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及运作模式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634822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章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及运作模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11章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及运作模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11章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及运作模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11章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及运作模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11章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及运作模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章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及运作模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章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及运作模式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1 章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及运作模式,11.1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概述 11.1.1区域物流系统的内涵 1.区域与区域物流 为了方便研究物流系统构筑和对物流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可以将区域表述为,描述、分析、规划、运营、管理或制定法规、政策等来说,是一个地域的统一体。 区域物流表述为:在一定区域规划和构筑促进社会经济最佳战略实现的物流系统,及其与物流运营与监控等有关的活动体系。,2.区域物流系统的概念 区域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内,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多个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3.区域物流系统基本模

2、式 区域物流系统和一般物流系统一样,具有输入、转换及输出3大功能,通过输入和输出使系统与社会环境进行交换,使系统和环境相互依存,如图所示:,物流系统基本模式,4.区域物流系统特点 区域物流系统具有一般物流系统所共有的特点,即整体性、相关件、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同时还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 (1)区域物流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区域物流系统是由人和形成劳动手段的设备、工具所组成。它表现为物流劳动者运用运输设备、装卸搬运机械、仓库、港口、车站等设施,作用于物资的一系列生产活动。,(2)区域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时间跨度大 (

3、3)区域物流是一个可分系统。作为物流系统,无论其规模多么庞大,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4)区域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一般的区域物流系统总是联结多个生产企业和用户,随着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结构经常发生变化。 (5)区域物流系统具有复杂性:区域物流系统运行对象“物”遍及全部社会物质资源,资源的大量化和多样化带来了物流的复杂化。,(6)区域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系统。区域物流系统的总目标是实现宏观和微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系统要素间有着非常强的“背反”现象,常称之为“交替损益”或“效益现象”,在处理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的结果。通常,对物流数量

4、,人们希望最大;对物流时间,希望最短;对服务质量,希望最好;对物流成本,希望最低。显然,要满足上述所有要求是很难办到的,5.区域物流系统的目标 区域物流系统与般物流系统一样,要实现以下5个目标: (1)服务。区域物流系统直接联结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因此要求有很强的服务性。 (2)快速、及时。及时性是服务性的延伸,是用户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3)节约。节约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规律,在区域物流领域中除时间的节约外,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不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依靠节约来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 (4)规模优化;以物流规模作为区域物流系统的目标,是以此来

5、追求“规模效益”。 (5)库存调节。库存调节性是及时性的延伸,也是区域物流系统本身的要求涉及物流系统的效益。,6.企业物流走向区域物流 从区域经济的发展角度看,从单个企业物流合理化走向追求区域物流合理化,是符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 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导入区域物流的概念,反映物流合理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并完善区域物流系统。,7.区域物流系统化的内容 区域物流系统化是物流系统化较高的层次,其方法主要是规划、建立和完善区域物流网络体系。构筑区域物流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间通道、城市干线道路、区域物流设施、城市的集配中心、企业的仓库等联合组成的物流网络体系。,11

6、.1.2物流高级化与区域物流系统规划,1.物流高级化需要综合集成 运输与物流综合集成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与物流服务项目综合集成。运输与物流服务项目、信息技术、组织与管理等综合集成,以及所带条件、形式和实现方式;集装箱运输、零担货物运输、专项货物运输等与物流综合集成的发展规律、特点;货运枢纽站场在运输与物流综合集成中的功能与作用。,(2)运输与物流(后勤)技术综合集成。运输与物流各环节技术综合集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零担货物运输、专项货物运输等与物流技术集成等内容。 (3)运输与物流系统规划和管理综合集成。运输与物流高级化综合集成理论应用于物流国际化,内陆通道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7、及对跨越若干行政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2.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程序与内容 在多数情况下,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是在现有运输网络和拟建运输网络基础上,完善区域物流设施、物流据点规划与布局。为此,区域物流系统应有一个合理的框架结构。 (1)构筑区域物流系统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构筑干线道路与区域物流设施、城市内的集配中心、不同企业的仓库联合组成的物流网络体系。,(2)构筑指挥区域物流的神经网络体系。运用移动通信、车辆跟踪定位、计算机在线经营管理系统和internet网络、公用经济信息网、企业内联网等在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全国、全球性计算机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和应用EDI系统,实现物流信息共享

8、和商流、物流、信息流集成化应用目标。,(3)构筑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完善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机制、多企业聚集效益机制和规模效益机制等。在物流运行组织形式的总体模式中体现出高层次集中经营决策控制与低层次分散协调物流作业活动相结合。 (4)构筑区域物流运作的组织结构。现代物流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物流企业合作类型(如企业集团主导型、集团企业主导型、企业问互惠合作型等)结合起来。,区域物流规划程序,11.2 区域物流设施,11.2.1 区域物流设施与物流功能 作为区域物流设施的货运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其在区域物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确定其布局、选址与建设规模,设计良好的运行机制,与现有集配中

9、心、仓库功能匹配,兼容运作。,区域物流设施体系示意图,11.2.2集装箱货运站的基本配置,集装箱货运站的主要配置包括:建筑设施、场地设施、作业设施、管理设备等,从而使物流中心的3种职能及相关服务所需硬件和软件基本具备。实现区域物流系统的运转与管理要求的基本配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集装箱公路货运站的建筑设施。包括站房、中转作业大厅、仓库、拆装箱库、维修车间、油库、地磅房、配电站、供水站、洗车台、污水处理等。 (2)场地设施。包括集装箱堆场、装卸作业场、铁路专用线及站内道路、停车场等。 (3)集装箱货运站设备配置。集装箱货运站的主要设备包括:运输车辆、装卸机械、各类型叉车、维修设备和自动化

