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3867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血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第三章血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第三章血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第三章血液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第三章血液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血液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血液ppt课件(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三 章 血 液,运输功能 缓冲功能 防御功能 生理性止血,血液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百分比。,正常:男性:4050 女性:3748 新生儿:55,血浆的化学成分与功能,血浆蛋白 总量6080g/L 盐析法分为:白蛋白 4050g/L 球蛋白2030g/L 纤维蛋白原24g/L 白/球 1.52.5/1 用于肝功能检查 原因:白蛋白全部由肝脏合成 球蛋白可由肝外组织合成,功能: 1.营养功能 2.运输功能 3.缓冲血浆酸碱度 4.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5.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6.参与凝血和抗凝

2、血功能,二、血液的理化特性,1.颜色:取决于Hb的颜色 A V 空腹血浆透明,脂肪餐后由于悬浮脂蛋白微滴变混浊,因此临床上检查血生化要求空腹采血 2.比重:全血 1.050-1.060 血浆 1.025-1.030 红细胞 1.090-1.092 3. 粘滞性:正常人全血的相对粘滞度为4-5, 血浆的相对粘滞度为1.6-2.4。,4. 血浆pH值: 7.357.45 pH值的恒定:血浆的缓冲对 及肺、肾的调节 NaHCO3/H2CO3、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Na2HPO4/NaH2PO4,5.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吸水的能力。 影响因素: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与溶质

3、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 构成: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渗透现象,等渗溶液:溶液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如 0.9% NaCl溶液、5%葡萄糖溶液、1.9%尿素溶液。,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液中晶体物质(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分布 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Na+、Cl-,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液中蛋白质(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作用: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维持血容量,第二节 血细胞,一、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无核、双凹圆碟形,1.数量: 红细胞(个/L) 血红蛋白(g/L) 男性 ( 4.05.5)1012 120160 女性 (3.55.0)1012 11

4、0150 新生儿 6.0 1012 170 200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 量低于正常。,2.红细胞的功能 (1) 运输O2和CO2; (2) 缓冲酸碱度 KHb/HHb;KHbO2/HHbO2; KHCO3/H2CO3;K2HPO4/KH2PO4,(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能力。 影响因素:a. 容积与其内容物的体积; b.红细胞膜的流动性 球形红细胞、衰老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挤过脾窦的内皮细胞裂隙,2.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在血浆中,不容易下沉的特性。 原因: 血液在不停流动 红细胞表面积/

5、 容积之比值较大, 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力也大,下沉缓慢。,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 通常以红细胞在第1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男; 女 血沉快慢取决于 红细胞是否容易相互叠连 风湿热,活动性肺结核,导致红细胞相互叠连的原因 血浆成分改变 白蛋白、卵磷脂 ESR 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ESR 3. 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可用于表示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0.8%0.6 NaCl 红细胞保持正常大 小和形态 0.45%0.40 NaCl 红细胞胀大破裂、 开始溶血 0.35%0.30 NaCl 红细胞完全溶血,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抵抗

6、力的大小 抵抗力大的脆性小,抵抗力小的脆性大 脆性小:成熟RBC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脆性大:衰老RBC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 多症,(三)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场所 来自红骨髓的干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以上变化约需7天 机体受大量放射线或某些药物(如抗癌药、氯霉素)作用时,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2.红细胞生成所需原料: 蛋白质、铁、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 成人每天需2030mg铁,95衰老RBC破坏释放出的铁,其余来源于饮食或药物。 铁吸收或再利用障碍,导致缺铁性贫血 动物肝、蛋

7、、黄豆、有色蔬菜,或服用硫酸亚铁等药物补充,3.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物质: VitB12和叶酸(成熟因子) 叶酸 - 合成细胞核的DNA酶的辅酶 VitB12 -增加叶酸在体内的利用, 间接促进DNA合成,缺乏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4.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PO2 EPO 红细胞 慢性肾脏病或肾切除患者肾性贫血 雄激素 a.作用于肾脏,增强促红素作用 b.可直接刺激骨髓造血,肾,骨髓,5.红细胞的破坏 寿命120天 破坏途径: 被脾、肝的巨噬细胞吞噬分解 血红蛋白分解为珠蛋白、铁、血红素 脾亢时,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脾性贫血,二、白细胞的生理,(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生

8、理波动:饭后、运动时、月经期升高 下午较早晨高 (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 可吞噬、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等。,3.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2.嗜碱性粒细胞 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4. 单核细胞 吞噬作用; 单核巨噬细胞能合成和释放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干扰素等调节其他细胞的生长; 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T细胞:细胞免疫 由骨髓生成的淋巴干细胞,在胸腺激素作

