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公司企业管理}第五章电子数据交换EDI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00570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96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公司企业管理}第五章电子数据交换EDI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电子公司企业管理}第五章电子数据交换EDI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电子公司企业管理}第五章电子数据交换EDI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电子公司企业管理}第五章电子数据交换EDI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电子公司企业管理}第五章电子数据交换EDI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公司企业管理}第五章电子数据交换ED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公司企业管理}第五章电子数据交换EDI(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五 章,电子数据交换EDI,主要内容,5.1 EDI的基本概念 5.2 EDI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5.3 EDI的标准体系 5.4 EDI在物流中的应用,本章重点内容:EDI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 本章难点内容:EDI标准、港口EDI的功能,5.1 EDI的基本概念,5.1.1 EDI的起源与发展 今天意义上的EDI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西欧和北美,早期EDI只是在两个贸易伙伴之间依靠计算机间的直接通信来传递具有特定内容的商业文件。 EDI已被广泛应用在运输业、民航业、银行、海关、零售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今天的EDI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具有战略意义和巨大商业价值的贸易手段。,国外

2、EDI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在航运业首先使用EDI。早期EDI是点对点,靠计算机与计算机直接通信完成。 20世纪70年代,随着数字通信网的出现,加快了EDI技术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出现了一些行业性数据传输标准并建立行业性EDI ,例如,银行业发展的电子资金汇兑系统(SWIFT)。 20世纪80年代EDI应用迅速发展,美国ANSI X.12委员会与欧洲一些国家联合研究国际标准 20世纪90年代出现Internet EDI。使EDI从专用网扩大到Internet,降低成本,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时至今日,EDI经历萌芽期、发展期,已步入成熟期,英国的EDI专家明确指出,“以现有的信息技

3、术水平,实现EDI已不是技术问题,而仅仅是商业问题。”,三、我国EDI的发展,我国自1990年开始,国家计委、科委将EDI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1991年9月由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牵头同科委等16个部委、局发起成立“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小组” 1993年起实施“金关工程”即对外贸易信息系统工程,它是EDI技术在外贸领域应用的试点 我国开展EDI应用工作的基本方针为: 以应用为先导,以标准化工作为基础,以对外贸易为突破口,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支撑环境 抓好组织协调这个关键,搞好国家、地方和行业的若干重点试验工程 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将国家意志与部门、企业的需求

4、很好地结合起来 以“自上而下”作为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以“自下而上”作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5.1.2 EDI的含义,一、EDI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4年确认了EDI的技术定义 根据商定的交易或电子数据的结构标准实施商业或行政交易,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数据传输。 从上述EDI定义不难看出,EDI包含三个要点: (1)资料用统一标准 (2)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 (3)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 EDI的特点 (1)单证格式化 (2)报文标准化 (3)处理自动化 (4)软件结构化 (5)运作规范化 (6)通信保密化,二、物流EDI的概念,物流EDI:是指货主、承运业主以及其他相关的单

5、位之间,通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并以此为基础实施物流作业活动的方法。 物流EDI的参与方: 货主:如生产厂家、贸易商、批发商、零售商等 承运业主:如独立的物流承运企业等 交通运输企业:如铁路企业、水运企业、航空企业、公路企业等 协助单位:如政府有关部门、金融企业等 其他的物流相关单位:如仓库业者、专业报送业者等。,5.1.4 EDI的分类,根据EDI的功能分类 贸易数据交换(TDI):又称贸易数据互换系统,是最基本、最知名的EDI系统。用电子数据文件传输订单、发货票和各类通知; 电子金融汇兑系统(EFT):在银行和其他组织之间实行电子费用汇兑。虽使用多年,但仍在不断改进中,最大的改进是

