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解答分析综合题谨防“四非”落实巩固提高(1)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635821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解答分析综合题谨防“四非”落实巩固提高(1)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解答分析综合题谨防“四非”落实巩固提高(1)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解答分析综合题谨防“四非”落实巩固提高(1)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解答分析综合题谨防“四非”落实巩固提高(1) (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解答分析综合题谨防“四非”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安平献王孚,字叔达,宣帝次弟也。孚温厚廉让,博涉经史。汉末丧乱,与兄弟处危亡之中,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性通恕,以贞白自立,未尝有怨于人。魏陈思王植有俊才,清选官属,以孚为文学掾。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迁太子中庶子。魏武帝崩,太子号哭过甚。时群臣初闻帝崩,相聚号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大行晏驾,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海内,而但哭邪!”孚与尚书和洽罢群臣,备禁卫,具丧事,奉太子以即位,是为文帝。转为中书郎。及明帝嗣位,欲用孚,问左右曰:“有兄风不?”答云:“似兄。”天子曰:“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

2、哉!”转为度支尚书。时吴将诸葛恪围新城,以孚进督诸军二十万防御之。孚次寿春,遣毌丘俭、文钦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故稽留月余乃进军,吴师望风而退。及高贵乡公遭害,百官莫敢奔赴,孚枕尸于股,哭之恸,曰:“杀陛下者臣之罪。”奏推主者。孚与群公上表,乞以王礼葬,从之。孚性至慎。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景文二帝以孚属尊,不敢逼。后进封长乐公。及武帝受禅,陈留王就金墉城,孚拜辞,执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孚虽见尊宠,不以为荣,常有忧色。临终,遗令曰:“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道终始若一

3、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泰始八年薨,时年九十三。(选自晋书宗室安平献王孚)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B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C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D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解析:选C。这段文字有明显的断句标志,如人名与字、介词短语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达”是司马孚的字,古代男子行加冠礼时取字,可供

4、平辈之间称呼,以示尊重。B“上表”指上奏章,“表”是古代封建社会臣子向帝王提出按劾的一种特殊文体。C“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崩”“薨”也是死的委婉说法。D“受禅”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解析:选B。“表”,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如陈情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孚学识广博,好学不倦。司马孚广泛阅读经典史籍;汉朝末年政局动乱,与兄弟身处危亡之中,粗茶淡饭,安于贫穷,而勤学不知疲倦。B司马孚临事不乱,处变不惊。魏武帝去世,太子及群臣号哭不止,司马孚建议及早拜继位的

5、国君,来镇抚海内,与尚书和洽拥戴太子即位。C司马孚胸有谋略,胜敌有方。吴将诸葛恪入侵,司马孚督统诸军御敌,诸将想快速进击,司马孚故意滞留一个多月才进军,吴军望风而逃。D司马孚恪尽臣节,忠于曹魏。高贵乡公被害,司马孚伏尸痛哭,和众臣奏请追究主谋;拜别陈留王,司马孚拉着他的手,流泪叹息不止。解析:选D。“和众臣奏请追究主谋”不当,是典型的“非其事”。原文为“与群公上表,乞以王礼葬”。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译文:(2)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译文: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第(1)句整体看是判

6、断句;“诈巧”,智谋;“力争”,以力相争夺。第(2)句是省略句;“退损”,谦让,贬低自己;“废立”,国家权力更迭;“预”,参与。答案:(1)进攻的一方,是要消耗大量人力才能成功的,而且应该运用智谋,不要与敌人以力相争夺。(2)晋宣帝司马懿执政之时,他常常表现得很谦逊。而后司马氏几次废立皇帝,他也未参与谋划。参考译文:安平献王司马孚,字叔达,是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性格温柔敦厚清廉谦让,广泛涉猎经史典籍。汉朝末年政局动乱,司马孚和他的兄弟们处在危急灭亡的时刻,生活贫穷,但他仍然坚持翻看书籍展卷阅读。司马孚性格豁达宽厚,凭借忠贞清白立世,从不和别人结怨。魏国的陈思王曹植才智卓越,精选官

7、吏,任用司马孚做文学掾。曹植依仗才学,骄傲而看不起别人,司马孚每次直言恳切进谏,开始不合曹植的心意,后来曹植才向他道歉。升为太子中庶子。魏武帝曹操去世,太子曹丕号啕大哭得很厉害。当时群臣刚听说皇帝驾崩了,互相聚在一起痛哭,不再讲究排列次序。司马孚用严厉的声音向朝臣呵斥说:“现在皇帝刚去世,天下震惊动荡,应当早立继位的国君,来安定天下,(你们)却只在这里哭吗!”司马孚和尚书和洽一起驱散了群臣,安排好宫禁的防卫,准备好丧葬事宜,拥立太子来登基做皇帝,这就是魏文帝。后来转官为中书郎。等到魏明帝即位,想任用司马孚,明帝问左右的人说:“司马孚有他哥哥的风度吗?”身边的人回答说:“很像他哥哥。”明帝高兴地

8、说:“我有两个司马懿,还有什么担忧的!”后来又转官担任度支尚书。当时吴国的将领诸葛恪围住了新城,任用司马孚进职都督率各路军队二十万人防御他。司马孚临时驻扎在寿春,派毌丘俭、文钦等前去讨伐。各个将领想要快速地攻打诸葛恪,司马孚说:“进攻的一方,是要消耗大量人力才能成功的,而且应该运用智谋,不要与敌人以力相争夺。”所以故意停留了一个多月才进军,吴国的军队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退兵了。等到魏国的高贵乡公曹髦被杀,百官都不敢前去奔丧,司马孚抱着尸体放在大腿上,哭得非常悲恸,说:“让陛下被杀是为臣的罪过。”上奏请求捉拿主谋者。司马孚与大臣们一起上奏,请求改用国君的礼仪安葬,得到了批准。司马孚性格十分谨

9、慎。晋宣帝司马懿执政之时,他常常表现得很谦逊。而后司马氏几次废立皇帝,他也未参与谋划。景帝司马师和文帝司马昭因司马孚是长辈,也不敢逼迫他。后来进封他为长乐公。等到武帝接受禅让,陈留王去金墉城,司马孚向他告辞,拉着陈留王的手,流泪叹息,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说:“到我死的那一天,一定要成为大魏的忠臣。”司马孚虽然被尊崇,但不以此为荣,常有忧愁的神色。临终,留下话说:“魏朝守志不移的人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事,始终如一,应当用不上漆的棺和单层的椁,用平时穿的衣服装殓。”泰始八年去世,享年九十三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

10、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

11、,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

12、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B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C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D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解析:选B。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可根据动词短语断开。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3、)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解析:选D。论语不是“六经”之一,“六经”还包含春秋。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

14、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解析:选A。“声名闻于四方”是弱冠之时。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译文:(2)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15、。译文:解析:这两句话在翻译时应注意:“饮食冠裳”都是动词;“假”,借给,配给;“辇”,载着;“堪”,忍受;“猝”,突然;“去”,离开。答案:(1)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载着赏给他的钱财,让他四处夸耀。(2)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了部队突然聚集的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数百字文章,他能脱口成诵。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刚到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奇。考中嘉祐二年进士。出京担任越州通判,当年收成不好,曾巩估计常平仓的粮食不够来救济百姓,而分处四方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邑求得救济。于是他告诉下属各县,劝说富人自行按实情报告粮食数目,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按着比常平仓稍高一些的粮价卖给贫民。百姓得以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治理政务以痛恨邪恶、严打盗贼为根本。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调配了三十一个人,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查看、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出动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