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6第六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审计风险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925008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X 页数:70 大小:55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风险管理}6第六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审计风险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企业风险管理}6第六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审计风险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企业风险管理}6第六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审计风险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企业风险管理}6第六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审计风险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企业风险管理}6第六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审计风险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风险管理}6第六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审计风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风险管理}6第六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审计风险(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贺雪荣 ,广 东 白 云 学 院,财经学院 贺雪荣,审计学,第6 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二、教学大纲 (一)审计计划 1、审计计划的作用 2、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 3、审计计划的审核 (二)重要性 1、重要性的定义 2、重要性的运用 3、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 4、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一、教学计划 本章教学需要2个学时。,(三)审计风险 1、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评估固有风险应考虑的因素 3、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 4、符合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估 5、实质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估 6、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 7、检查风险对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的

2、影响 8、检查风险与审计意见的类型,第6 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三、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并了解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内容,为实际审计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四、教学要求 理解审计计划的作用、审计计划的内容、审计计划的编制和审核;掌握重要性的定义、适用范围和重要性的运用,掌握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和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弄清弄懂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掌握评估固有风险应考虑的因素,掌握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和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等问题。,第6 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第六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贺雪荣

3、 ,6.1 审计计划,6.2 重要性,6.3 审计风险,本 章 导 航,总体要求: 1、掌握审计计划 2、掌握审计重要性及其运用 3、掌握审计风险及其评估,第六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审计计划是指CPA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 任何一个审计项目,任何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不论其业务繁简,也不论其规模大小,审计计划必不可少。注意:对审计计划的补充、修订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相联系; 及时修订、补充。,6.1 审计计划,6.1.1 审计计划的作用,6.1 审计计划,可使审计人员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收集充分、 适当的证据。,可以保持合

4、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和质量。,可以避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发生误解。,6.1.2 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 1.审计计划的内容 (1)总体审计计划:针对审计全过程的一个综合性、概括性的计划。 (2)具体审计计划:实施具体审计程序的详细规划和说明。,6.1 审计计划,6.1 审计计划,总 体 审 计 计 划,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2、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 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 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 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 7、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 的利用。 8、其他有关内容。,6.1 审

5、计计划,具 体 审 计 计 划,1、审计目标 2、审计程序 3、执行人及执行日期 4、审计工作底稿的索 引号 5、其他有关内容。,2.审计计划的编制 (1)审计计划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 (2)注册会计师可以同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就总体审计计划的要点和某些审计程序进行讨论,并使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工作相协调。 (3)独立编制审计计划仍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审计计划的繁简程度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和预定审计工作的复杂程度。 在编制总体审计计划中,时间预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时间预算既是合理确定审计收费的依据,又是衡量审计工作进度、判断注册会计师工作效率的依据。 具体审计计划,一般

6、是通过编制审计程序表的方式体现的。,6.1 审计计划,6.1.3审计计划审核 审计计划一般由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业务负责人审核和批准。 审计计划审核的内容与审计计划的内容基本一致,可比较记忆。,6.1 审计计划,思考:审核总体审计计划 和具体审计计划时, 特别注意哪些事项?,6.1.4 审计计划的记录,6.1 审计计划,总体审计 策略的 记录,应包括为恰当计划审计工作和 向项目组传达重大事项而作出的 关键决策。,具体审计 计划的 记录,应能反映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 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及针 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 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6.2 重要性,6.2.1 审计重要

7、性的定义和适用范围,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上概念是针对报表使用者定义的,如果的CPA而言,重要性的概念可理解为: 重要性,是CPA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能够容忍的最大的错报或漏报。,理解的要点包括: (1)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 (2)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 (3)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察,因为会计报表是为了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编制的; (4) 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5) 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6.2 重要性,审计重要性的定义,你理

8、解了吗?,重要性的理解,【练习题】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在以下关于重要性的说法中,正确的事( )。 A财务报表错报包括财务报表金额的错报和财务报表披露的错报 B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一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同 C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 D如果财务报表中的某项错报足以改变或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决策,则该项错报就是重要的,由于现代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注册会计师审计所面对的会计信息量也日益庞大,注册会计师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去审查全部的会计资料,只能在对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用抽查的方法来确认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因此