6、同订货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自动化水平更高的系统; 交互式应答系统(IQR):可在旅行社或航空公司作为机票预定的系统。 带有图形资料自动传输的EDI:最常见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的自动传输。,根据EDI的运作方式分类,根据EDI的运作方式分类 封闭式EDI:因为不同行业、地区实施EDI所采用的标准和协议的内容不同,这样导致大量不同结构EDI系统出现。各个系统之间因为所采纳的标准和传输协议不同,彼此之间相对处于封闭状态。 开放式EDI:使用公共的、非专用的标准,实现跨时域、跨商域、跨现行技术系统和跨数据类型的电子数据交换。 交互式EDI:仍处在理论和开发的初级阶段,它是以开放式的EDI为基础,是

7、将来EDI的发展方向。 基于Internet的EDI: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EDI就是要建立开放式的信息传输。,5.2 EDI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EDI系统的三要素 数据标准 EDI软件和硬件 通信网络 一、数据标准 EDI标准是由各企业、各地区代表共同讨论、制定的电子数据交换共同标准,可以使各组织之间的不同文件格式,通过共同的标准,实现彼此之间文件交换。,二、EDI的软硬件,实现EDI需要配备相应的软件和硬件,EDI硬件主要是指:计算机、外设以及网络连接设备和线路。 EDI软件: 转换软件 翻译软件 通信软件 EDI应用软件,EDI的数据交换平台,EDI硬件,EDI应用系统硬件环境有以下几种

8、形式: 主机EDI系统,文件处理系统构造的EDI系统。 客户机服务器处理系统。 分布式处理系统和客户机服务器+Internet处理系统。,三、通信网络(了解),(1)点对点(PTP)方式 EDI按照约定的格式,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终端处理,完成相互的业务交往。 (2)增值网(VAN)方式 那些增值数据业务(VADS)公司,利用已有的计算机与通信网络设备,除完成一般的通信任务外,还增加了EDI的服务功能。 (3)信息处理系统(MHS)方式 ISO和ITU-T联合提出的有关国际间电子邮件服务系统的功能模型。,5.2.2 EDI的工作原理,一、手工方式与EDI方式,一、EDI的工作流程,(1

9、)文件的结构化和标准化处理 (2)传输和交换 (3)文件的接收和自动处理,3.订单传输的EDI流程,制作订单:制作订单,并以电子传输的格式存储,形成买方的数据库,同时产生一份电子订单 发送订单:买方将此订单传输给供应商,它先存放在EDI交换中心,等待来自供货商的接受指令,接收订单:供货商使用邮箱接收指令,从EDI交换中心自己的电子信箱中收取全部函件。 签发回执:供货商在收到订单后,自动生成一份回执,经供货商确认后,发送给买方。 接收回执:买方使用邮箱接收指令,从EDI交换中心自己的电子邮件收取全部函件。,5.3 EDI的标准体系5.3.1 EDI标准的基本概念,EDI标准的内容: 语法规则 数

10、据结构定义 编辑规则与转换 公共文件规范 通信协议 计算机语言,EDI标准化工作的内容: EDI网络通信标准 EDI处理标准 EDI联系标准 EDI语义语法标准,5.3.2 EDI标准的发展,5.3.3 EDI标准体系的内容,(1)EDI基础标准体系:主要由UN/EDIFACT的基础标准和开放式EDI基础标准两部分组成,是EDI的核心标准体系。 (2)EDI单证标准体系:源于相关业务,而业务的过程则以单证体现 (3)EDI报文标准:是每一个具体应用数据的结构化体现,所有的数据都以报文的形式传输出去或接收进来。 (4)EDI代码标准体系:在EDI传输的数据中,除了公司名称、地址、人名和一些自由文

11、本内容外,几乎大部分数据都以代码形式发出。 (5)EDI通信标准体系: EDI通信标准是顺利传输以EDI方式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基本保证。 (6)EDI安全标准体系:为防止数据的篡改、遗失,必须通过一系列安全保密的规范给以保证。 (7)EDI管理标准体系:主要涉及EDI标准维护的有关评审指南和规则 (8)EDI应用标准体系:主要指在应用过程中用到的字符集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5.3.4 EDI的国际标准,根据EDI标准制定和应用范围的不同,EDI的标准有四种:企业专用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一、ANSI X.12标准 1978年,美国信用研究基金会(ACRF)与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T

