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937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具体表现总体上政治(1)深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在华代理人。(2)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领导了一系列新型的革命斗争,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3)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剧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

2、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变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并日益深化(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觉醒与探索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主旋律)经济(1)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甲午战后,列强掀起在华投资设厂、筑路、采矿等高潮。(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社会生活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服饰、礼仪、交通、通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文化(1)维新思想。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由此开端。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3)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4)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

4、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第1讲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1甲午中日战争)(2)主要战役:1894年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之战1895年威海卫战役。(3)结果:清军惨败,签订马关条约。)(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新的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争相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八国联军

5、侵华战争(19001901年)(2)过程: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与清军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攻陷北京。(3)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内容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

6、帝性质的组织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4)影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黄海海战(1)爆发: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返航途中遭日舰偷袭。(2)概况: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率官兵英勇作战,以日舰率先逃离战场而告终。(3)结果:双方互有损失,北洋舰队主力尚存。2反割台斗争(1)原因: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丘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3)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4

7、)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反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3义和团反帝运动(1)原因: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最终失败。(4)意义图解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思维拓展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1)认识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2)思想原因:信奉“武器决定论”。(3)战略原因:放弃和丧失制海权。(4)政治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5)外部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问题探究1 马关条约最能体现

8、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条款是什么?提示:马关条约最能体现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条款是开设工厂。概念辨析 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2)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图解历史 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问题探究2 辛丑条约中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提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图解历史 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问题探究3 如何评价“

9、扶清灭洋”的口号?提示: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主题1“天朝上国”梦碎甲午中日战争一日本是以世界进步为目的地展开战争,战争不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而是一场信仰的较量。日本在亚洲国家率先理解文明世界的理念。力图彻底摆脱独裁国家制度和野蛮文化。日清战争因此成为迈入文明国的行列的起点。战争中日本虽然有过野蛮的行为,但是西方社会依然接受维新之国为文明国的一员,而守旧的清国仍为尚未开化的野蛮国。福泽谕吉日清战争

10、是文明和野蛮的战争二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三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教你读史史料一中福泽谕吉从文明史观下解读了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清政府失败的根源,但实质上是为日本侵略中国寻找借口。史料二信息“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表明清政府寄希望于外国调停,准备不足;“静守勿动”“保舰勿失”说明李鸿章指挥失误。史料三中“举国争言洋务

11、”是关键信息,甲午战争前,只有地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主张向西方学习,而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唤起了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史料运用(1)史料一中福泽谕吉是如何看待中国的?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答:_(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本质问题。答:_(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各阶层是如何救亡图存的?答:_答案(1)看待:福泽谕吉认为中国已堕落为野蛮国家,日本要用近代文明来开化中国。真实目的:为日本侵略制造舆论。(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政治、经济、军事已走向近代化,且战前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政治

12、、经济、军事落后,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3)“实业救国”、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相继兴起。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1)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侵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严重,唤起了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新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2)经济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3)思想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

13、面转向制度层面,实业救国的思潮出现。主题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一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马关条约教你读史史料一从通商口岸的分布到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地反映出列强的侵略范围发生了变化;强占租借地和辛丑条约的规定反映了侵略的内容有所变化。史料二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史料运用(1)据史料一中示意图,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答:_(2)结合世界史的内容分析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转变的原因。答:_答案(1)侵略范

14、围由沿海深入到内地;由以经济侵略为主到以政治军事控制为主。(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列强对外侵略转变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与影响时期侵华战争侵略国侵略方式影响19世纪4060年代两次鸦片战争英法为首,俄美随后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国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外交: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奥加入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