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报告}中国医药商业物流专项研究报告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02318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112 大小:55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行业报告}中国医药商业物流专项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医疗行业报告}中国医药商业物流专项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医疗行业报告}中国医药商业物流专项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医疗行业报告}中国医药商业物流专项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医疗行业报告}中国医药商业物流专项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行业报告}中国医药商业物流专项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行业报告}中国医药商业物流专项研究报告(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医药商业物流专项研究报告,北京秦脉医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目 录,概述 中国医药商业历史回顾 中国医药流通市场现状描述 医院市场 商业市场 零售市场 农村市场 多种医药物流模式分析 国内医药物流中心建设情况 成都模式 上海医药模式 九州通模式 阜阳太和模式 三九模式 双鹤模式 医药商业的机会与挑战 销售上升利润剧降的压力与出路 加入WTO与提升国际竞争力 政策导向与GSP认证 风起云涌的购并,重组与联合,西方医药物流经验参考 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特点 美国医药物流模式 香港裕利物流模式 我国现代物流与国际水准的差距 国外物流的发展趋势 医药物流相关政策分析 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职能与G

2、SP认证 医保改革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瞄准医药物流市场多种力量分析 医药商业巨头 医药工业巨头 零售大鳄 外资 业外资金 专业物流公司 中国医药物流发展趋势分析,概 述,医药商业使命是保证向医院药房和零售药店及时、准确、低成本供货,并形成自身的高效益、低成本循环,那么中国医药商业现状如何? 现在医药商业日子难过,毛利率平均为12.6%,纯利率则不足1%,随着外资进入国内,医药商业如何承受更大压力,把握更好的发展机会? 国家主管部门对医药商业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政策倾向于淘汰弱势企业,组建特大型医药集团,以应对药品分销市场对外放开后的激烈竞争,所有相关政策方针的影响力如何? 外

3、商认为谁赢得物流,谁就会赢得中国市场,国内主流商业都将现代物流建设作为近期主要任务,并产生了多种运作模式,那种模式更有效? 西方先进医药物流经验值得我们参考,面对高毛利率的医药流通市场,各方力量都在虎视眈眈,伺机而入,如何实现企业自身的准确定位? 国内医药物流发展趋势如何?中国医药商业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中国医药商业的历史回顾,计划经济时期的医药商业 过渡时期的医药商业 小结,计划经济时期的医药商业垄断体制下的低效率流通,时间:建国至1984年 药品流通 只有4级国营主渠道 北京、上海、沈阳、天津、广州五家为一级调拨站 1000余家二级地市级批发站 3000余家 三级县级批发站 流程:

4、逐级下拨至消费终端(医院和药店) 主要特点 企业和批发站按计划生产和销售,通过定货会签定供货合同,制定生产计划 流通供货和返款由银行托收承付,不存在返款问题 周转时间长,经过三级批发渠道,流程需时约个月 药品价格逐级加价,不存在价格竞争,过渡时期的医药商业变革导致流通的繁荣和混乱,时间:85年99年 药品流通 计划体制被打破,药品不必再按三级批发站渠道进行销售 药品流通渠道多样化 医药商业公司大量增加 合资企业商业管理方式促进国内商业模式改变 原有商业流通渠道仅成为一种分销方式,企业的医药代表负责向医生推荐药品,由中间商向医院供货。 主要特点 生产企业的中间商不再限于一、二级站,还可直接面对医

5、院和药店 流通速度加快,药品从生产到达医院的时间缩短为3个月 企业主动性增强,销售地位增强 药品市场出现混乱,三角债严重,小 结,计划经济时期的医药流通体制在特定的时期对医药行业的有序发展和有效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长期的条块分割管理,地方保护和四级批发的单一体制导致国营主渠道医药企业的“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和“多小散差”的企业特点 计划体制被打破,新体制未形成,过渡时期的的变革导致医药流通的繁荣和混乱,各种经营模式得到有效的探索,一批新兴医药流通企业崛起 国营主渠道医药企业在变革中两极分化,一些利用自身优势及时转型,继续主导一方大局,一些由于体制落后等原因被市场所淘汰 目前医药流通体制变革仍

