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2020年8月整理).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868558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2020年8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2020年8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2020年8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2020年8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2020年8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2020年8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2020年8月整理).pdf(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摘要: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 现了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从思想政治、经济建设、人文关系等方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 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同愿望。 关键字关键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思想政治 经济建设 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关 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六

2、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 主义和 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 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社的一个科学命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 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 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 的有机整体。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一、在思想政治方面 思想政治工作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和文化 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

3、要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毛主席曾指出: “掌握思想教育, 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作为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使命, 同样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环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思想保 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文化条件,打牢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当今社会历 史条件下,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 增强全社会创造能力, 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形成团结文 明、

4、扶贫济困的良好风气,形成公平正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妥善协 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妥善处理人民利益矛盾, 重视保护人民群众最现实、 最关心、 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动,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 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的关系、增强全体人民主人翁意识,团结、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理想 而奋斗,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1.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核心价值目标的确定,但这种目标能否得到人们 的普遍认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同理想信念,并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发挥得如何。思想政治工作应围绕

5、这一目标和主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2 题,宣传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知识,营造和谐氛围,丰富和谐内涵,推广和谐理 念,普及和谐精神,创建和谐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和谐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 和谐精神力量,满足人们和谐社会的精神需求,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舆论环境、思想保证、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在指导思想上要为构建 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在价值取向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以人为本理念,促进 和谐氛围形成;在工作着力点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提高士气、振奋精神,保 护公平,弘扬正义,鼓励创新,激发活力,深化教育,建设诚信,提倡关爱,和 谐相处。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发展为第一

6、要务,着力构建充满活 力的社会;以提高群众素质为核心,着力构建诚信友爱的社会;以生态保护为核 心,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以办实事好事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 的事为核心,着力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以平安、安定,依法执政、科学执政、 民主科学管理为核心,构建安宁有序的社会。 2.2. 必须以科学态度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规律,内涵要求、方 针、举措。以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理论武装人民群众,用真理、真知教育 人民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 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立足于人民群众创建新生活的伟大

7、实践, 倾听人民群众呼声, 努力运用各种形式, 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多办好事实事,把思想育人、制度育人、管 理育人同服务育人结合起来。 使人们在享受思想政治工作实惠中感受党和政府温 暖,感受构建和谐社会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和责任,进 而自觉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在经济二、在经济建设建设方面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是辩证的统一关系。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 有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也需要 和谐的社会环境作保证。 1 1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继续坚持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的恶化已阻碍了社会经 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原因是人们在追逐当前利益的过程中往往忽视长远利益而有 意无意地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 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些地区的环境受到缓慢、持续的破坏:湖泊、 江河、湿地面积在缩小,沙漠化、荒漠化在加剧,生物物种不断减少等。据统计 我国每年因水质污染、大气污染、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千亿元。良好的 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经 济高速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的现实情况下,

9、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 力。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3 正确对待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使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整个 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如何以最 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 向。关于这一点已经得到理论的论证和实践的验证。 2.2.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 市场经济在实 现经济

10、高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其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失 灵”,比如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但是自由竞争必然引起垄断,垄断的存 在不仅妨碍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还会造成社会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平,从而 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我认为现阶段我国首先应该进一步健全和 构建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改革开放二十年多来, 我国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较普 遍的都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和分配机制的不完善,从而使社 会结构日益丰富复杂,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数量增多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因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应该是法制健全的体制。我国要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

11、有针对性地构建社会经济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 其一,要尽快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基 础上,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妥善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群体的经济利益关 系, 。特别是贫富差距的加速扩大,致使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经济利益摩擦和冲 突增多,有的还比较激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 经济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合理协调群体之间的收入 差距。其二,要尽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健全的社会 保障制度兼顾社会上由于各种各样原因造成的弱势群体和阶层

12、,努力为所有社会 成员提供社会保障,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 3. 妥善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关系。 构建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的和谐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举世瞩目的,但城乡 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又是极不平衡的,这就导致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从城乡之间的差距来看,2003 年,城乡收入差距为 3.23 比 1,据世界银行的估计,目前中国城乡消费水平的差距至少是 4 比 1,即城市居 民人均消费额是农村居民的 4 倍,为全世界所仅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 要合理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一方面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13、,尽快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又要在 坚持东部快速发展、中部崛起的同时,有效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大东北利用 新型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来逐步扭转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要靠发展,关键是发展经济,贫穷不是 社会主义,更建不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4 三、在三、在处理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关系方面方面 想要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当然离不开其的基本理念。建设和谐社会理 论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 、 “人的全面发展”和“尊重多样性” 。 “以人为本

14、” 就是要把人放在社会的主体地位,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核心理念。 这里的“人”是人民群众, “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就 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 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这里所强调的是从政策方面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更多的是国家机关在制定政策方针时所要考虑的方面,要想从人 与人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更多的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1.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构建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 ,而“以人为本” 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5、: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人的发展也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以人为本”在现实上就是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没有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任何社会的目标都是难以实现的,和 谐社会的构建也就无从谈起。社会是人与人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人的行为作用于 社会,是改造社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反之亦 然, 社会的发展又促进了人的发展, 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因此, 社会发展也就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根本动力。社会发 展的终极目标不是某种政治制度的实现或经济指标的增长, 而是在这些基础之上 的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是社会

16、发展的一种形态,其最终的目标也是 人的全面发展,而当谈及人的全面发展时,也就是指向了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 德素质。列宁说的好,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成为共产主义 者。所以只有全面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能大有作为。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增强创新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创新为我们提供 源源不断地动力。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有着一定的文化基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因此在发扬光大中国文化中所蕴涵的人文、科学、创新等精神的基础上,更多的 是需要让他它服务社会,引导社会文化潮流,抵制和消除腐朽、没落文化,提高 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2.2.尊重多样性的价值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 尊重多样性也是一个基本的理念。 社会是由不同的个体生命组成,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人的价值独特 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命世界,其情感、意志、信仰、兴趣都不一样,也就是 这些不同的人才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由于不同的职业、教育背景 等,整个社会又呈现出不同的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