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高一上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PPT课件4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40642091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化学高一上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PPT课件4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沪教版化学高一上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PPT课件4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沪教版化学高一上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PPT课件4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沪教版化学高一上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PPT课件4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沪教版化学高一上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PPT课件4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化学高一上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PPT课件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化学高一上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PPT课件4(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中国战国时期,一、从古典原子论到葡萄干面包模型,德谟克利特 (古希腊),物质由极小的微粒构成, 这种微粒叫做“原子”(atom), 物质分割只能到原子为止。,古 典 原 子 论,道尔顿(英国) 物理学家、化学家,化学元素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 这种微粒叫做“原子”; 同一元素原子质量、性质相同; 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按简单整数比化合。,近 代 原 子 论(1803),解释了原子的电中性 论述了电子在原子内的分布 可以得出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的结论,模型的成功之处:,片面性:,合理性:,提出了原子的定义。,

2、1895 年的一天晚上,伦琴(德国)的妻子贝塔去实验室送食物。伦琴请妻子帮忙拿着荧光屏可是,刚走一步,贝塔惊叫起来:“啊,亲爱的,快来看我的手只有骨骼影像了!”“喔真是奇迹!”伦琴惊喜地叫道。随即伦琴为妻子的手照了一张相。 就这样世界上出现了被称为X 的射线。,贝克勒尔(法国)发现放射性现象,1896年他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放射性蜕变产生的、射线,、射线各显什么电性?,请 你 填 一 填,氦原子核(He2+),电子流,波长很短的电磁波,+2,-1,0,很小,很大,最强,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元素的放射性现象,原子可再分,有一

3、定结构,实验:卢瑟福等人1909年用a粒子轰击金箔,问题:实验现象说明原子结构可能是怎样的?,原子一定是中空的。,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小核。,原子中存在很小的质量很大的带正电的核。,波尔原子模型,卢瑟福与原子行星模型 (1911),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原子核和它周围运动着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的一个体系,就象行星绕着太阳运转一样。,电子云模型,古典原子论,实验、推测,近代原子论,葡萄干面包模型,原子结构行星模型,粒子散射实验,观察和猜测,(德谟克利特),(道尔顿),发现电子(汤姆生),元素放射性现象(贝克勒尔) X射线(伦琴),(汤姆生),(卢瑟福),原子不可分,原子可再分,原子有结构,问题:通过学习,你是否认识到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解释结论,反思评价,交流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