6、是 医药行业的主题之一,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医药流通市场现状描述,全国医院用药总体市场描述 医药商业市场描述 医药零售市场状况 农村医药流通市场情况 小结,全国医院用药总体市场描述,医院用药市场概况 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各大类药物市场份额构成 重点类别增长趋势 医院用药市场评述,医院用药市场概况,2002年全国药品纯销售额为776亿元,中成药纯销售额为232亿元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 2002年全国医院药品购进金额573亿元 IMS数据 医院用药以11%的平均增长速度递增,市场规模由1999年时的426亿增长到2002年的573亿。 医院购药金额居前三位的是全身用抗感染类药物、消化系统用药和心血管系

7、统药物,三者所占市场份额达到了57.6%。,全国医院用药总体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近年来,全国医院用药规模逐年扩大,已由1999年的427亿元上升到2002年的573亿元,预计2003年将达到646亿元。 全国医院用药平均增长率达到11%,其中2001和2003年较上年度增长幅度较大,2000和2002年较上年度增长幅度相对较小。,*:2003年数据为2002年Q3-2003年Q2四个季度累计数据,02年全国医院用药总体规模达到573亿元,全身用抗感染药以32.7%的份额居各大类药物首位,消化系统用药和心血管系统用药分别位居第二、三位,前三大类药物占医院购药总额的57.6%。,单位:百万元,重

8、点类别增长趋势明显,2002年医院购药金额排名前五位的药物类别,自1999年以来均呈现增长趋势,总体市场格局变化不大,消化系统用药和心血管系统用药规模接近。,医院用药市场评述,尽管一系列相关政策(药品分类 、医保制度、药品招标等)的出台对医院药品使用带来了影响,但是医院药品购入总金额仍呈上升趋势,继续占据药品销售平均80%的市场份额 开拓和维护医药市场的费用较高,加之回款周期长等弊病,决定医院用药大部为附加值较高的新特药 由于地方保护等原因,本地商业在本地医院市场具有绝对优势,如北京医药在北京,上海医药在上海等,医药流通市场现状描述,医药商业市场概况 02年整体运行状况 02年地区经营情况 重

9、点商业企业情况 流通秩序状况,医药商业市场概况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目前全国药品批发法人企业6000余家,非法人企业6300余家,零售企业近16万家 年营业额超过2000万元的不足400家 ,名列前10位的销售额仅占市场总额的20%左右 2002年全国药品销售总额达1300亿元,中成药销售总额达411亿元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医药商业整体运行状况量增利减,销售额平稳增长 医药商品累计购进总额21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 医药商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净额1587亿元 医药商业潜力巨大,前景看好 利润额下降 销售利润率小于1%,利润总额只有9.35亿元,企业亏损面高达40% 02年17个省的医药商

10、业企业出现汇总性亏损 流通费用过高 是利润率低的主要原因 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高达12.56% 流通体制变革加快,竞争加剧,02年地区经营情况发达地区优势明显,医药商业销售收入前十名省份状况分析 医药商业销售收入中间十名省份状况分析 医药商业销售收入后十名省份状况分析 各大区域医药商业状况比较分析,销售收入前10省份多数为经济发达地区,前10省份总销售收入净额为1119亿,占据70%市场份额 上海市销售额和利润总额均居首位, 北京市医院药品收入居首位 排名前5位地区销售额均在100亿以上,利润总额均在亿元以上,且具有较高的医院药品收入支撑,领先优势明显 费用率普遍接近甚至高于毛利率,各省

11、份利润普遍较低,甚至为负值 安徽,湖北,浙江,广东等省份销售费用率低于8%,上海,江苏,北京,山东等高于10%,上海高达12.38%,销售收入中间10省份占据22%市场份额,居中10省份总销售收入净额为350亿,占据23%市场份额 重庆,福建,海南三地商业销售收入较高,但本地医院药品收入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对外辐射能力 辽宁,河南,四川三省的医院药品收入值接近于商业收入,可见商业销售以满足本地为主 10省中有7省亏损,辽宁亏损额更是高达近8000万元,销售收入后10省份多数为老少边穷地区,后10省份总销售收入净额为103亿,占据7%的市场份额 吉林,天津,黑龙江三省本地医药药品收入均较高,只是