12、DCC)一起,组成ANSI X.12,致力于EDI的报文和数据交换的标准研究。 已经制定了AIAG(汽车行业集团)、UCS(食品杂货类)等应用EDI标准 已由几十个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参加了X.12组织的标准化工作。 该标准已经在北美被广泛使用,成为通用成熟产品。 二、EDIFACT标准 EDIFACT是在UN/ECEGTDI(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主办的贸易数据交换规则)基础上由北美和欧洲专家开发的国际EDI标准。 1986年经UN/ECE/WP.4批准使用EDIFACT名字。 UN/EDIFACT是国际EDI的主流标准,当今EDI国际标准主要就是指UN/EDIFACT标准和ISO标准。,5.3

13、.4 EDI的国际标准,5.3.5 我国的EDI标准,针对UN/ECE和ISO/IEC 两大组织的情况并结合我国国情 通过开展引进、本地化、EDI标准的维护机制建设,结合我国国情开发出自己的报文标准 CEC下属的技术评估工作组(TAG)已经先后将EDIFACT基础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主要标准如下: (1)GBT14925电子数据交换术语 (2)GBT14805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级语法规则 (3)GBT16703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话法实施指南 (4)GBT 15947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于数据交换的报文设计指南与规则,5.4 EDI在物流中的应用,5.

14、4.1 EDI在物流中的应用优势 (1)节省时间和资金,提高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2)改善对客户的服务 (3)消除纸面作业和重复劳动 (4)扩展了客户群,5.4.2 EDI在物流中的应用模式,一、EDI行业应用模式 应用EDI系统后,要把贸易双方在处理过程中的所有纸面单证由EDI通信网来传送,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全部(或大部分)处理过程。 二、EDI中心模式 EDI中心模式一般与具体应用相结合,如港口的进出口业务、通关业务、电子保单业务等,通过EDI中心将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内部信息系统联系起来,进行相关报文的处理和传输。 三、China EDI模式 这种模式下,EDI运营商往往是国家的大型通信公司或

15、网络公司,在其核心业务外提供诸如EDI等增值业务。,EDI中心的组成与功能,5.4.3 EDI在供应链中的应用,一、EDI在生产企业的应用 (1)低成本方式引入采购进货单,接收客户传来的EDI订购单报文,将其转换成企业内部的订单形式。 (2)可改善作业,同客户合作,依次引入采购进货单、出货单及催款对账单,并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集成,改善接单、出货、对账及收款。 二、EDI在批发商中的应用 (1)为了数据传输而引入EDI,可选择低成本方式。 (2)为改善作业流程而引入EDI,可逐步引入各项单证,并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集成,改善接单、出货、催款的作业流程。 三、EDI在系统运输业务中的应用 (1)为

16、数据传输而引入EDI,可选择低成本方式。 (2)为改善作业流程引入EDI是,可逐步引入各项单证,且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集成。进一步改善托运、收货、送货、回报、对账、收款等。,5.4.4 EDI在港口物流中的应用,一、港口物流的特点 (1)大物流:港口物流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 (2)一体化:依托港口附近的物流园区开展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3)虚拟链:港口物流必须是建立在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的高效虚拟供应链 二、基于EDI的港口物流 (1)运输部门应用EDI的收益 1)提高通讯速度 2)减少文件处理费用 3)更好的供应链管理 4)提高存货效率 5)更好的顾客服务,5.4.4 EDI在港口物流中的应用,(2)协调部门应用EDI的效益 1)拓展业务范围 2)降低文件处理费用 3)提高顾客服务质量 4)改进内部管理 5)获取竞争性利益 (3)金融部门应用EDI的效益 金融部门主要包括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负责和运输过程相应的资金流动,银行的作用是管理公司间资金利财产的转移 (4)行政部门应用EDI的效益 EDI的应用为行政部门带来的收益主要体现在更好的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