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教学教材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0983291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5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教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教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教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教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教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教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教学教材(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主题内容认知 考点详情例析 主题学习范例 主题复习拓展 主题能力演练,主题内容认知,主题内容范围 主题复习目标 主题知识概要,主题内容范围,本主题侧重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主题知识概要(1),基本特征:生产力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商品经济发展 中原经济发展并与周边地区广泛交流,春秋战国,主题知识概要(2),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农业生产特别是黄河流域经济发展 边疆地区得到一定开发、对外贸易发展,秦汉,北方经济的破坏与恢复 南方经济的大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基本特征:封建经济的繁荣

2、农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主题知识概(3),隋唐,主题知识概要(4),基本特征: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转移 农业经济作物的推广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发达 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宋元,主题知识概要(5),基本特征: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农业、手工业超过前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明清,考点详情例析,类别一经济发展表现 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类别一经济发展表现,例1(商品经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图略),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荣的景象。当时,汴河穿城而过,西由黄河受水,东入淮河,水量丰富,航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集。,

3、类别一经济发展表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东京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答案 (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界限,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 政治中心。,类别一经济发展表现,(2)当时经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 A华北平原 B汉中平原 C太湖平原 D汉江平原,C,类别一经济发展表现,(3)直接导致该城市北宋后商业衰落的社会政治原因。 ,答案 (3)靖康之变;都城迁移,类别一经济发展表现,(4)北宋后,黄河累次泛滥,汴河河道淤浅,渐至涸废。试分析黄河该河段经常泛滥的原因。,答案 (4)泥沙淤积,形成 “地上河”; 降水集中。,类别一经济发展表现,(5)如今

4、古城开封焕发了新的青春。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0年旅游收入已占该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9%。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类别一经济发展表现,解析本题为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切入点,考查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东京城市经济的兴衰的过程,并涉及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史实。最后的落脚点在当今开封经济发展上。是历史与现实联系的典型例题,类别一经济发展表现,答案(5)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发展旅游业将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合于该市市情的产业结构,推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5、。,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倾,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金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自宋书卷五十四,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

6、熟,天下足。”摘自陆游集,摘自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材料四,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回答: (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答案(1)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答案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南方社

7、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重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解析本题为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本题围绕南方经济发展组织材料,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线索和现象,阅读理解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揭示规律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到组织材料的中心和规律。实际上学生在带着问题读材料的过程中,应注意到题目的设问已提示了组织材料的中心,即南方经济发展,然后再根据材料出处,确定每个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解析续结合教材可知,材料一是西汉之前,南方虽开始开发,但仍很落后,材料二、三、四反映东晋南

8、朝至唐宋时,江南经济逐步赶上并超过北方。从以上结论中再概括第(2)问。对第(3)问要结合材料,从政治环境、劳动力、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主题学习范例,范例一 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梳理 典型历史时期 的表现与特点 考点突破 商品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商品经济与封建经济的关系* 商品种类的变化 中外贸易的 发展变化,范例二 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南移问题 促进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的明显特征,主题学习范例,范例一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梳理 典型历史时期的表现与特点 (1)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主要表现是商品种类繁多、一些商品经济繁荣的

9、封建城市兴起。,典型历史时期的表现与特点(2),隋唐时期,比较突出的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对外贸易的发达,边境民族贸易与往来也非常兴盛。 ,典型历史时期的表现与特点(3),宋元时期在城市经济、边境民族贸易和对外贸易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展。城市经济以东京为代表,店铺林立,打破了“坊”与“市”的限制,并且出现了“通宵不绝”的夜市及娱乐场所“瓦肆”。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典型历史时期的表现与特点(4),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入市场;二是出现一批专业性的工商业城市。明朝的对外贸易和边境民族贸易发达;并在此基础上

10、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商品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1),从概念上讲,“城”与“市”是两个不同历史现象。“城”是作为统治阶级政治和军事中心;而“市”则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商品贸易中心。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二者是逐步趋向于结合的。战国时期的一些新兴封建城市既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治中心,商业也十分繁荣。,商品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2),此后,封建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加强,如隋唐时期的长安、洛阳,宋元时期的汴梁、临安、大都等,都兼有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地位。到明朝时期更是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专业工商业中心,清朝时期城市已经完全具备了“城”与“市”的双重含义了。,商品经济与封建经济的关系,在奴隶社会

11、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商品经济对奴隶制经济基础起着瓦解作用,而且富有的大商人是新兴地主的重要来源,即商品经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建立。封建制度一经确立,商品经济与封建经济就成为一对对立的矛盾双方。商品经济日益瓦解着自然经济,封建经济限制着商品经济发展。最终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促使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商品种类的变化,商品经济发展之初主要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商品以稀有物品、艺术品等奢侈品较多。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越来越面向人民大众,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进入市场。,中外贸易的发展变化,一是对外贸易路线的变化,由汉代以陆路(以丝绸之路为代表)为主,到唐朝以后逐渐发展为以水路(主

12、要是海路)为主。二是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总的来说是越来越重视对外贸易,特别是唐、宋、元及明前期,但明朝后期特别是清朝越来越趋向闭关。另外,随着时间推移,贸易商品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范例二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南移问题,促进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的明显特征,促进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1)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3)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加,并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4)统治阶级为保证国用,调整政策,重视生产的发展;(4)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也有一定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明显特征,第一,北方人民

13、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第二,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 第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主题复习拓展,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2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 3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4关于商品经济发展* 5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1),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其共性有(1)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2)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3)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

14、科技著作的出现、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是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条件;,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2),(4)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5)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这是各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6)每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以前朝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等。,*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3),而具体到某一朝代,调整统治政策的内容又有所不同,这也就是其个性。如: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东汉光武帝刘秀释放奴婢、提倡节俭、减轻田租的政策;唐太宗推行的均田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的政策;后周周世宗减免苛捐杂税、安顿流民的政策;清初实行“更名田”“

15、摊丁入亩”的政策等。,2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古代主要经济部门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这三个部门中,农业是基础,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水平与规模取决于农业的发展水平。而农业和手工业又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能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普遍以重农抑商为基本国策,是十分片面和绝对的,不仅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而且最终不利于农业发展,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落后。,3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1),资本主义萌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一方面有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另一方面有了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家。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一些地区,产生了资

16、本主义萌芽,这是封建社会内部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虽然会促使封建社会逐渐走向瓦解,但这种萌芽还很微弱,发展还很缓慢,直到鸦片战争前,封建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3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2),究其原因(参见教材) 第一,封建经济基础非常顽固。由于地主制经济的存在,封建地租很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这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又由于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对独立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起着限制作用。,3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3),第二,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封建政府为巩固政治统治,必然要采取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措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设立关卡征收重税,限制工场规模,残酷剥削农民等。这些措施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4),第三,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旧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往往是相互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4关于商品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