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909984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九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欧洲一体化进程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2,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名称与内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二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与特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3,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名称与内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协议或条约,相互取消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经济融合的障碍,进行程度不同的政策和制度合作以促进彼此之间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国际组织。,4,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按照一体化程度,可分为 优惠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2、(欧洲经济共同体) 共同市场(南美共同市场) 经济与货币联盟 政治联盟,5,在理论及内容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有较强的前后逻辑联系或承继关系,但在实践中,各种形式并无必然的前后继起关系,6,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层次,7,三、二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与特点,50-60年代发展时期 70-80年代中期停滞时期,8,80年代中期以来迅速发展时期 背景: 发达国家抑制通胀、控制失业、经济增长 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现代贸易壁垒的高度复杂性,9,80年代中期以来迅速发展时期 体现: 1989年11月12国在堪培拉成立APEC 1992年年底欧洲统一大市场 1994年1月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1年3月南

3、美共同市场 2003年南美共同市场重启完全关税同盟步伐,10,80年代中期以来迅速发展时期 重要特征: 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但一体化进程缓慢。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开始出现。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突破了国土相邻的限制,出现跨洲、跨洋的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多数采取自由贸易区的形式。,11,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成为不同形式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交叉,身份重叠。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迅猛发展与多边贸易体制职能强化并存。,12,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外部原因 科技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加深,贸易、投资自

4、由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欧洲经济重建、恢复与发展的需要,美国与前苏联的军事对峙使西欧走向联合。 各国经济、政治势力非均衡发展加速了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13,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维持与发展民族经济利益及政治利益促使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 GATT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局限性及提供的条件使区域性经济合作获得发展。,14,内部原因 获取市场扩大及规模经济利益 促进投资增加,加速区域成员国经济发展。 成员国间的联合有助于提高对外谈判力量。 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也是相关利益集团游说的产物,15,第二节 区域一体化实践: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一体化渊源 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洲一

5、体化:对地区与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16,一、欧洲一体化渊源,欧洲联合统一:消除战争、争取和平的手段 二战以前的民间欧洲联合运动 二战以后的政府领导人一体化主张 战后欧洲一体化浪潮与美国的推动 战争对欧洲各国的削弱 德国的问题与威胁 冷战时期美国需要欧洲联合,17,二、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煤钢联营共同体 罗马条约与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联盟条约 欧盟西进与东扩 欧盟的超国家机构与职能,18,第一阶段 欧洲煤钢联营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集团条约” 1951年4月18日法、德、意、荷、比、卢在法国签署 基本目标 一是在6国间建立起取消关税,取消数量限制和其他技术性歧视措施的煤钢共同市场;二是建立超国家

6、权力机构-高级机构、共同议会、部长特别理事会、法院,并逐步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19,第二阶段 罗马条约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罗马条约签署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1958年6国签署罗马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EEC),20,EEC的发展进程 1965年,六国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并规定从1967年起合并三个共同体的执行机构,建立单一的部长理事会和执行委员会。 七十年代初实现了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 1972年以后,EEC发展缓慢,虽然在组织上接受英国、丹麦、爱尔兰为新的成员国,但对内

7、外政策没有重大变化。1978年,EEC通过关于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协议,EEC八十年代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欧洲货币体系。,21,EEC统一大市场的目标 消除对货物过境的控制,取消各种边界限制和拖延 取消对人员的过境控制 实现服务的自由流通,取消障碍服务自由开展的各方面限制。 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 EEC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如期建立,22,第三阶段 欧洲联盟条约,欧洲联盟条约 1991年12月EEC首脑会议在荷兰马斯赫里克特举行,签署马斯赫里克特条约,又称欧洲联盟条约,分为: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EMU) 欧洲政治联盟条约,23,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EMU) 最终