9、用下发育成熟,B细胞:体液免疫 在骨髓或肠道淋巴组织发育成熟,5. 淋巴细胞,三、血小板的生理,(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巨核细胞胞质脱落形成,两面微凸的圆盘状,平均直径24m 数量:(100300)109/L 当数量50109/L以下时,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黏附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 机制:血管内膜损伤 暴露胶原纤维,引起 血小板黏附,2.聚集,3.释放: 黏附、聚集的血小板形成血小板血栓,堵塞于破损血管伤口处。同时释放缩血管物质导致血管收缩利于止血 4.吸附:血小板吸附血浆中的凝血因子,促进和加速血液凝固 5.收缩:血小板内的收缩

10、蛋白使血小板收缩导致凝血块回缩、血栓硬化 修复:融合入血管内皮细胞,保持其完整,修复受损细胞,(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 生理性止血 :小血管因损伤出血,从血液流出到自然停止的现象 正常人出血时14分钟 生理意义:反映生理性止血状态,与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密切相关。,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 血管收缩 损伤刺激;内皮细胞及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血管肌源性收缩 (2). 血小板止血栓形成 血小板粘附、聚集在血管受损处,形成止血栓(初步止血),(3). 血液凝固 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网加固血小板血栓(有效止血)。,血管损伤 暴露血管内皮下胶原 血小板

11、激活 (粘附、聚集、释放) 血小板止血栓 血凝块形成,血管收缩,凝血系统 激活,纤维蛋白 形成,2. 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可沉着于血管壁/填补内皮细胞空隙 3.参与凝血功能 血小板内含有多种与凝血有关的因子,如 PF3等,(三) 血小板的破坏 寿命7-14天 破坏途径:止血过程解体 衰老的在肝脾被吞噬,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本质: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 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血清(serum) 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会发生收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即血清。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及

12、被消耗的凝血因子,(一) 凝血因子(blood clotting factor) 概念: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 固的物质。 种类:13种(其中F VI是F Va,实为 12种)。,因子,凝血因子的特点 除Ca2+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 除F III(组织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F 、在肝脏合成,需维生素K参与。 凝血因子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血液中,经其他酶水解后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才有活性,这一过程称凝血因子的激活。激活后,在该因子右下角标上“a”,a.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b.凝血酶的形成; c.纤维蛋白的形成,(二) 凝血的过程,a,Va、Ca2+,凝血酶原,凝

13、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内源性凝血途径,特点: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 激活途径: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 接触而启动凝血的过程。,缺乏F 、 、的病人,凝血过程非常缓慢,甚至微小的创伤就可导致出血不止 甲、乙、丙型血友病,外源性凝血途径,特点:指始动凝血的组织因子来自组织,不是血液。 激活途径:组织损伤,(三)血液凝固的加速与延缓 1.加速凝血措施 外科手术时,温盐水纱布 压迫伤口止血 2.延缓凝血措施 临床输血 柠檬酸钠 与血浆中钙形成可溶 性络合物 实验室 草酸盐 与钙形成不溶性的草酸 钙沉淀,(四)血管内血液保持流动的原因,1.血管内皮光滑完整 2.即使有少量凝血因子被激活被迅

14、速流动的血液带走,不易在局部聚集;巨噬细胞吞噬已活化的凝血因子 3.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系统,4.生理性抗凝物质 (1)抗凝血酶III :由肝细胞合成 抗凝血酶III可以与FIXa、 FXa 、FXIa、FXIIa 和 凝血酶分子中的丝氨酸残基结合,使凝血因子和凝血酶活性中心失活。 (2)蛋白质C系统:灭活凝血因子,促进纤溶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抑制FXa的活性,灭活FIII与FVII的复合物,抑制外源性凝血。,(4)肝素: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 一种粘多糖,肝、肺组织中最多。 抗凝机制: a.可与抗凝血酶III结合,使抗凝血酶 III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增强100倍。 b.还可刺激血

15、管内皮细胞释放凝血抑 制物和纤溶激活物来抑制凝血过程。 c.增强蛋白质C的活性。,二、纤维蛋白溶解,概念: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溶。,纤溶意义:,1 维持血液于流体状态 2 溶解血栓使血流通畅,第四节 血量与血型 一、血量,血量:血液的总量。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有7080ml血液。 循环血量 心脏和血管中。 储存血量 肝、脾、肺、腹腔静脉及皮下静脉丛。,血量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正常机体活动的必要条件。 机体一次失血量小于血量的10% 反射性引起心脏活动加强、血管收缩; 储血库的血管收缩,释放一部分储存血液 机体一次失血量大于血量的20% 血压显著降低; 机体一次失血量大于血量的30% 危及生命,二、 血型,一、血型 概念: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通常指红细胞血型。 红细胞血型系统有23个,193种抗原 与临床关系密切的是: 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凝集原 镶嵌在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糖蛋白,起抗原作用。 凝集素 血浆中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红细胞凝集的本质:抗原抗体反应,A抗原 + 抗A抗体 凝集反应 B抗原 + 抗B抗体 凝集反应,RBC膜,血清,(凝集原),(凝集素),(一)ABO血型系统 1.ABO血型的分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