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微观经济学精品讲义第三讲消费者偏好与选择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40733121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PPTX 页数:97 大小:60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者行为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微观经济学精品讲义第三讲消费者偏好与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消费者行为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微观经济学精品讲义第三讲消费者偏好与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消费者行为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微观经济学精品讲义第三讲消费者偏好与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消费者行为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微观经济学精品讲义第三讲消费者偏好与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消费者行为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微观经济学精品讲义第三讲消费者偏好与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费者行为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微观经济学精品讲义第三讲消费者偏好与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者行为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微观经济学精品讲义第三讲消费者偏好与选择(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消费者偏好与选择,本章概要,复习 需求与供给 预算约束 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理性假设和实际行为 替代品和互补品 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选择 消费者选择的运用,经济学基础 一个消费者在给定价格、收入等条件下所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即需求量。同一价格下所有消费者需求量的总和为市场需求。 需求量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商品价格 、收入、偏好与期望 、其他商品的价格etc. 需求曲线(需求函数),需求量和需求 牛郎对粗布的需求函数: Q=D(P, Y, P0) Q=1000-2P+0.01Y+0.2P0 Q(P,400,10)=1006-2P 最重要最直接的需求函数,其他因素不变,牛郎对粗布的需求曲线

2、和需求量的变化:,牛郎对粗布的需求曲线和需求的变化:当收入增加时候,供给量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商品价格、生产技术、要素价格etc.,关于粗布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状态静态分析,供给与需求: 一般情形,在 p0, Q0处市场出清,在p1处有多余产出,在p2处有多余需求,需求冲击对均衡状态的影响比较静态分析,牛郎丰收了,思考,织女的手艺提高了:供给冲击对均衡状态的影响比较静态分析之二 两种情况都发生了:双重冲击对均衡状态的影响比较静态分析之三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一、预算约束,预算约束 思考:需求曲线是怎么来的? 提示:需求是指有购买能力的需要数量,因此需求包含了主观的欲望和客观的约束两个方面。

3、 那么再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刻画或描述上述两个方面? 购买力(有效需求)的大小构成了人们对于消费品选择和购买的约束,而购买力(有效需求)则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预算约束,收入为I,假设生活中需要两种必需品, 食物 价格 衣物 预算线可以写作:,A040$80 B2030$80 D4020$80 E6010$80 G800$80,市场篮子食物 衣物总支出 Pf = ($1)Pc = ($2)PfF + PcC = I,预算线 F + 2C = $80,(I/PC) = 40,食物 (单位/周),40,60,80 = (I/PF),20,10,20,30,0,衣服 (单位/周),Pc

4、= $2 Pf = $1 I = $80,为什么有钱的感觉比较好?,收入和价格变化对预算约束的影响,预算约束,食物 (单位/周),衣服 (单位/周),80,120,160,40,20,40,60,80,0,L3,(I = $40),收入减少使预 算线向内收缩,为什么我们不喜欢涨价 价格对预算约束的影响,食物 (单位/周),衣服 (单位/周),80,120,160,40,40,预算约束,预算约束 两件商品和服务 N件商品和服务,为什么对商品征税令人不悦税赋 对预算约束的影响,税赋或补助对预算约束的影响 前述讨论可以发现,预算线都是直线 它们使预算线不再是线性的。,一般说来,灾民比较喜欢收入补贴而

5、不是实物补贴。 因购买量不同而价格不同的价格制度称为非线性价格。,预算约束,在19世纪60年代早期,国会通过食品权法案。设计者需要决定在多大程度上,这些食品券会给人们提供更多的食物,而不是仅仅对他们必须购买的食品进行补贴,这时候的预算约束线是什么样的呢?,预算约束,食物 (单位/周),衣服 (单位/周),80,120,160,40,20,40,60,80,0,救灾机构发80元补贴,(I = $160),L2,(I = $80),L1,救灾机构仅发价值80元的食物,税赋或补贴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二、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效用理论 关于人的理性基本假设 1.完备性假设:给定消费空间里任何一对

6、消费组合A和B,下列三者关系之一必成立 或者AB, 或者BA, 或者AB。 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在两组消费组合中作出一种明确的判断。,关于人的理性基本假设,2.传递性假设:如果某消费者认为A比B好,B又比C好,那么,他一定认为A比C好。这也就是说,消费者的理性选择是一致的,不会自相矛盾。给定三组消费组合A、B和C,AB且BC,蕴含AC。又,AB且BC,蕴含AC。由此,我们也可以导出AB和BC,蕴含AC。,关于人的理性基本假设,3.不饱和性 在大多数消费问题中,人们总是认为商品越多越好。这就是所谓的不饱和性,也叫做“越多越好”的原则,即在其它状况都一致的条件下,某商品越多,消费者就感到越满意。以

7、A(A ,A , ,A )和B(B ,B, ,B )表示两组消费组合,其中A 和B 分别是A和B中商品I的数量。如果对所有的I,A B ,并且其中至少存在一个j使得A B ,那么AB。此即不饱和性(“越多越好”原则)的逻辑表述。,应该注意的是这原则并非消费中的一般规律。关键在于,这里强调的是合乎情理的“稀缺商品”,而且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不符合这一前提的商品和服务,当然不会是“越多越好”。,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代表了能给一个人相同程度满足的市场篮子的所有商品组合。 无差异曲线包含了全体给予某消费者同等满意程度的消费组合。,无差异曲线,比起蓝色方框中的任一市场篮子, 消费者偏好于市

