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惯性传感器及发展概述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01844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49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惯性传感器及发展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企业发展战略}惯性传感器及发展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企业发展战略}惯性传感器及发展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企业发展战略}惯性传感器及发展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企业发展战略}惯性传感器及发展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惯性传感器及发展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惯性传感器及发展概述(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惯性传感器,机械转子式陀螺仪的概述,陀螺的基本部件 陀螺转子(Rotator) 内、外框架(Gimbal)(支承部件) 附件(电机、力矩器、传感器等),陀螺的分类(机械转子式) 二自由度(Two-Degree-of-Freedom) 单自由度(Single-Degree-of-Freedom)(速率 、积分),二自由度陀螺仪进动性,进动性(Proceeding),转子没有旋转时,给陀螺悬挂重物,进动的规律,进动性:陀螺仪受到外力矩时,转子自转轴的转动方向与外力矩方向相垂直的现象 进动、进动角速度,用动量矩定理解释进动:近似推导,动量矩定理,H 的近似表示:,动量矩定理 + 苛氏定律,此

2、即二自由度陀螺仪的进动方程,进动角速度的方向和大小,进动角速度的方向:最短路径法则 (H 沿最短路径趋向 M),进动角速度的大小:根据 M = H,写成标量形式: M = Hsin 因此 = M /(Hsin) 进动角速度大小与外力矩的大小成正比,与转子的动量矩的大小成反比。,陀螺动力效应:陀螺力矩,外加力矩,陀螺力矩(Gyro Torque):反作用力矩,陀螺力矩的方向判断 陀螺力矩的作用对象,陀螺动力(稳定)效应,对外框架有效,陀螺动力(稳定)效应,对内框架无效,定轴性;漂移、章动,二自由度陀螺仪的定轴性,二自由度陀螺仪具有抵抗干扰力矩,力图保持其自转轴相对惯性空间方位不变的特性(定轴性、

3、或稳定性)。,定轴性的相对性(一):陀螺漂移 d = Md / H,定轴性的相对性(二):章动(Nutation)现象,陀螺受冲击力矩时,自转轴将在原来的空间方位附近作锥形振荡运动,二自由度陀螺 运动方程:初步分析,从定性到定量:引入坐标系,外、内框架和转子坐标系,任务:描述当沿着内外框架轴施加力矩时,陀螺框架角、的变化规律 方法:动量矩定理 + 苛氏定律,二自由度陀螺 运动方程:矢量表示,转子的绝对角速度:分解表示,内框架坐标系的牵连角速度:,转子相对内框架的角速度:,转子的绝对角速度:,转子的动量矩:,二自由度陀螺 运动方程:推导,根据动量矩定理和苛氏定律,其中,二自由度陀螺 运动方程:合

4、并简化,对每个坐标分量,分别写出方程,以上称变态欧拉动力学方程 实际的陀螺中,一般赤道转动惯量 Jx = Jy,由第三式可得,陀螺稳态工作时,Mz = 0,因此,对前两式,忽略角速度高阶小量,得到简化方程,关于框架角速度和外加力矩的方向,二自由度陀螺 运动方程:角速度投影,两种角速度的关系,内框架坐标系 x y z 的等于两个欧拉角速度的矢量和,根据投影,代入简化方程,得到,求导式展开,忽略高阶小量,得到,二自由度陀螺 运动方程:力矩投影,力矩的变换,代入上式,得到,实际角很小,上式简化成,上式称为陀螺仪的技术方程。 技术方程的物理意义(惯性力矩和进动力矩),二自由度陀螺 系统模型:拉氏变换,

5、二自由度陀螺仪的技术方程,拉氏变换,整理,当初始条件都为零,得到,二自由度陀螺 系统模型:系统方块图,拉氏变换方程,改写方程,画出系统方块图,每个力矩都同时引起陀螺仪的两种运动,陀螺力矩起耦合作用,二自由度陀螺 系统模型:传递函数,由拉氏变换方程求解两个框架角、 ,得到,由此可以得到从 Mx1、My 分别到和的四个传递函数,改写分母项,固有振荡频率,二自由度陀螺 脉冲响应:输入输出,冲击力矩的数学模型:脉冲函数,数值极大,时间极短,对时间的积分是一个有限值,代入系统的拉氏变换模型:,求解(s) 和(s),得到,其中,二自由度陀螺 脉冲响应:响应轨迹,假设 Jx = Jy = Je,并令02 =

6、 H2 / (JxJy), 部分分式展开,反拉氏变换得:,可见,力矩 Mx1 引起转子轴同时绕内外两个框架作等幅振荡,相位相差90度。 消去时间变量,得轨迹方程,轨迹圆,半径圆心频率,二自由度陀螺 脉冲响应:计算例子,例子:设 Jx = Jy = Je = 1.38 克厘米秒2, H = 5160 克厘米秒, Mx1 = 36200 克厘米 10-5 秒,(注:克 = 克重,相当 于每克物体的重量),章动的幅度(半径),角分,章动的特点:高频、微幅,二自由度陀螺 阶跃响应:输入输出,如果陀螺仪受到的力矩为常值,可以用阶跃函数表示:,陀螺系统的初始条件都为零时,频域输出响应为:,设 Jx = J

