1)都江堰位于图示四条河流中的() A B C D (2)分别说明岷江上、中、下游的开发利用方式,并简述其原因。,【解析】第(1)题,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都江堰位于岷江。第(2)题,上游因落差大,可重点开发水能资源;中游流经成都平原,重点是利用河水灌溉;下游从宜宾注入长江,航运是利用重点。 解答整组试题时应注重从试题情境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答案: (1)C (2)上游:水能开发;因为上游流经岷山,河流落差很大。中游:灌溉;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灌溉用水量大,同时又有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引水。下游:航运;流经地区水量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