10、管理系统设备等。 (4)计算机、通信、信息管理设备,11.2.3公路零担货运站的物流功能和配置,1.公路零担物流及货运站功能 公路零担物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4个方面: (1)零担货物具有品种复杂、量小、批次多的特点,与整车或整箱货(FCL)运输相比规律性较差,物流服务质量与物流成本的权衡在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中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2)与整车或整箱货(FCL)运输相比,零担货运站工作更为庞杂,计算机化管理显得更为紧迫。 (3)零担货、拼箱货的物流特点决定了普通货运车辆不适于用来运载零担货物,必须选择厢式货车、集装箱货车作为零担货物专用运输车辆。,(4)公路零担货运站应配备与运输车辆相配合的装卸

11、搬运车辆和相关作业的设备,以完善物流服务系统。 结合区域物流理论和初步物流实践,公路零担货运站对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 1)货物运输与配送。 2)货物仓储与库存控制。 3)货运代理。货运代理业务要与物流和物流的信息服务结合起来。,4)物流信息服务。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提供实时响应的物流信息、库存信息、车辆信息等服务: 5)物流链管理服务。以所能完成物流的环节进行物流过程组织,力求计划严密、组织有效、调度快捷、响应及时、衔接配合关系简明。 6)其他综合服务项目。,2.公路零担货运站的基本配置 公路零担货运站的级别划分主要根据零担站年工作量(即零担站年货物吞吐量)分为三级,如表所示:,公路零担货运站

12、级别 (单位:t),公路货运零担站的规模、数量、设置必须认真研究,统一规划,减少不必要的物流中间环节。 应用区域物流及物流高级化理论,公路零担货运站的组建必须满足零担货物运输工艺流程及相关物流服务要求,将集装箱货车运输拼箱货所需的工艺也应考虑在内,合理地设置零担货装卸作业场地、仓库、货棚、零担货运作业站房、停车场以及有关物流服务的设施、设备和各部分的相互位置和面积。 符合方便货主、便于作业、适应需要、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这样对区域物流系统运作是十分有利的。,11.3 货运枢纽站场规划及选址,1.适站量预测 适站量是确定建站生产纲领的重要依据。对规划内适站量的预测应予以充分重视。要搜集准确的统计

13、资料,需要掌握统计资料产生的方法,避免重复计算或遗漏重要信息,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 任何一种预测模型都有其不完善处,常要根据规划研究的目的、所搜集资料具备的建模条件等因素,考虑预测模型的选择。在货运站适站量预测中常用的数学模型有以下几种。,(1)多元回归预测模型。模型的基本形式为:,这类模型可以考虑多个自变量对预测值的影响,该方法在适站量预测中的应用较为成熟。,(2)灰色动态预测模型。灰色系统模型GM(1,1)是用一阶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灰色系统的单序列动态变化的模型。其模型一般形式为:,该模型适用于预测对象呈指数序列特征的系统预测。在预测用数据具有明显指数关系或定性分析其有指数增长关系时,采用直

14、接建模法进行预测,不仅简便且精度能有所提高。,2.货运枢纽站场布局决策 站场布局的基本方法有: (1)定量的方法可用解析重心法、目标规划法、线性规划法、分级评分法、逐渐逼近法等。 (2)定性的方法可用均匀分布法、功能对口法等。均匀分布法是选择与流量流向相适应的布局方案,功能对口法是根据货运种类选择接近其货源位置的地点。 (3)层次分析法、模糊评判、AHPF隶属度合成法及其他决策方法。,11.3.2货运枢纽站场布局与选址,1.布局的原则与选址要求 (1)系统规划,协调发展,建成统一运网。布局要满足综合运网协调发展的要求,并与所在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和交通规划相吻合。 (2)方便运输,方便配送,科学合

15、理分布。使运输与物流服务作业能较好衔接,货运枢纽站场布局距离主干线、货源较近,远离城市商业区、人口稠密区和文化区,尽量减少货运、配送车辆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减少城市交通污染。,(3)满足需要,留有余地,适当超前发展。货运枢纽站场一次性投入大,要适当超前规划,指导建设实施。 (4)完善功能,分散布点,强化机制建设。根据站场功能侧重于所服务区域的要求,在有必要的场地、仓库、交通和通讯设备等硬件的基础上,强化机制建设,协调物流链运作。 (5)新旧兼容,机制兼容,有利区域发展。在扩建货运站时,应充分利用原有站场的条件、市场经济机制形成及区域物流网络体系,即使不同部门的物流设施也要尽可能兼容运行。,(6)

16、软硬结合,细化功能,提高物流效益。干线运输与物流服务综合集成,需要货运站与其他物流设施的兼容。要重视软件建设,重视细化服务功能,重视发掘硬件潜力。避免重复建设功能相同的物流设施。 (7)水电畅通,交通方便,基础条件良好。集装箱堆场还要求地面平整,能承受所堆重箱的压力,有良好的排污水、消防、照明设施等条件。 (8)节约投资,保护环境,实现持续发展。规划较大的货运站应有废水等处理设施,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大都市区域物流设施布局示意图,中小城市区域物流设施布局示意图,2.货运枢纽站场选址程序 (1)分析所在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以及区域经济水平和发展现划,按照区域物流要求、运输站场的具体功能和选址原则,确定货运枢纽站场的运输与集散服务范围。 (2)确定规划期货运枢纽站场适站量,运输与物流服务的综合集成形成,总体物流服务质量水平。,(3)调查区域现有货运枢纽站场、物流设施分布情况,用于干线运输与物流服务可兼容的可能性。 (4)分析所在区域高速公路入口、主要干道的位置、数目及规划发展情况,根据所在区域主要货源、主要服务对象和主要通道及城市土地规划和使用特征等因素,初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