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经济增长的原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917309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经济增长的原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三讲经济增长的原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三讲经济增长的原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三讲经济增长的原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三讲经济增长的原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讲经济增长的原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经济增长的原因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经济增长的原因,什么因素使得一些国家富裕而另一些国家贫穷?自亚当斯密的时代开始,经济学家们一直在探究这一问题。然而,在过了200年之后,人们仍然没有找到经济增长的秘密。 -赫尔普曼经济增长之谜,本章分析如下问题,经济增长的原因与类型 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因素,一、经济增长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因素决定了一国经济绩效?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迄今为止,仍可谓是见仁见智。 一些学者根据大多数发达国家均处在温带提出地理决定论; 也有些经济学家则鉴于欧洲中世纪以来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史实而认为一国的对外贸易和开放是经济繁荣的主要因素。 工业化让人们认识到了资本、技术创新、专业化在经济发展

2、中关键作用。 近些年来,也有不少学者鉴于对文化信念、社会信任和价值观对财富创造和市场交易的影响而主张文化和社会资本是一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一、经济增长的原因,当前,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制度是决定一国经济绩效和社会繁荣的首要因素。 美国年轻一代制度经济学家阿斯莫古鲁等人则把运气和机会也看作为决定一国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素。 然而,纵观世界各国近现代经济运行和社会演变的历史轨迹,我们会发现,经济增长原因的任何一维主张或一维决定论,均能找到一些反例,因而,经济学家们在探讨经济发展的最终决定原因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感到充满困惑。,一、经济增长的原因,由于任何单因素决定论均不能自圆其说,故应该把一国的经

3、济增长和社会繁荣视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其中,制度、地理、文化、贸易、开放、运气以及历史发展的机遇等等,均会在其中综合起作用。 从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上看,古典经济学所探讨的资源、资本、劳动力和新经济增长理论所关注的技术与人力资本同样不可忽视。,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区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是指资源(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最重要的生产投入有: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 间接因素是指影响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可以归纳为技术和制度两类。 另外,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无疑会使总体

4、经济的增长加快,,劳动力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重要的作用。劳动力人口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了一个社会潜在的国民收入的增长。 劳动力必须与生产资源相结合,才能构成社会经济实际劳动力的投入。自然资源的贫乏显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约束作用,人们经常用自然资源的匮乏与富饶来解释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可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另一直接因素。常用全要素生产率,即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来衡量。,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间接因素是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中有些是经济因素,有

5、些是非经济因素, 另外一些则兼有二者的性质。 在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类:一是技术,二是制度。技术直接影响着资源使用效率,技术进步还提高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如果没有技术进步,这些资本的收益率都会降为零,资本积累将会停止。因此,全部经济增长,包括那些由资本积累直接组成的经济增长,都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 制度形成固定的交易规则,规范人们的行为,降低人们的交易成本,可以引导经济资源投向,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生产要素 投入水平,生产要素 产出效率,物的投入,人的投入,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条件,资本条件,基础设施,人口数量,人口特征,劳动力数量

6、,劳动力质量,技术水平,社会制度,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引进能力,社会习俗,文化传统,政府政策,市场制度,技术吸收能力,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不同的增长方式反映着不同的增长源泉以及由增长源泉所制约的增长结果。 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我们称之为外延(粗放)型增长;主要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而引起的增长,我们称之为内含(集约)型增长。相应地,我们可以区分外延型增长方式和内含型增长方式。,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一般说来,大多数国家都要经历从外延(粗放)型增长方式向内含(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一国经济发展的初期,资源约束大都较为宽松,

7、外延型增长方式较为常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加,资源稀缺程度逐渐加大,资源使用效率的改善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内含型增长方式也逐渐成为主导的增长方式。,三、 影响发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因素,1、生产要素严重短缺 2、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 3、结构性弱点 4、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 5、制度因素 6、其他外部因素,1、生产要素严重短缺,物质资本积累不足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广大发展中国家或多或少地受到物质资本不足的困境,影响了其经济增长,形成恶性循环。 教育水平的低下影响了人力资本的形成,进而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达国家一百余年来教育水平的飞速发展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水平发展

8、举步维艰。1997年低收入国家的中学静入学率虽从1980年的38%提高到51%,但仅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2、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增长,这需要依靠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发展中国家本来就面临生产要素紧缺,投入不足的问题,这样,经济增长越发显得吃力。 而造成要素使用效率低下、劳动生产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方面的。1820年以来,增长表现最好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技术领先国。发展中国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技术追随和赶超,并且技术水平的差距随时间推移不断扩大,难以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3、结构性弱点,工农业发展不均衡。农业

9、基础设施薄弱,使得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农业生产部门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需要。 外贸严重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初级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较低,贸易条件经常受进口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而且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 收入分配不均造成的国内需求结构畸形。,一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发展国家普遍存在着结构性弱点,主要表现在:,4、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分工得到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技术和思想的扩散不断加快。 一方面,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资本与先进的技术; 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不稳定。例如1997-1998年和2

