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第二章进气道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925850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进气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进气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进气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进气道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进气道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进气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原理(第二章进气道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进气道,一、功能、设计要求 1、功能 引入空气 高亚音或超音速飞行时减速 2、设计要求 损失小(内流、外阻) 工作稳定性好 高流通能力 出口流场尽量均匀 温度畸变 压力畸变,3、位置 亚音飞机:短舱、尾部等 超音飞机:头部、机身两侧、翼根、腹部等。 4、分类 亚音 超音,二、亚音进气道,1、结构形式 皮托管式 2、流动模型 流量系数 大小决定于飞行M数 和发动机工作状态 0 为适应 的变化,减少分离,具有钝圆形唇口。,V0,三、 超音速进气道,激波,产生:超音速气流受到压缩产生的强压缩波 内凹壁面 楔形物和锥形物 流向高压区 分类:正激波、斜激波、弓形波,激波的性质,共性 强压缩波:经

2、激波后静参数突变,总压下降 波前M数越高,激波越强,参数变化越剧烈 个性 经正激波,波后M1。 对相同超音速来流,经正激波的总压损失大于斜激波 来流M11.5 正激波:s=0.92 M2=0.7 斜激波: (楔形物108,=57), s=0.986,M2=1.107 对于斜激波,越大, 越大,激波越强,损失越大 经正激波,气流方向不变;经斜激波气流向波面转折 相交与反射,三、超音速进气道,1、气动设计原理 利用激波的性质,设计为多波系结构,即先利用损失小的斜激波,逐步将高超音流滞止为低超音流,再利用一道弱的正激波将超音流滞止为亚音流。 减小因激波引起的总压损失 波系结构,来流M数2.0,F15

3、 超音速进气道,2、基本类型,轴对称 二元(矩形),3、工作原理,Ma1Ma1 收敛扩张 三种类型 混压式 外压式 内压式,内压式超音进气道,超音亚音:全部在口内完成; 理想状况:总压损失小 因起动问题,较少实用。,外压式超音进气道,超音气流经过2道斜激波后,气流速度减小,压力提高,再经过一道位于进口处的正激波降为亚音流,在口内的扩张通道内进一步减速增压; 超音亚音:全部在口外完成; 外阻较大。,混压式超音进气道,超音亚音:介乎于前两者之间; 外罩平直,外阻小; 结尾正激波可自动调节,工作稳定; 起动较容易。,4、超音速进气道特性,(1)斜波系角度变化 交点不再位于唇口 低超音速飞行,激波交点前移,超音溢流阻力加大。 高超音速飞行,激波交点后移,激波损失加大。,4、超音速进气道特性,(2)结尾正激波位于喉道(临界状态) (3)结尾正激波被吸向后移(超临界状态) 总压损失加大 嗡鸣 (4)结尾正激波被推出口外(亚临界状态) 亚音溢流阻力加大 喘振,4、超音速进气道特性,5、调节,轴对称 移动中心锥体 二元 调节楔角板角度 外罩角度 放气门 辅助进气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