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0130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73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教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 3 讲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思维导图|史论术语|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 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 (2)儒家提倡“仁”“礼”“德 治”“仁政”;老庄之学崇尚自然,主 张“无为”;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推行 严刑峻法;墨家提倡实践精神。这些学 派的思想都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 了奠基作用。 (3)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促进了“百 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思想文 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4)“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运动,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变革 的烙印。 (5)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 的“仁义”“王道

2、”“水则载舟,水则 覆舟”都体现了民本的思想。 (6)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具有重 人文、重“天人合一”、重经验总结、 轻视理论概括的特点。 (7)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 在商朝时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魏晋时期, 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成为一 门艺术。 (8)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注重写意 传神。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 2 地位。 一、先秦时期的思想 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 1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 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 贵族垄断教育、 学术

3、的局面被打破, 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4)评价(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2 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 繁荣,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 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 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 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各派相互取长补短, 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4、图解历史| 百家争鸣 3 |素养感悟|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 时期。 礼崩乐坏、空前的战乱动荡和社会变革为各个阶层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 主张、 阐释自己的学说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剧烈的社 会变革与阶级变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2.先秦诸子思想 学派人物思想主张影响 儒家 孔子 (1)政治:思想核心是“ 3 仁”; 强调统治者“ 4 以德治民”;“克 己复礼”。 (2)教育:“ 5 有教无类”“因材施 教”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 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 圣” 孟子 (1)政治:“仁政”;提

5、出“ 6 民 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伦理:主张“ 7 性本善”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 整,战国时期成为诸子百 家中的蔚然大宗 荀子 (1)政治:“ 8 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君舟民水”。 (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 道家 老子 (1)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2)提出“ 9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3)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开创道家学派 庄子 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 神上的自由, 道家思想 得到发展 法家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 10 以法治国;提出了系 统的法治理论 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 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 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 4 墨家

6、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提倡实 践精神 战国时一度与儒家并称 为二大显学,有“非儒即 墨”之说 |名师点津| “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 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 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 属性。 |辨析比较| 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不同 (1)从范围看:前者的范围狭窄,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讲究阶级性;后 者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 (2)从代表的阶级利益看:前者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后者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夏朝:出现历法

7、夏小正 ,商朝改进为“殷历”。 (2)春秋战国:使用硫磺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3)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 11 司南”;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 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2汉字 (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成熟:商朝的 12 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绘画 (1)分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 表现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 (2)成就 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 战国时期:帛画 13 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 |概念解读| (1)风俗画:以市井风情为题材,不带政治、宗教和伦理的价值 5

8、判断。 (2)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 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以写 意为原则,以自娱为目的;时代特点明显。 (3)写意画:国画的一种画法,俗称“粗笔”,跟“工笔”相对。用笔不讲 究工细, 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 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绘画风格。 4文学 (1)诗经 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14 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创始者:屈原。 特点:以南方民

9、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代表作:充满 15 浪漫主义风格的离骚 。 |素养感悟| 让传统文化浸润时代人心 从成语大会到诗词大会,近期汉语文化类节目的火爆,充分展示出年轻一代 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理想、情怀和能力。古典诗歌热潮的兴起不是偶然,而是 先贤诗人几千年的智慧与情感集结,是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长期热爱与广泛积累。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也必将有效提升我们的文化自 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归纳总结| 先秦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 (1)创始性。从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体裁的产生、思想体系的形成、艺术 手法的探索、文学流派的开创等方面都具有创

10、始性的意义。 (2)综合性。先秦时代的诗歌、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从原始歌谣到诗经 、 楚辞都是如此。 (3)实用性。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大改组的形势,文学 6 普遍具有体现社会变革的实用性。 (4)随意性。东周时代,天子的权威日益下降,逐渐名存实亡,诸侯异政, 百家异说,分裂的政治局面为思想的活跃和言论的自由创造了客观条件。 素养提升 素养热词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甲骨文、 诗经 、楚辞 素养 解读 时空观念 从春秋至战国时期,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思想形 成发展演变过程及趋势。 历史解释 中国早期思想科技文化为中国传统文明形成奠定了基 础;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思想

11、上的反映, 推动了历史变革的进程。 史料实证 运用考古图文史料,解读实证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 想的主张、特点及影响。 唯物史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评价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作用。 家国情怀 早期儒学的诸多思想如和谐、民本等,奠定了中华民族 爱国爱家的情怀,促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性格的形成。 主题一先秦儒家思想 (一)史料实证早期儒家思想的特征 史料孔子讲学图 解读孔子讲学图中,孔子盘坐于台席,弟子跪坐于四周。众弟子年 龄悬殊,衣着各异。图片反映了孔子重视“礼”,同时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 育思想。 |历史解释| 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7 政治 特征 重视传统

12、、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 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对 人进行利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 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 伦理 特征 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仁”是主观道德修 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 经济 特征 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提倡对财富 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 教育 特征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开创了平民能 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 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 (二)家国情怀儒家的民

13、本思想 史料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 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荀子王霸 探究概括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政治理想。 提示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爱惜 民力。 政治理想: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历史解释| 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1)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促进生产力发展,劳动者地位提高;吸取夏商 西周灭亡的教训。 (2)表现:孔子的仁的学说和“为政以德”的主张;

14、孟子的仁政学说和“民 贵君轻”的思想;荀子的王道主张和“君舟民水”说。 (3)实质: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君主的统治。 8 (4)评价 积极:民本思想对减轻人民的剥削,对封建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 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局限:民本思想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加强封建统治的 策略,与当今所提倡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应训练 1(2019 届广东肇庆三模)西周春秋时期, 讲究礼仪、 学习礼仪, 从事国家治理活动是贵族世袭的特权。孔子突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将周 礼中用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礼延伸到老百姓, 将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资格学 习的礼传授给普通老百姓。这

15、() A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B维护了社会等级秩序 C巩固了分封宗法制 D有助于突破世卿世禄制度 解析:选 D据材料“从事国家治理活动是贵族世袭的特权。孔子突破了 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可知,孔子注重以礼调节社会关系,这有助于突破贵族 特权,有助于突破世卿世禄制度,故选 D 项;材料表明孔子将礼制下移到平民 百姓,这与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无关,排除 A 项;据材料“将周礼中用来调 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礼延伸到老百姓”说明突破了原来的社会等级,排除 B 项; 据材料“将周礼中用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礼延伸到老百姓”可知突破 分封的等级,不利于巩固分封宗法制,排除 C 项。 主题二百家争鸣与诸子百家

16、 (一)时空观念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史料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 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 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 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 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探究根据史料,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古代中国的 9 “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提示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 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 |历史解释|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 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 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战国“百家争鸣”的出现,正是上述社 会与阶级关系在我国古代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2)经济因素: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趋于瓦解;社会生产 力有了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