10、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众多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5、制度因素,制度为经济增长提供政策导向作用。开放的国际贸易、完善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健全的财务制度以及规模适度的政府对经济增长非常重要。,健全的制度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公平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环境。由健全的制度保证的稳定的经济环境是经济实现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稳定压倒一切,一心一意谋发展)。,6、其他外部因素,地理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等极度贫困地区,他们的增长实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例如,非洲许多国家的农业发展受到严重的灾害气候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经济增长。 政治因素。战争等政治方面的因素对经济增长也会造成影响,并且

11、这种影响有时是深远的和具有相当破坏性的。非洲贫困落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受殖民统治的历史原因加上独立后长时间不稳定的政治格局。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于增长的可持续性具有深远的影响。从长期来看,保护环境对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影响很大。,四、经济增长核算,所谓经济增长核算是指通过数学方法分离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并比较各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 在此,介绍丹尼森对发达国家进行的增长核算并与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因素贡献进行比较,1、丹尼森的增长核算,丹尼森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进行增长核算的研究,被认为是对增长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获得成果的第一位经济学家。 他于1962年出版了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

12、面临的选择,1967年,丹尼森又出版了为什么增长率不同战后9个西方国家的经验。1974年出版19291969年美国经济增长核算,1976年丹尼森还与他人合写了日本经济怎么增长得这样快。,美国经济增长核算,美国19291969年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3.33,由总投入量增长提供的是1.81个百分点,由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的增加提供的是1.52个百分点。 总投入量的1.81个百分点中,劳动提供的是1.31个百分点,资本提供的是0.50个百分点。 在19291969年间,总投入量的贡献占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的54.4,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的贡献是45.6。就总投入量来看,劳动投入量的贡献占39.3,而资本

13、投入量只占15。,如果把教育因素加到劳动投入量中,劳动成为最重要的增长因素,占了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的一半,其次是知识增进,第三是资本投入,第四是规模经济,第五是资源配置的改善。如果把教育因素独立出来,它的重要性在规模经济和资源配置这2个因素之上。 丹尼森特别强调知识增进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整个战后年代,由于知识增进而提高的年增长率稳定在1.2的水平上。这就是说,在60年代末,由于知识增进而增加的总产量,两倍于40年代末由于知识增进而增加的总产量。由于60年代末和40年代末相比,美国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因此他断定知识增进是长期内真实的生产率提高的基本因素。,日本经济为什么增长快,5个主要的增长

14、因素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比对其他国家的贡献大,1953-1971年日本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77,其中2.06%是由资本投入量提供的,1.97%是由知识增进提供的,1.94%是由规模经济提供的,1.85%是由劳动投入量提供的,0.95%是由资源配置的改善提供的。总起来说,要素生产率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要素投入量所做的贡献。,日本的高增长率能持续下去吗?,丹尼森将19611971年日本各项增长因素的贡献分成两组:一组是“过渡性”因素,另一组叫“持续性”因素。 前者是因为日本是经济发展的后来者或是因为长期以来的低效率得以改进而产生的,不会持久存在;后者是能长久存在,变动不会很大的部分。

15、1961-1971年7月,日本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是9.56,其中,“持续性”因素只占了3.24%,而“过渡性”因素却高达6.32%。,随着时间的推进,过渡性因素或迟或早地失去作用,比如:结构变动带来的资源配置的改善就属于过渡性因素。 以农业劳动力转移为例:从1961年到1971年,日本在农业中就业的劳动力比重从占总就业量的26.1下降到14.6,平均每年降低1.15个百分点,这部分劳动力的转移对增长率的贡献是0.62个百分点。按照当时英国和美国的结构水平,如果农业就业量的比重降到4,农业就业量的比重似乎不大可能再低下去了。按照同样的转移速度,从14.6%降到4%大约需要10年时间。也就是说,

16、从1971年开始,劳动力从农业部门的转移还可以在今后9年中对增长率每年做出0.62个百分点的贡献。1982年以后,这一贡献将不再存在。,丹尼森根据类似的程序对其他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 19611971年每年9.56的实际增长率,19711973年仍可维持同样的水平; 19771982年过渡性因素大约比19711973年少13,增长率约为6.39; 19821990年,过渡性因素的贡献将比19711973年少25,增长率约为5.69; 到2002年,过渡性因素完全失去作用,只有持续性因素在起作用,增长率将降至3.24; 也就是说,到20世纪末,日本的增长率将下降到相当于美国1950-1962年的水平。,2、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核算,钱纳里等人(1986)的一些工作表明: 在发达国家,劳动投入低速增长(1.1),资本(5.2)和产量(5.4)中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高(50)。 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劳动投入量高速增长(3.3),全部要素投入的增长速度比较快(4.3),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30)。,2、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核算,世界银行(1991)估计,在1960-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