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0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945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7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0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0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0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0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教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标解读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核心提炼 (1)太平天国运动带有旧式农民革命的一切特点,但因为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背景下,因此运动也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肩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2)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虽带有盲目排外的性质,但却展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坚定决心。(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1)吏治腐败,剥削沉重,阶级矛

2、盾激化。(2)列强倾销商品,小农破产,使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3)自然灾害严重。2准备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3历程(1)爆发:1851年初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2)建制:1851年9月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3)定都:1853年3月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4)全盛:1853年进行北伐、西征、天京突围三次战役,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5)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6)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4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

3、中心:解决土地问题。目标: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内容土地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评价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空想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2)资政新篇性质:太平天国后期的治国纲领。内容: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评价进步性: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空想性: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未

4、能真正推行。5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6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7评价(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动摇了其统治根基。(2)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起了反侵略的任务。(3)部分领导人还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4)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无法完成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最终失败。教材补遗 洪秀全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洪秀全出身儒生,深受儒学的影响,自称“天王”,宣扬王权天授,建立君主专制政体,推行一套封建礼制和各种封建政策,设计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向往大同之世。这些又不合时代潮流,甚至违背历史

5、方向,带有落后性。他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迟早会使人民失望。知识点二 辛亥革命1条件(1)经济条件: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增强。(3)思想条件:革命知识分子宣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4)组织条件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5)军事条件:中国同盟会发动的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2爆发武昌起义(1)时机:四川保路运动。(2)主力:湖北新军。(3)时间:1911

6、年10月10日。(4)结果:占领武汉三镇,建立湖北军政府。(5)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3高潮(1)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维护共和政体,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4结局(1)1912年2月,宣统帝宣

7、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2)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果实。5.评价(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社会风俗发生巨大改变,剪辫、不缠足运动发展迅速。(3)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材补遗 1清末新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1901年起,清政

8、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历史上称“清末新政”。清末新政的主导力量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动新政的进程。主要内容有:改革官制,裁闲散衙门,添新机构;改革兵制,扩练新军;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依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者。由于清政府掌握全国能力削弱,执行力下降;改革缺乏诚意;革命打断了改革等原因,新政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2预备立宪运动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洋务运动(18611895年)、维新运动(18951898年)之后的第三次大型改革。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1905年,清政府被迫实行“预备立宪”。但又以种种借口加以拖延。190

9、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开始了实质性的宪政改革。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在保证“君上大权”的前提下,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确认。1911年5月,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清政府废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但大权集中在皇亲国戚手中,时人讥称“皇族内阁”,舆论对此多感失望。“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部分立宪派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汉族官员更加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名师点睛名师助学 (1)太平天国运动的“新”时代特色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担负任务新反封建

10、的同时反侵略。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2)天京变乱的必然性: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在资本主义成为发展潮流的时代,太平天国缺乏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内乱是必然的。构图解史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的分析(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名师助学 (1)判断辛亥革命成败的标准衡量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基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辛亥革命,我们可以说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历史事件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只

11、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辩证地看待,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2)辛亥革命的三个易错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家政体采用的是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也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知识结构精巧识记 辛亥革命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纲领:三民主义。两个组织:兴中会和同盟会。三次斗争:与改良派论战;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四个成果:

12、推翻清政府;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构图解史 辛亥革命中的五个“第一”探究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史料实证史料研读史料一 李秀成论“天朝十误”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而忌,翼起狈(猜)心,将合朝将兵带去。八、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九、误国不用贤才。十、误立政无章。李秀成自述史料二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伪天

13、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到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史料三 1860年在进攻上海时,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惨重。最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史料四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袱回家转,依旧做长工”。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问题探究:(1)史料一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2)史料二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3)史料三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4)史料四反映了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史料探究史料主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提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确认识(1)史料一

14、:“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北伐的失误;“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天国大伤元气;“翼王与主不和,君臣而忌”石达开负气出走,加剧了太平天国形势的恶化;“封王太多,此之大误”造成人浮于事,且内部矛盾加剧;“国不用贤才”“立政无章”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和缺乏规范的制度建设(2)史料二:“城周围十余里金碧辉煌”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深居不出”领导人进取心锐减;“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封建化的体现(3)史料三:“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中外勾结,起义军遇到前所未有的状况(4)史料四:“打起包袱回家转”农民的阶级局限性史论归纳1近代前期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1)

15、经济:分散的小生产者,目光短浅。(2)政治: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3)思想: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4)组织: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2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性反思太平天国在“进步”的表征下存在理性的倒退。表现如下:(1)政治上:太平天国由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等级森严,为王为官者为所欲为,更甚于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及诸王生活糜烂腐化,朝政纲纪紊乱。出于反清的需要,洪秀全等农民领袖曾是孙中山等人的崇拜对象。不过孙中山也只赞赏太平天国反清的“民族主义”,却直指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