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运营}维修管理第1次课航空维修工程管理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924746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X 页数:81 大小:1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运营}维修管理第1次课航空维修工程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企业管理运营}维修管理第1次课航空维修工程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企业管理运营}维修管理第1次课航空维修工程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企业管理运营}维修管理第1次课航空维修工程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企业管理运营}维修管理第1次课航空维修工程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运营}维修管理第1次课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运营}维修管理第1次课航空维修工程管理(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概论,第一章 民用航空维修概述第二章 航空维修的可靠性管理第三章 航空维修企业的组织管理第四章 航空维修生产管理第五章 航空维修人员培训第六章 航空维修的成本控制管理,_,_,第一节 民航航空运输事业发展概述,第二节 航空维修业的发展概述,第一章 民用航空维修概述,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状况,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从法国购进一架苏姆式双翼飞机,并在北京南苑机场进行了试验飞行,这是中国民航业拥有的第一架飞机。 1919年3月,北洋政府交通部筹办航空事宜,从英国购进爱弗罗(Avro)504K型教练机2架和汉德利佩季(Handley Page)商用飞机6架 1920年5月8日,北

2、京-天津通航,汉德利佩季型飞机正式用于北京至天津段航线的飞行。 1923年,孙中山提出“航空救国”,成立航空局 1930年8月,中美合资经营中国航空公司(简称中航) 1931年2月,中德合作经营欧亚航空公司,1943年改称中央航空公司(简称央航) 1932年9月和1936年11月,日本先后成立满洲航空公司和惠通航空公司,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状况,1933年6月,两广地方政府成立西南航空公司 1946年3月,美国人 克莱尔.陈纳德开办 航空运输队,1948年 改为民航运输队,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状况,1949年11月2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民用航空局,受空军领导,钟赤兵任局长 1949年11月9日,两航

3、起义,从香港带回12架飞机,加上修复的17架旧飞机,成为新中国民航的家底,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状况,1950年8月1日,从天津至全国各地的国内航线正式开通,史称八一开航 1950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状况,从1950年9月开始,先后开办四所航校 1952年7月17日,在天津成立中国人民航空公司,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国营航空运输企业,方槐任经理,1958年2月27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划归交通部领导。1958年3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部的部属局。 1960年11月17

4、日,经国务院编制委员会讨论原则通过,决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 。为部属一级管理全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综合性总局,负责经营管理运输航空和专业航空,直接领导地区民用航空管理局的工作。 1962年4月13日,民航局名称改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1962年4月15日,中央决定将民用航空总局由交通部属改为国务院直属局,其业务工作、党政工作、干部人事工作等均直归空军负责管理。这一时期,民航由于领导体制几经改变,航空运输发展受政治、经济影响较大,1978年,航空旅客运输量仅为23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3亿吨公里。,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状况,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状况,1974年初,中国民航形成安24、

5、波音707、三叉戟组成的主力机群 1974年7月15日,中国恢复在国际民航组织的活动,1978年10月9日,邓小平同志指示民航要用经济观点管理。1980年2月14日,邓小平同志指出:“民航一定 要企业化”。同年3月5日,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这期间中国民航局是政企合一,既是主管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又是以“中国民航(CAAC)”名义直接经营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业务的全国性企业。下设北京、上海、 广州、成都、兰州(后迁至西安)、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1980年全民航只有140架运输飞机,且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或40 年代生产制造的苏

6、式伊尔14、里二型飞机,载客量仅20多人或40人,载客量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飞机只有 17架;机场只有79个。1980年,我国民航全年旅客运输量仅343万人;全年运输总周转量429亿吨公里,居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印尼等国之后,列世界民航第35位。,第二阶段(1978年-1987年):,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状况,1987年,中国政府决定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民航 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相关业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来,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 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这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是 :中国国

7、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中国西北航空公司、 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此外,以经营通用航空业务为主并兼营航空运输业务的中国通用航空公司也于1989年7月成立。 在组建骨干航空公司的同时,在原民航北京管理局、上海管理局、广州管理局、成都管理局、西安管理局和沈阳管理局所在地的机场部分基础上,组建了民航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六个地区管理局以及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西安西关机场(现已迁至咸阳 ,改为西安咸阳机场)和沈阳桃仙机场。六个地区管理局既是管理地区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又是企业,领导管理各民航省(区、市)局和机场。 航

