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0878762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1当前已知约有 150 多万种动物,据动物最主要的特征可分为: 脊椎动物: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 2水中生活的动物: (1)鱼的特点: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并能在水中呼吸。 (2)鲫鱼的外部形态:身体呈梭形,体色为保护色,体表被鳞, 有黏液;身体两侧各有一 条侧线(能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有鳍(胸鳍和腹鳍能维持身 体平衡,尾鳍能保持 前进的方向);头部鳃盖内有鳃,主要由鳃丝(内密布毛细血管) 构成,利于呼吸。 (3)鲫鱼的结构和生理: 呼吸的过程:氧

2、(水中)口鳃丝血液(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口、咽、食道、肠、肛门等)。消化 腺:肝胰脏。 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一心房、一心室)和血管。只有一条循 环路线。 途径:心室鳃部毛细血管心房 运动:主要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产生运动。 (4 鲤鱼、鲫鱼、中华鲟(“长江鱼王”活化石) (5)其它水生动物:腔肠动物(珊瑚虫等);软体动物(章鱼、 河蚌等);甲壳动物(虾、 蟹等)爬行动物(龟、鳖等);哺乳动物(海豚、海豹、鲸等, 特点 是胎生、哺乳)。 (6)水域环境的保护:因为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日趋枯竭,应减 少水域污染,保护水域环境。 3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

3、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合,一般都具有的结构是: 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甲、鳞、外骨骼);、有支持躯 体和运动的器官。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如肺、气管);、 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2 蚯蚓: 生活习性:适于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以枯叶、 朽根等为食。形态结构:由很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体表有 刚毛(协助运动)。 运动:靠发达的环肌和纵肌,交替收缩,并在刚毛的协助下产 生运动。 呼吸:靠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内密布毛细血管) 来完成。 益处:提升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净化环境,处理生活垃 圾;药用;营养价值高。其它的环节动物:水蛭、沙蚕。 (3 家兔: 形态

4、结构:体表被毛,体腔被膈分为胸腔(内有心脏、肺)和 腹腔(内有肝脏、胃、 肠等),膈的收缩、舒张与肺的呼吸相关。 与草食性特点相关的结构:有门齿、臼齿,消化管很长,盲肠 发达和众多消化腺(唾 液腺、肠腺、肝脏、胰腺等)。 血液循环路线两条:肺循环和体循环。心脏四腔:左心房、右 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脑神经、 脊神经)组成;大脑发达,反应敏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 被毛,体腔内有膈,牙齿分门齿、臼齿和犬齿(肉食性动 物才有),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动物栖息地的特征:活动范围减小,群体内基因交流的机会减 少,对繁衍极为不利。 4、空中飞行的动

5、物: (1)类型:鸟类(如家鸽);哺乳动物(如蝙蝠);昆 虫:是无脊椎动物中会飞 的动物,也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超过了100 万种(如蝗虫)。 (2)鸟适于飞行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阻力;体表被覆羽毛;有可飞翔的翼; 胸骨发达,有龙骨突附有发达胸肌;消化系统发达,消化水平强, 食量大,直肠短能随时排便,有喙无齿,长骨中空等都能减轻体重; 有独特的气囊,利于散热和实行双重呼吸。从而扩大了其活动和分 布范围。 (3)鸟类的主要特征: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中 空,内充气体,用肺呼吸, 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卵生。 (4)蝗虫的特点: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6、;体表有外骨骼,能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运动器官是:着生在胸部的足和翅。呼吸器官是:气门内通的气 管。 5、生物圈中很多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 跨越多种环境。 如:两栖动物中的青蛙、蟾蜍等,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 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即称为两栖动物。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骨骼是指由多块骨通过一定的方式连结而成的整体。分为颅骨、 躯干骨、四肢骨。 单块长骨的结构:由骨膜、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骨髓 (红骨髓、黄骨髓)。 骨的成分:由柔韧的有机物(约占13)和硬脆的无机物(约 占 23)组

