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梅江支流仙下河流域综合规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40879718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DF 页数:286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都县梅江支流仙下河流域综合规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86页
于都县梅江支流仙下河流域综合规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86页
于都县梅江支流仙下河流域综合规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86页
于都县梅江支流仙下河流域综合规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86页
于都县梅江支流仙下河流域综合规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于都县梅江支流仙下河流域综合规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都县梅江支流仙下河流域综合规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江西省于都县梅江支流仙下河流域 综合规划 环环 境境 影影 响响 报报 告告 书书 (报批稿) 委托单位:于都县水利局 评价单位:江西南大融汇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2020 年 2 月 国环评证乙字 第 2303 号 2 I 前言 1、规划背景 仙下河系赣江二级支流,梅江一级支流,发源于于都县仙下乡云峰嶂,自西 北向东南流经下栏水库、仙下、于车溪乡桃坑汇入梅江。流域面积 137km2,主 河道长 29.7km,河道平均坡降 6.88,流域平均高程 279m,流域平均坡度 2.35m/km2,流域形状系数 0.32。流域地处中低山丘陵,地表覆盖红色砾岩与砂 页岩,上游河谷深切,河道弯曲,下游河道

2、宽浅,河床多沙,属山区性河流。仙 下河流域内小支流众多,集水面积较小。据统计,集水面积 10km2以上的支流主 要有潭石河、高枧河、富坑河等。本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 降水量为 1507.5mm, 最大年降水量 2309.9mm(1975 年)是最小年降水量 915.7mm (1978 年)的 2.52 倍;于都站多年平均气温为 19.7,极端最高气温 39.9, 极端最低气温4.5;多年平均风速为 1.2m/s,最大风速 15.7m/s,相应风向为 WSW,最多风向为 C 和 NNW,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 10.4m/s。本流域的洪水主 要由暴雨形成。暴雨类型主要有锋面雨和台风

3、雨,洪水出现时间多在 48 月, 年最大洪水多出现在 6 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意见的通 知(国办发200744 号),水利部关于开展长江和西南诸河流域综合规划修 编的通知;江西省江河流域规划修编任务书、江西省江河流域规划修编 工作大纲的要求,于都县组织了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组织人员 在原有规划基础上于 2019 年编制完成于都县仙下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 2、规划特点 仙下河流域规划环评的特点是通过对流域综合规划的环评, 解决流域在环境 综合整治中的难点问题, 把有限的环境容量优先分配给支撑于都县发展的重点产 业以及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相关产业

4、;要求流域环境能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实 现流域的和谐发展。重点解决梯级开发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筛选重点工程和其 它规划的协调性。包括防洪规划、治涝规划、水资源规划、节约用水规划、城乡 供水规划、 灌溉规划、 水力发电规划、 水资源保护规划、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 II 水土保持规划、河道与河口整治规划、流域水利管理与信息化建设规划等专项规 划。通过落实相关工程和管理措施,实行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管理运行模式,避免 电站运行造成下游河段脱水段(或减水段),最大限度的减轻对水环境和水生生 态的不利影响。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 为保证流域在开发、建设、运营过程中不致使当地环境质量显著恶化,最大

5、限度减少其对区域环境和资源的不利影响,促进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江西省建设项 目环境保护条例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的规定要求,于都 县水利局于 2019 年委托江西南大融汇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于都县仙下河流域 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环评单位依据于都县仙下河流域综 合规划编制了于都县仙下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单位按照 国家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工作程序,组织专业人员,对于都县仙下河流域 综合规划进行初步分析, 收集规划相关资料和现场踏勘, 识别规划主要环境影响、 拟定评价内容、范围、重点和方法。按照

6、规划环评技术导则的要求,在环境质量 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规划方案及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并做出预测和评 价。要求判断规划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并提出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同 时为规划方案提出调整的指导性建议。另外鉴于该规划编制执行时间较长,部分 建设内容已完成(主要为水电站及水土保持),因此此部分规划内容为回顾性评 价。 4、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图 1。 III 图 1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5、规划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IV 规划以水资源开发为目的,因此规划选址是否合理,是否有制约规划实施的 因素,水体污染、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大气污染、

7、噪声污染、植被破坏、土地 占压、 生境破坏、 影响人群健康和移民搬迁安置等是本规划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6、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针对该规划可能涉及到的环境问题,从生态环境、水环境、水土流失等方面 对于都县仙下河流域综合规划进行了分析评价, 本次评价认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但这些影响可以通过一定的减缓措 施予以减免和改善。 规划的主要任务:防洪减灾。仙下河流域为洪灾多发区,防洪减灾是流域 规划的首要任务。现状流域防洪体系不够完善,实际抗洪能力偏低。本次规划需 在以往工作基础上,通过堤防建设,山洪灾害防治,河道整治以及防洪非工程措 施等, 健全和完

8、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重点研究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生产力 布局下的区域防洪形势和对策,研究河道演变规律,分析复核和调整现有防洪工 程体系布局与防洪能力,进一步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水生态方面。在赣州市 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仙下河流域水功能区划,分析研究规划河 段水体纳污能力及污染物限制排污总量,提出水质保护要求;同时,结合入河排 污口的监测调查成果,提出限制排污的意见;分析研究水生态与环境的主要制约 因素、开发利用限定条件及控制因素,拟定水生态与环境保护方案。水土保持 与水资源保护。进一步调查、分析水土流失成因、规律和发展趋势,划分水土流 失类型分区,完善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

9、和重点治理区的划分,针对不同 水土流失类型区特点,进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提出工程分期实施意见。研 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分析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研究 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统筹协调供水、灌溉、水力发电等涉水部门利 益和矛盾, 合理配置、 高效利用与节约保护水资源; 为保障供水安全、 粮食安全,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和保 障。流域水利管理。根据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规划方案,从维护河流健康、 实现人水和谐、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挥政府对涉水涉河事务社会管理的职 能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要求出发, 研究提出制定水管理法规、

10、政策要求和建议, V 研究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措施,研究水利管理信息采集、传输、 分析、处理方案,提出水利现代化管理规划方案与对策。 规划实施后可以有效缓解流域内目前存在的洪涝灾害以及水土流失情况, 协 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流域防洪能力;为区域工农业生 产提供了清洁电能,对促进于都县仙下乡经济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网上公示、 张贴公告和报纸等形式对规划区公众关于该规划的意见进行 了调查收集, 公示期间, 未收到任何公众关于于都县仙下河流域规划的反馈信息。 综上所述,该规划符合环境目标,在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应采纳本次评价 提出的推荐规划方案和环境

11、影响减缓措施, 并在各水电站设计建设前进行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从环保角度出发,于都县仙下河流域综合规划是可行的。 I II 目录 前前言言.I 1 总则总则.1 1.1 编制依据.1 1.2 评价原则.6 1.3 评价目的.6 1.4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时段.7 1.5 流域功能定位.8 1.6 环境保护目标.9 1.7 环境敏感目标.10 1.8 评价标准. 13 1.9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14 1.10 评价方法与工作程序.17 2 流域概况流域概况.19 2.1 自然环境. 19 2.2 社会经济概况.27 2.3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合治理现状. 27 2.4 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现况及存在问题. 38 3 规划分析规划分析.41 3.1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