8、场篮子A; 而比起市场篮子A,消费者偏好于 粉红色方框中的任一市场篮子。 (“多比少好”的第三个假定),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食物(单位周),10,20,30,40,10,20,30,40,衣服(单位周),50,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食物(单位周),10,20,30,40,10,20,30,40,衣服(单位周),50,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是一组无差异曲线,描述一个人对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的偏好。 图上的每一条无差异曲线都表示满意程度相同的市场篮子的组合。,无差异曲线图,U2,U3,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食物(单位周),衣服(单位周),U1,U1,U2,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食物(单位周

9、),衣服(单位周),无差异曲线 不能相交,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食物(单位周),衣服(单位周),2,3,4,5,1,2,4,6,8,10,12,14,16,问题:为了得到衣服, 放弃的食物单位数是恒定的吗?,无差异曲线特征 向右下方倾斜; 凸向原点; 消费空间中密布着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全体都已经对消费空间的所有组合排了序,因而完整地描绘了某一消费者对于各种消费组合的偏好态度。越是处于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意程度越高,越是处于左下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意程度越低。这些无差异曲线的全体叫做消费者的偏好映照。 在消费空间中,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绝不会相交,也不平行。,消费者偏

10、好和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特征 应该注意,在一种物品“越多越好”而另一种物品“越多越糟”的情况下,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而且越是处于右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意程度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补偿原则”画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坏的商品 “少比多好”的物品 例子 空气污染,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苹果,污染,并非越多越好的商品,A,B,替代品和互补品,可口可乐(杯),百事可乐 (杯),2,3,4,1,1,2,3,4,0,完全替代,替代品和互补品,右鞋,左鞋,2,3,4,1,1,2,3,4,0,完全互补,替代品和互补品,两种完全替代品不管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数量相

11、等,就会使消费者得到相同的效用。 于是,无差异曲线便是一条直线。当然,该直线的斜率不一定是1。 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呈“L”形。 多数商品既非完全替代品又非完全互补品,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呈凸向原点的形状。这种形状即反映了人们消费多样化的心态,也反映了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当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从左到右移动,一种商品的数量越来越多,另一种商品的数量越来越少。 边际替代率(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衡量了消费者为了得到额外一单位的商品,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可以用无差别曲线的斜率来衡量。,边际替代率,食物(单位周),衣服(单位周),2,

12、3,4,5,1,2,4,6,8,10,12,14,16,A,B,D,E,G,-6,1,1,1,1,-4,-2,-1,MRS = 6,MRS = 2,边际替代率递减,当沿着无差异曲线向右移动,边际替代率递减。表明为获得额外一单位某一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个商品的数量会随着第一个商品获得量的增加而减少,F,C,曲线的一阶导数小于0,递增,二阶导数大于0,凸向原点。,MRS= -C/ F,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同一无差异曲线上边际替代率相同,完全替代品,完全互补品,在同一无差异曲线上,边际替代率为或无穷大。,橙汁,苹果汁,镜架,镜片,消费者行为与效用1、效用概念,效用Utility 消费者从消费某种

13、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是心理感受,而不是客观用途。 同一商品效用的大小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总效用TU指消费者从事某一行为或消费某一定量的某物品中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效用理论发展 早期的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可以明确加以度量、加总或计算的。他们认为的这种效为基数。 后来,帕累托(Vilfredo Pareto)提出消费理论可以建立在序数效用基础上。所谓序数效用就是指效用值的大小或者说效用程度的高低大致上可以用效用值大小的次序来表明,而效用值的准确的大小并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认为,效用次序对于消费中的偏好选择是有意义的,而效用值的具体大小程度却意义不大。,再后来经济学家多数认为,

14、消费理论可以基本上在序数效用理论基础上展开。,2、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第1种观点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认为效用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其大小可用基数1、2、3来表示。,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 第二种观点 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 认为效用是心理现象,不可以度量,即不能用基数表示,只能根据偏好的程度排列出顺序,即以序数第一、第二、第三、表示效用的高低。 效用函数U1=XY与效用函数U2=(XY)2表示相同的偏好顺序,因为U2是U1的单调变换。,3、消费者的选择,消费者的选择由两个因素决定: 消费者的

15、偏好;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所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水平。,效用最大化Utility Maximization 任何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一定收入下购买商品时候,其目的是为了从中得到满足。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覆盖了整个第一象限。而预算线只有一条,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他们的选择是在可使用的,有限的既定预算下,如何使他们能获得的满足最大化。,食物(单位/周),衣服(单位/周),40,80,20,20,30,40,0,U1,B,约束线,Pc = $2 Pf = $1 I = $80,B点的满意程度没有最大化, 因为边际替代率 MRS (-(-10/10

16、) )= 1 超过该点价格比(12),-10C,+10F,预算线,Pc = $2 Pf = $1 I = $80,食物(单位/周),衣服(单位/周),40,80,20,20,30,40,0,U2,消费者选择,Pc = $2 Pf = $1 I = $80,预算线,食物(单位/周),衣服(单位/周),40,80,20,20,30,40,0,消费者选择,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而预算线的效率为:,消费者选择,因而,可以得到满足最大化的条件为:,结论: 最大化点的确定条件,1、最优化的点必须是在预算线上 2、最大化的消费点必须是给予消费者最受偏好的组合 最优化消费点位于预算线与某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处。 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 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 PF/PC= -C/ F,消费者均衡的含义,1. 如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