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27题破山寺后禅院

上传人:lzz****sy 文档编号:14102517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27题破山寺后禅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27题破山寺后禅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27题破山寺后禅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27题破山寺后禅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堂教学资料设计27.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版本导航:统编八下第六单元课外诵读;语文七上第21课;苏教七下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内容:首联属于流水对,点明时间和地点。诗人在清晨漫步山林,进入古寺,旭日初升,光照山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诗人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内容: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曲径”“幽处”“禅房”“花木深”形象地描绘了破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营造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让烦乱的心顿觉宁静。 内容: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此刻此景此情

2、,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内容、情感:好像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万籁此都(俱)苏寂,但余钟磬音。 【主旨: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感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这首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金题演练1.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这首诗题咏的是

3、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从晨游破山寺写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构思含蓄委婉。B.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两句,勾勒出诗人在清晨时分入古寺,旭日东升,光照山上树林的画面。 “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C.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描写的曲折小路,幽深的花木,肃穆的禅房,构成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暗示禅味佛理有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作用。D.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两句,用正衬手法,通过钟磬音来衬托破山寺清幽的环境,寄托了诗人遁世无门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凡脱俗的神秘境界。27. 题破山寺后禅院1.(2分)D【解析】诗歌尾联以动衬静,运用了反衬手法。D项中“用正衬手法”赏析有误。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