8、目标是要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具体来说,包括单一货币、统一货币兑换率、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 欧洲政治联盟条约 共同的外交政策 共同防务政策 共同社会政策 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利,24,第四阶段 欧盟西进与东扩,EEC(欧洲经济共同体) 最初6个国家 EFTA(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又称“小自由贸易区” 1960年1月4日,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即斯德哥尔摩公约,25,欧洲经济区协定(EEA) 1991年10月EEC与E

9、FTA在卢森堡签署欧洲经济区协定 EEC与EFTA 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人员、资本、服务的自由流动。 EEC统一大市场的法律体系将成为欧洲经济区的运行基础。 双方暂时保留各自现行的农业政策,但将逐步开放农产品市场。在汽车过境运输和渔业市场等问题上作出双方可以接受的安排。,26,为缩小经济区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EFTA每年拿出24亿美圆作为协调发展基金以贷款或赠与的方式援助EEC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 欧洲经济区法律方面的分歧将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由欧洲法院、EFTA和欧洲经济区联合委员会处理解决。,27,欧洲协定(Europe Agreements) 1991年EEC分三批与东欧国家签

10、署联系国协定,又称欧洲协定 欧洲协定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多方面内容,是一个综合性文件,其基本目标是在约10年东欧国家转轨期间在EEC与联系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28,欧盟的超国家机构与职能,欧洲议会:立法权、财政预算审议权、管理权 欧洲理事会:决策机构(首脑、委员会主席组成) 欧盟委员会:立法提案、条约监督、政策执行关系协调 部长理事会:委员会的立法提案需经过部长理事会的同意,最终控制权 欧洲法院:执法、仲裁,29,三、欧洲一体化:对地区与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促进了区域内部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增长 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增强了欧盟的整体实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世界经济和

11、贸易的发展。 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30,四、最新进展:欧盟宪法条约与里斯本条约,欧盟宪法条约 2004年10月25国领导人在罗马签署 里斯本条约 2007年12月13日欧盟各国领导人在里斯本签署,2009年1月生效 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权责的进一步明确,31,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关税同盟理论 共同市场理论 协议分工理论 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理论,32,一、关税同盟理论,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贸易创造(Trade Creating Effect) 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关税同盟内较低成本生产国生产,本国则从低成本生产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33,贸易创造,34,贸易转移 (

12、Trade Diversion Effect) 成员国从世界上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转向关税同盟内部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的过 程和现象。,35,贸易转移,36,贸易扩大(Trade Expansion Effect) 减少行政支出 减少走私 增强关税同盟对外谈判力量,37,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强化竞争,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实现规模经济 刺激投资及技术创新 提高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程度,合理配置区内生产要素,38,二、共同市场理论,其目的是通过扩大市场才有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实现技术利益; 依靠因市场扩大化而竞争激化的经济条件,实现上述目的。 两者的关系是目的与实现目的的手段

13、的关系。,39,三、协议分工理论,小岛清认为,以前的国际经济学所研究的只是在成本递增条件下通过比较优势形成国际分工,而对成本递减或成本不变的情况没有论及。但事实证明成本递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经济一体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国家之间的协议分工,通过大市场化来实现规模经济。,40,国家协议分工需要具备的条件: 两个(或多数)国家资本劳动禀赋比例差异不大,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等,协议性分工的对象产品在哪个国家都能进行生产。在这种条件下,互相竞争的各国之间扩大分工和贸易,即是关税同盟理论的贸易创造效果的目标,也是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的目标。 做为协议分工对象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商品。 不论对哪个国家,生产X商品或生产Y商品的利益都应该没有很大差别,否则就不容易达成协议。,41,四、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理论,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经济发展战略思想 打破“中心外围”的国际经济结构。 工业化是拉美国家摆脱不发达状况的唯一手段。 建立拉丁美洲共同市场,促进拉美地区经济繁荣。,42,拉美经委会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原则主张 从拉美地区实际出发,坚持循序渐进、逐步过渡的原则。 普遍和广泛的参与原则。 有限度的“自由贸易”和“国家干预”相结合。 坚持平等互惠和差别待遇原则。 共同市场利益制衡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