12、本地医药商业落后,天津和黑龙江的医院药品收入明显高于商业销售 新疆和云南虽地处边境,但商业销售均超过20亿 其他五省区在商业销售等几方面均远远低于其他各省 后十省区由于医药商业落后,销售费用率较高,大部分在15%以上,内蒙高达29%,各大区医药商业状况沿海地区优势明显,华东五省市医药商业净额收入为637亿,占据40%的市场份额,商业利润接近6.7亿,具有明显优势 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在收入方面实力接近,但华南地区利润是华北地区的7倍多 东北地区医药商业落后,是唯一商业收入低于医院药品收入的地区,亏损额超过1亿,但医院药品收入接近中南地区,远高于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在收入(商业和医院)方面规模较小

13、, 亏损额较大,主要医药流通企业为国有商业改制形成,前10企业总销售额为426亿元,占据近22%的份额 销售收入总额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有5家企业的利润总额保持在前十位 销售排名前10企业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 都由原有的主流商业发展演变而来 都经历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变革或管理改造 都牢牢占据着一方医院市场的大局,国药股份与上海医药优势浅析,物流优势:两家均计划在现有比同行先进的物流基础上,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 批零结合优势:两家均拥有大量的连锁零售药店,实现销售终端与流通供应链的较好组合。,地域与政府优势:北京与上海的医药市场容量远远大于其他城市,两地政府对医药商业企业的扶植力度大。 规模优

14、势:2002年,国药股份的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上海医药的销售收入72亿元 ,两家均具有规模优势。 管理优势:两家均实行严格预算管理,实行授权限制,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管理费用远低于同业水平。,流通秩序状况多渠道的无序竞争,不良后果 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严重 药品定价虚高致使社会和患者负担沉重 药品非法交易,制假售假威胁消费者用药安全,交易过程 医院购药中的暗箱操作仍然存在 以价格战为主的过度无序竞争 药品购销中“回扣”盛行 交易手段落后导致交易行为不规范,医药零售市场状况连锁经营是方向,药品零售经营概况 医药零售连锁的成就 医药零售连锁的问题 平价药店的冲击 老百姓大药房简介,药品零售经营

15、概况,我国医药零售业主要由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组成,目前全国有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和196家零售连锁企业 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药品零售跨省连锁试点企业名单的通知,首批有41家企业为试点,医药连锁企业开始跨区域拓展市场的圈地运动 2002年,中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前50强企业门店总数为9728家,销售额近142亿元。规模化的零售连锁企业将成为未来药品零售业的主要支柱 医药连锁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仍面临诸多问题,2002年亏损面高达50% 前国家经贸委政策:对医药零售企业,提倡实行连锁经营制,实现进货、储运、价格、企业形象(品牌)、内部管理及经济核算六统一,提高效率,降低费用,降低价格,利国利民

16、,医药连锁的成就显著,门店数量稳步增加 重庆桐君阁,江西华氏大药房,重庆和平3家企业居门店总数排名前三位 前10名企业门店数之和占前50个企业门店总数的48.6% 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辽宁成大方圆以7.5亿元的销售额比01年接近翻两番,跃居排名第一位 前20名占到前100位企业总销售额的近60%, 上海第一医药商店更以2亿元的单店销售额雄居全国之首,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重庆桐君阁、北京医保全新的利润为排序前两名 前10名利润占到参加该项统计企业的62% 品牌和服务意识逐渐增强 如北京同仁堂、重庆桐君阁等企业都十分注重服务改进和品牌提升,医药连锁的主要问题源自体制,企业改制速度滞后 国内药品零售企业所有制以国有为主 加入WTO后开放药品分销市场,企业改制迫在眉睫 企业扩张速度加快,管理水平急需提升 一些连锁企业管理费用过高、利润下滑 受药品降价等因素冲击,经营举步唯艰,融资渠道单一 国内以药品零售为主业的上市企业仅上海第一医药一家 进行资本运作,整合零售网络是药品零售连锁业发展方向 物流配送系统落后 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是支撑连锁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