7、成。 骨连结的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活动的连结 (即关节)三种形式。关节的结构:由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 关节囊(有韧带)、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 三部分组成。模式图见课本29 面。 肌肉:由肌腱(位于两端)和肌腹(位于中间)组成。每块骨 骼肌就是一个器官,其两端 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每完成一个动作都由多块骨骼肌相互配 合作用的结果。 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 用。 即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 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 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据行为获得的途径

8、,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 的行为。 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蚂蚁做巢、小鸟喂鱼、吃梅分泌唾液。 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 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大山雀偷饮牛奶、黑猩猩取食香蕉、 蚯蚓走迷宫、谈梅止渴、望梅止渴。 3、社会行为: 含义: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所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重要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 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群体、狒狒群体、蜜蜂等。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通过各种动作、声音、气味随时交流 信息

9、。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有的;正是因为物质 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有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 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意义: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合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对杀虫剂破坏生态的大量调查后, 于 1962 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 一书,从而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 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有着相互依 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 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能促动生态系统的物质 (如二

10、氧化碳等)循环。 能协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从而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 3、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方法有:以虫治 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4、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调查活动去了解)。 畜牧业和渔业的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 发达水准的标志之一。动物与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遗传 基因实行改造,使这些 动物能产生并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如药品、保健品)。 优点: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效率高;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 少工业污染。 人们认为动物中最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

11、 器”。 5、动物与仿生: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 技术。 动物与仿生: A、长颈廘与宇航员的“抗荷服”; B、萤火虫与 冷光; C、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 D、乌龟的龟壳与薄壳建筑。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1、观察菌落: 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配制培养基:琼脂(常用材料)营养物质(牛肉汁或土壤浸 出液、牛奶等)。 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 细菌与真菌菌落的比较: 2、探究细菌与真菌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生物圈中,其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 温度、有机物,特定的生活条件等)。 3、细菌的发现者:列文

12、虎克(荷兰人)。 细菌存有的证实者:巴斯德(法国科学家),被称为“微生物学 之父”。 5、细菌有的有荚膜(保护)、有的有鞭毛(运动)、有时能形成 芽孢(适合不良环境)。 真菌有大型真菌(蘑菇、灵芝等)、霉菌(青霉、曲霉)、酵母 菌(单细胞,能产生芽体)。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能引起动植物、人患病; 、能与动植物共生(能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 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用于食品的制作(酿酒、发酵、制醋等);、用于疾病的防 治(提取抗生素、制疫苗);用于环境的保护(净化污

13、水,生产沼 气); 食品的保存(原理: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 而使食品不致腐败。 方法:多种多样)。 3、1928 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研究发明了青素,获得了诺贝 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 实行培养,能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 根据生物的特征实行分类是 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外部、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等方面的特征。 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分类的目的是:据生物相似水准把 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等级,以弄清楚不同类群间的在生物界所占 的地位及进化的途经和过

14、程。 2、植物的分类:无茎叶(无根):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 无种子无根的(假根):苔藓植物(如:葫芦藓) 植物有茎叶有根的:蕨类植物(如:肾蕨) 种子无果皮包被:裸子植物(如:松树、杉树) 有种子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平行脉,一片子叶(如玉米) 3、动物的分类:网状脉,两片子叶(如大豆) 动物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等。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4、 生物学家据生物之间的相似水准,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 类单位。 分类单位由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生物共同特征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

15、包含生物共同特征越多。原核生物总界(只有一个界)原核生 物界 生物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真核生物总界(含四个界)植物界和动物界(门、纲、目、科、 属、种) 5、桃隶属于: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 纲、蔷薇目、蔷薇科、梅属、 桃(种)。 马隶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 目、马科、马属、马(种)。 6、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 物命名法双名法。 即:属名种加词 7、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 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种类的多样性: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 种子植物位居世界第三,

16、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动物种数也位居世 界前列。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包 括种间基因的多样性和种内基因(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森林、草原、海洋、湖泊、湿地、农田、城市 生态系统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 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8、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长白山自 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 的自然保护区(如: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9、自然保护区具有的重要功能: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 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10、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世界及我国特有的部分珍稀动植物 频临灭绝(如:金丝猴、朱鹮、 扬子鳄、白鳍豚、银杉、珙桐等)。 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利用;环境的污染; 外来物种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