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公司企业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讲义第四版)第05章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006641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22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公司企业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讲义第四版)第05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电子公司企业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讲义第四版)第05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电子公司企业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讲义第四版)第05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电子公司企业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讲义第四版)第05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电子公司企业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讲义第四版)第05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公司企业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讲义第四版)第05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公司企业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讲义第四版)第05章(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重点和难点: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集线器和交换机级联。,第5章 常用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技术,5.1 常见物理层设备,不可避免的信号衰减限制了信号的远距离传输,从而使每种传输介质都存在传输距离的限制。但是在实际组建网络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网络覆盖范围超越介质最大传输距离限制的情形。为了解决信号远距离传输所产生的衰减和变形问题,需要一种能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对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的设备,以拓展信号的传输距离,增加网络的覆盖范围。将这种具备物理上拓展网络覆盖范围功能的设备,称为网络互连设备。 在物理层通常提供两种类型的网络互连设备,即中继器(Repeater)和集线器(Hub)。

2、,计算机网络技术,5.1 常见物理层设备,5.1.1 中继器,中继器具有对物理信号进行放大和再生的功能,其将从输入接口接收的物理信号通过放大和整形再从输出接口输出。中继器具有典型的单进单出结构,所以当网络规模增加时,可能会需要许许多多的单进单出结构的中继器作为信号放大之用。,计算机网络技术,5.1 常见物理层设备,使用中继器应遵守以下两条原则:一是用中继器连接的以太网不能形成环形网;另一个必须遵守MAC(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定时特性,即用中继器将电缆连接起来的段数是有限的。对于以太网,最多只能使用4个中继器,意味着只能连接5个网段,即遵守以太网的5-4-3-2-1规则。其中:5是指局域网最多有

3、5个网段;4是指全信道上最多可连4个中继器;3是指其中3个网段可连网站;2是指有两个网段只能用来加长而不连任何网站,其目的是减少竞发网站的个数,而减小发生冲突的几率;1是指由此组成一个共享局域网,总站数小于1024,全长小于500 m(双绞线)或2.5 km(粗同轴电缆)。,计算机网络技术,5.1 常见物理层设备,5.1.2 集线器,集线器(Hub)在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中处于物理层,其实质是一个中继器,同样必须遵守MAC(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定时特性,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正因为集线器只是一个信号放大和中转的设备,所以它不具备交换功能。,计算机

4、网络技术,5.1 常见物理层设备, 按供电方式不同,集线器可分为无源Hub和有源Hub。 按网关功能不同,集线器可分为无管理Hub和管理式Hub。 按端口数不同,集线器分为8口、12口、16口、24口、48口等Hub。 按适用的网络类型不同,集线器可分为以太网Hub、令牌环网Hub、FDDI Hub、ATM Hub。 按提供带宽不同,集线器可分为10 Mbps、10/100 Mbps、100 Mbps、10/100/1000 Mbps Hub。 按照扩展方式分类,集线器有可堆叠集线器和不可堆叠集线器两种。,计算机网络技术,5.2 数据链路层设备,5.2.1 网卡,网卡是局域网中提供各种网络设备

5、与网络通信介质相连的接口,全名是网络接口卡,也叫网络适配器,其品种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的性能和网上所运行软件的效果。,计算机网络技术,5.2 数据链路层设备,每一网卡在出厂时都被分配了一个全球惟一的地址标识,该标识被称为网卡地址或MAC地址,由于该地址是固化在网卡上的,所以又被称为物理地址或硬件地址。网卡地址由48位长度的二进制数组成。,计算机网络技术,5.2 数据链路层设备,每一网卡在出厂时都被分配了一个全球惟一的地址标识,该标识被称为网卡地址或MAC地址,由于该地址是固化在网卡上的,所以又被称为物理地址或硬件地址。网卡地址由48位长度的二进制数组成。,计算机网络技术,5.2 数据链路

6、层设备,按照网络技术的不同可分为以太网卡、令牌环网卡、FDDI网卡等。目前以太网网卡最常见。 按照传输速率,单单以太网卡就提供了10 Mbps、100 Mbps、1000 Mbps和10 Gbps等多种速率。数据传输速率是网卡的一个重要指标。 按照总线类型分类,网卡可分为ISA总线网卡、EISA总线网卡、PCI总线网卡及其他总线网卡等。 按照所支持的传输介质,网卡可分为双绞线网卡、粗缆网卡、细缆网卡、光纤网卡和无线网卡。,计算机网络技术,5.2 数据链路层设备,5.2.2 网桥,网桥提供了一种最简单的将局域网网段连接成可维护、高可靠性的扩展网络的方法。网桥工作在OSI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MAC子