8、空运输服务保障系统也按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相应进行了改革。1990年,在原民航各级供油部门的基础上组建了专门从事航空油料供应保障业务的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该公司通过设在各机场的分支机构为 航空公司提供油料供应。属于这类性质的单位还有从事航空器材(飞机、发动机等)进出口业务的中国航空器材公司;从事全国计算机订票销售系统管理与开发的计算机信息中心;为各航空公司提供航空运输国际结算服务的航空结算中心;以及飞机维修公司、航空食品公司等。 1993年4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属国务院直属机构。12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机构规格由副部级调整为正部级。 20多年中,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

9、量、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分别达18、16和1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2002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6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8594万人、货邮运输量202万吨,国际排位进一步上升,成为令人瞩目的民航大国。,第三阶段(1987年-2002年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状况,2002年3月,中国政府决定对中国民航业再次进行重组。主要内容有: 1、航空公司与服务保障企业的联合重组民航总局直属航空公司及服务保障企业合并后于2002年10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组成为六大集团公司,分别是: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

10、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成立后的集团公司与民航总局脱钩,交由中央管理。 2、民航政府监管机构改革民航总局下属7个地区管理局(华北地区管理局、东北地区管理局、华东地区管理局、中南地区管理局、西 南地区管理局、西北地区管理局、新疆管理局)和26个省级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大连、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青岛、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广西、深圳、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对民航事务实施监管。 3、机场实行属地管理按照政企分开、属地管理的原则,对90个机场进行了属地化管理改革,民航总局直接管理的机场下放所在省(区、市)管理,相关资产、负债和人

11、员一并划转;民航总局与地方政府联合管理的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属民航总局管理的资产、负债及相关人员一并划转所在省(区、市)管理。首都机场、西藏自治 区区内的民用机场继续由民航总局管理。2004年7月8日,随着甘肃机场移交地方,机场属地化管理改革全 面完成,也标志着民航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2004年10月2日,在国际民航组织第35届大会上,中国以高票首次当选该组织一类理事国。 2004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3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2亿人、货邮运输量273万吨、通用航空作业7.7万小时。截止2004年底,我国定期航班航线达到1200条,其中国内航线(包括香港、澳门航线) 975条,国

12、际航线225条,境内民航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33个(不含香港、澳门),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机场为中心,以省会、旅游城市机场为枢纽,其它城市机场为支干,联结国内127个城市,联结38个国 家80个城市的航空运输网络。民航机队规模不断扩大,截止至2004年底,中国民航拥有运输飞机754架,其中大中型飞机680架,均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2004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达到230亿吨公里(不包 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在国际民航组织188个缔约国中名列第3位。,第四阶段(2002年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状况,中国民航史,1949,1978,1987,2002,军事特征计划经济,政企合一

13、经济核算,体制改革政企分开,资产重组飞速发展,231万人,343万人,8594万人,2004,1.2亿人,全球航空运输增长预测,我国民航现状,是民航大国,不是民航强国 格局:六大集团、其它航空公司、机场、维修公司、通用航空,我国民航现状,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数据统计,1运输总周转量 2010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38.4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11.38亿吨公里,增长26.1%,其中旅客周转量359.5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58.71亿吨公里,增长19.

14、5%;货邮周转量178.9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52.67亿吨公里,增长41.7%。 2010年,国内航线完成运输周转量345.4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48.36亿吨公里,增长16.3%,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11.5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2.66亿吨公里,增长29.8%;国际航线完成运输周转量192.9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63.02亿吨公里,增长48.5%。 “十一五”期间我国运输总周转量年平均增速15.6%。,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数据统计,2旅客运输量 2010年,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2.6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37亿人次,增长16.1%。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2.4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

15、0.33亿人次,增长15.1%,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0.0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02亿人次,增长29.9%;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0.19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05亿人次,增长31.1%。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客运输量年平均增速14.1%。,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数据统计,3货邮运输量 2010年,全行业完成货邮运输量563.0万吨,比上年增加117.5万吨,增长26.4%。国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370.4万吨,比上年增加51.0万吨,增长16.0%,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21.7万吨,比上年增加5.8万吨,增长36.2%;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192.6万吨,比上年增加66.5万吨,增长52.8

16、%。 “十一五”期间我国货邮运输量年平均增速12.9%。,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数据统计,4机场业务量 2010年,全国民航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5.6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6.1%。“十一五”期间全国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平均增长率14.7%。其中:2010年东部地区完成旅客吞吐量3.39亿人次,东北地区完成旅客吞吐量0.34亿人次,中部地区完成旅客吞吐量0.53亿人次,西部地区完成旅客吞吐量1.39亿人次。,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数据统计,4机场业务量 2010年全国运输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129.0万吨,比上年增长19.4%。“十一五”期间全国运输机场货邮吞吐量年平均增长率12.3%。 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