7、y = Je,并令02 =H / (JxJy) 反拉氏变换,得时域响应:,二自由度陀螺 阶跃响应:时域响应,动态响应:章动 稳态响应:进动和等效弹簧效应,二自由度陀螺 阶跃响应:轨迹,对前式移项后两边平方相加,得到转子轴的轨迹方程,旋轮线:圆周运动(章动)和平移运动(进动)的合成。解释:,圆周运动线速度:,圆心移动速度:,两种运动合成的结果:车轮无摩擦滚动旋轮线 其中进动起主导作用,二自由度陀螺 阶跃响应:计算例子,例题:My = 1 克厘米; H = 10000 克厘米秒; Jx = Jy = Je = 4 克厘米秒2;常值干扰力矩作用时间 t = 60秒。,陀螺漂移率,漂移的角度,章动振幅

8、,章动频率,常值干扰力矩的产生原因及影响,二自由度陀螺 正弦响应:输入输出,如果外加力矩方向不断改变,大致可以用简谐函数描述,初始条件都为零时,陀螺频域输出响应为:,令 02 = H2 / (JxJy) ,并部分分式展开及反拉氏变换,得,二自由度陀螺 正弦响应:时域响应,章动项,强迫简谐振动项,常值项,设ao ,Jx = Jy = Je,则上述响应式可以简化成:,二自由度陀螺 正弦响应:轨迹,可见 Mx1 使转子轴同时绕内外框架轴做受迫振荡。 消去时间变量,得到轨迹方程,椭圆:长、短半轴的判断 不同类型的干扰力矩对陀螺仪精度影响程度的比较: 常值 正弦 冲击,二自由度陀螺对外加力矩响应的总结,

9、外 加 力 矩,二 自 由 度 陀 螺 仪,动态响应(双轴),章动,静态响应(同轴),等效 弹簧,静态响应(正交轴),进动,静电陀螺,静电陀螺概述 发展概况 结构组成:总述,静电陀螺概述,框架陀螺:精度追求、三浮 结构复杂,成本高昂 静电陀螺(Electrostatic Gyro):较彻底的支承革新,球形转子; 电极球腔 静电悬浮; 超高真空 静电陀螺优点: 精度高,真正的自由转子 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应用:战略武器、火箭 缺点:工艺复杂,发展概况,发展阶段,1952年提出 1970s初期0.01(0/h) 1970s中期0.0001(0/h) 1970s末期进入实用 1995年0.00001

10、(0/h) 04年斯坦福大学10-11(0/h),主要研制机构: 1950s后期,美国Honeywell和Autonetics开始研制,从 1960s 末到 1980s,法国、英国、前苏联、中国也相继展开静电陀螺的研制,结构组成:总述,球形转子 陶瓷球腔 凹形球面电极,高电压/小间隙/强电场/悬浮/控制回路稳定,驱动线圈:转子起旋 定中线圈:转子轴对准 钛离子泵:抽真空 光电传感 :读取角度,振动陀螺,振动陀螺仪 概述,机械陀螺:基于牛顿力学原理,转子陀螺:三浮、静电, 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 振动陀螺:,原理:利用高频振动的质量在被基座带动旋转时产生的苛氏加速度 特点: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

11、、可靠性高、承载能力大、性能稳定、成本低 发展:1940s-50s,美国研制音叉陀螺 1960s 美国压电振动陀螺(通用),1970s后,美国研制壳体谐振陀螺 1980s初,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研制微型振动陀螺(Sperry,Draper) 精度: 音叉、压电、微机械:精度较低(战术导弹、车辆、坦克、雷达) 壳体谐振陀螺:精度较高,可达惯性级,是光学陀螺仪的竞争者。,音叉振动陀螺 基本原理、结构,基本原理:利用音叉(Sonic Prong)端部的振动质量被基座带动旋转时产生的苛氏效应来敏感角速度 基本结构: 音叉的双臂为弹性臂, 受激振时,音叉双臂作对称弯曲振荡 端部质量作对称直线振动 等幅振

12、荡,相位相反,频率几百至几千赫,振幅百分之几毫米。 音叉下部通过挠性轴与基座相连。,光学陀螺,光学陀螺概述1,机械陀螺:转子和振动陀螺,激光陀螺:针对捷联惯导需求 基本原理:Sagnac效应,工作物质是激光束,全固态陀螺 优点 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动态范围宽、启动快、反应快、过载大、可靠性高、数字输出 发展 1960 激光器出现 1963 Sperry 制成首台样机 1970s中 精度突破,达惯性级 1980s 初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早期研制的机构 Honeywell:三角谐振腔,机械抖动偏频 Litton:四边形谐振腔,机械抖动偏频 Sperry:三角谐振腔,磁镜偏频 国内研制、应用状况 1

13、970s中后期 开始研制, 1990前后 进入实用 1990s中后期 应用达到高峰 面临问题 成本较高、体积偏大、不能完全适应捷联系统的要求,光学陀螺概述2,光纤陀螺仪:适应捷联系统需求,基本原理:同激光陀螺,只是用外部激光源,用光导纤维传播。 优点: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 发展: 1970s 光纤技术发展 1976 年犹它大学瓦里设想和演示 1978 麦道研制出第一个实用产品 1980s后,Littion,Honeywell,Draper 等公司以及英、法、德、日、苏等国也展开了研制。,国内 1980s初,原理研究、试验(少数大学) 1980s末,实质性研制 2000s,进入实用阶段 精度: 国外 0.001 0/h 国内 0.01 0/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