7、层。 网桥可以将局域网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网段,它通过隔离每个网段内部的数据流量,从而增加了每个结点所能使用的有效带宽。,计算机网络技术,5.2 数据链路层设备,网桥主要具有如下功能: (1)在物理上扩展网络 (2)数据过滤功能 (3)逻辑划分网络的功能 (4)数据推进功能 (5)帧格式转换功能,计算机网络技术,5.2 数据链路层设备,5.2.3 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以下简称交换机)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外表和集线器相似。它通过判断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从而将帧从合适的端口发送出去。交换机的冲突域仅局限于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上。,1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5.2 数据

8、链路层设备,(1) 交换数据帧, 如果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是广播地址或者组播地址,则向交换机所有端口转发(除数据帧来的端口)。 如果数据帧的目的地址是单播地址,但是这个地址并不在交换机的地址表中,那么也会向所有的端口转发(除数据帧来的端口)。 如果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交换机的地址表中,那么就根据地址表转发到相应的 端口。 如果数据帧的目的地址与数据帧的源地址在一个网段上,它就会丢弃这个数据帧,交换也就不会发生。,计算机网络技术,5.2 数据链路层设备,计算机网络技术,5.2 数据链路层设备,端口交换 帧交换 直通交换 无碎片直通方式 存储转发交换 信元交换,2.交换机的三种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

9、技术,5.2 数据链路层设备,3局域网交换机的种类, 从广义上来看,交换机分为两种: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 按照现在复杂的网络构成方式,网络交换机分为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层交换机。 从传输介质和传输速度上看,局域网交换机分为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位以太网交换机、FDDI交换机、ATM交换机和令牌环交换机等多种。 从规模应用上又有企业级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交换机等。,计算机网络技术,5.2 数据链路层设备, 按照OSI的参考网络模型,交换机分为第2层交换机、第3层交换机、第4层交换机等,一直到第7层交换机。 按照交换机的可管理性,可把交换机分为可管理型交换

10、机和不可管理型交换机,它们的区别在于对SNMP、RMON等网管协议的支持。 按照交换机是否可堆叠,交换机分为可堆叠型交换机和不可堆叠型交换机两种。,计算机网络技术, 按照最广泛的普通分类方法,局域网交换机分为桌面型交换机、工作组型交换机和校园网交换机3类。 根据交换技术的不同,有人又把交换机分为端口交换机、帧交换机和信元交换机3种。 从应用的角度划分,交换机分为电话交换机(PBX)和数据交换机(Switch)。当然,目前在数据上的语音传输VoIP又有人称之为“软交换机”。,5.2 数据链路层设备,计算机网络技术,5.2 数据链路层设备,4交换机之间的连接,(1)交换机有“UpLink(级联)”

11、端口 (2)交换机没有“UpLink(级联)”端口 (3)堆叠,计算机网络技术,5.2 数据链路层设备,4交换机之间的连接,(1)交换机有“UpLink(级联)”端口 (2)交换机没有“UpLink(级联)”端口 (3)堆叠,计算机网络技术,5.3 网络层设备,5.3.1 路由器,计算机网络技术,5.3 网络层设备,1路由器和网桥的区别 路由器和网桥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网桥独立于高层协议,它把几个物理网络连起来后提供给用户的仍然是一个逻辑网络,用户根本不知道有网桥存在;路由器则利用互连网络协议将网络分成几个逻辑子网。路由器是面向协议的设备,能够识别网络层地址,而网桥只能识别链路层地址或称MAC地

12、址,网桥对网络层地址视而不见。,计算机网络技术,5.3 网络层设备,2路由器端口,计算机网络技术,5.3 网络层设备,3路由器在网络互连中的作用,(1)提供异构网络的互连,计算机网络技术,5.3 网络层设备,3路由器在网络互连中的作用,(1)提供异构网络的互连,计算机网络技术,5.3 网络层设备,(3)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路由器,电子工程系,汽车系,教务处,192.168.1.0 192.168.2.0 192.168.3.0,计算机网络技术,5.3 网络层设备,(2)实现网络的逻辑划分,计算机网络技术,5.3 网络层设备,5.3.2 层交换机,1什么是3层交换 3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

13、或IP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3层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模型中的第3层实现了数据报的高速转发。简单地说,3层交换技术就是:2层交换技术3层转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5.3 网络层设备,二层交换技术,三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23层交换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5.3 网络层设备,33层交换种类,纯硬件的三层交换技术 纯软件的三层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5.3 网络层设备,计算机网络技术,5.3 网络层设备,计算机网络技术,5.4技能训练:交换机和集线器的级联,交换机和集线器的连接都可以采用级联方式,两者级联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集线器的级联应严格遵守集线器级联配置规则(5-4-3-2-1规则)。下面以交换机为例介绍级联的方法。 如果交换机具有级联端口,那么可以通过一条UTP直连线将一条交换机的级联端口连入另一台交换机的普通端口。 如果交换机没有级联端口,那么可以通过一条UTP交叉线将两台交换机的普通端口进行连接。,计算机网络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