9、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评价错报的影响时,应当考虑重要性。,6.2 重要性,在审计活动中为什么要考虑重要性?,确定重要性,学习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 -两阶段:计划阶段,评价阶段 -两标准:金额、性质 -两层次:报表层、账户层 -两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关系 -两方法:分配,不分配 -重要性的运用 -错报、漏报的汇总,2.重要性的适用范围,6.2 重要性,(1)审计人员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包括 对企业以及实行融会贯通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年 度和百斫度财务报表进行的审计,应当运用重 要性原则。 (2)审计人员在执行其他鉴证业务审计时,涉 及重要

10、性原则的过用时,除非其他法规和准则 有特定要求,应当参照重要性原则办理。,6.2.2 重要性的运用,1.一般要求 (1)评估重要性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2)两目的: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的情形有二: 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即审计计划阶段),二是评价审计结果时,(即审计报告阶段),6.2 重要性,2 .金额和性质的考虑,一般情况下,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 更重要。(数量),6.2 重要性,四个性质方面的考虑(质量): 1、涉及舞弊、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 2、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漏报。 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漏报。 4

11、、不期望出现的错、漏报。,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会计报表层次,6.2 重要性,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重要性低,允许的错报少,要求严,审计风险就越高,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变动,重要性低,审计风险越高,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则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重要性与审计证据数量成反向变动,100150万,150万以上的错报,6.2 重要性,故: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变动关系; 与审计证据的数量成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审计风险(客观),反向,审计证据,反向,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降至,反向,6.2 重要性,重要性低,证据多,降低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高了,执行的审计程序比应执行的审计程序少

12、、审计范围小,错误的审计结论,重要性水平低了,扩大了审计程序、范围。而实际上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人力,降低了审计效率,(审计效果),偏高、偏低均对CPA不利,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6.2 重要性,6.2.3 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1.总体性要求: (1)编制审计计划时必须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 (2)初步判断的目的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3)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数量成反向关系。,6.2 重要性,6.2 重要性,2.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 (1) 以往的审计经验。 ( 2 )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及业务性质。 ( 3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

13、务性质。 ( 4 ) 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 5 )会计报表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 6 )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3.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判断基础: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计算方法: 1)固定比率法:选定判断基础后,乘上一个固定百分比,求出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参考数值:资产总额的0.51 净资产的1 营业收入的0.51 净利润的510,6.2 重要性,例: (99)CPA对XYZ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其未经审计的有关会计报表项目金额如下。(单位:人民币万元) 资产总计:180000 股东权益合

14、计:88000 主营业务收入:240000 利润总额:36000 净利润:24120 要求:如果以资产总额、净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为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法,并假定资产总额、净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的固定百分比数值分别为0.5,1,0.5,5,请代CPA计算确定XYZ公司97年度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900,880,1200,1206,选择最低者 (谨慎性原则) 880,6.2 重要性,2)变动比率法:是指根据总资产或营业收入两项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应当选择较低的那张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作为所有

15、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6.2 重要性,(3)财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如果被审计单位尚未完成财务报表的编制,审计人员应当根据期中财务报表推算为年度财国报表,或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和经营情况变动对上年度以财务报表作出必要修正,以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6.2 重要性,4.帐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允许某帐户出现重要错报的上限规定,(即对重要性的分解,亦即各报表项目的具体重要性水平),1、确定帐户或交易层重要性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 (1)各帐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2)各帐户或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关系; (3)

16、帐户或交易的审计成本。,对于重要的帐户或交易,CPA应当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 对于交易频繁的帐户或交易,因其审计成本可能较大,可以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6.2 重要性,重要性水平的分配,6.2 重要性,甲方案是按确定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相同比例分配的,一般不可行,因为它没有考虑各账户或交易的性质、错漏的可能性及审计成本。分配时很多都涉及到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存货交易频繁,账目较多,可将其重要性水平适当提高到70万元,这将大大降低审计成本;固定资产业务较少,将其重要性水平降低到42万元,也不会增加较多的审计工作量,总的来说,审计成本是降低了。 当然,在提高重要性水平时,要考虑账户及其交易的性质和错弊的可能性的,不能一味地为降低审计成本而提高重要性水平。现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的账户和交易出现错弊的可能性较大,故将其重要性水平由7万元降低到2.8万元,以扩大对测试的范围。至于应收账款可以按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倒推,且与甲方案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