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土地可持续利用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3466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土地可持续利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七章土地可持续利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七章土地可持续利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七章土地可持续利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七章土地可持续利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土地可持续利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土地可持续利用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第二节 土地人口承载力 第三节 中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发展与完善阶段(20世纪80年代) 第四阶段,实践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特点,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意在说明自然资源与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 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

2、)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N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 for the Earth: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3、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爱德华B巴比尔(Edivard B. Barbier)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尔斯(D . 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4.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斯帕思(James Gustare Spath)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封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4、 5.综合性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与此定义相近的还有江泽民同志的定义:“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1989年“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UNEP)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含义: (1)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2)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3)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4)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和考虑。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

5、、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以经济增长为前提。 (2)以保护自然为基础。(3)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一)资源稀缺论 (二)效率利用论(Neo-classical Economic Principles) (三)极限增长论(Resource Limits and Sustainable Society) (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论(Capacity Build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五)

6、绿色发展论(Green Development),第二节 土地人口承载力,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 土地人口承载力也叫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或能力),是指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认为,按照目前的农业水平,中国粮食最大可能生产能力为8 300亿公斤,以年人均500公斤的消费水平计算,土地人口承载力为16.6亿。,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基本内容,(一)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研究内容 1.农作物的单产潜力研究 2.农作物的适宜性评价 3.种植业生产潜力评定 4.畜、禽业生产潜力的估算 (二)人口承载潜力研究内容 1.人口发展趋势预

7、测 2.人口营养水平探讨 3.食物总需求量估算 4.土地的供给量与人口需求量的匹配 5.对策,三、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是世界上研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核心课题,而整个研究包含许多关键问题,国内外已提出了许多研究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有:农业生态区法、德尔菲法、趋势推导法、多元回归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一)农业生态区的概念,农业生态区是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定的一个区域(亦可称为农业生态单元、土地评价单元、制图单元等)。每个生态区内的土地自然特性基本一致。农业生态区的形成是通过气候图、土壤图、地形图、水文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的叠加而成。 (二

8、)农业生态区法的内容 1.土地资源清查 2.农作物最大单产潜力估算 3.作物适宜性分析 4.土地生产潜力的估算,第三节 中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指当前的土地利用不能对后代的持续利用构成危害,换句话说,土地的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要影响人类今后的长远发展。具体地讲,土地可持续利用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土地资源本身的高效持续利用;二是土地资源与社会其他资源相配合,共同支撑经济、社会持久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目标,(1)在土地资源数量配置上与土地资源的总 量稀缺性高度一致。 (2)在土地资源的质量组合上与资源禀赋相 适应。 (3)在土地资源的时间安排

9、上与资源的时序 性完全相当。 (4)土地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各地区差异,反 映各地区的特点,诱发地区发展活力。,二、保护耕地是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重点,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包括以下内容: (1)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应以人口对食物的持续供需平 衡为目标。 (2)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应建立在区域平衡的基础上。 (3)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有长远性。 (4)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宜性。 (5)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点是追求质量的平衡。,三、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点是改造中低产田,其作用是: (1)直接提高粮食单产。 (2)改善生态环境。 (3)解决脱贫问题。 (4)从总体上缓解土地短缺压力,促进经 济发展。 四、非农用地对策 科学规划、生态为重、提高利用效率、实行土地重划和土地整理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