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础中医史常识王尔栋教学讲义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617818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基础中医史常识王尔栋教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医药基础中医史常识王尔栋教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医药基础中医史常识王尔栋教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医药基础中医史常识王尔栋教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医药基础中医史常识王尔栋教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基础中医史常识王尔栋教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基础中医史常识王尔栋教学讲义(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理论概说,主讲人:王尔栋 E-mail: TEL:15108997713,第一章 导 论 一、何谓中医学 中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一门(传统)医学。,二、学习中医药基础的意义,三、学习中医药基础的方法,商代 (公元前1700-1100年),中国最早的祖先之一 行医方式:非常原始,往往将迷信、传说及治疗经验结合应用 酒及热水作药物,利用针及青铜刀作手术用具 相传以汤液治病始自此期 天人地解释自然定律 五脏与五行 相关,盖天说法,周朝 (约公元前1100-221年),共分为四个时期: 西周、 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儒学及道家思想 宫廷医师 1.

2、周礼记载,东周时期已存在有系统的医疗组织 医术已开始分门别类 2.中国首见法定的兽医 扁鹊 望闻问切 黄帝内经是由素问及灵枢两书合成 内经是中国医学理论的基础,除了医学, 亦阐述道德、哲学及宗教。其主题渗透、 贯穿道家思想、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各方面。,扁鹊-医学之祖,秦朝(公元前221207年),秦叔(秦始王)是首位统一中国的皇帝 焚书坑儒 -有关占卜、医学及农业书籍得以保全 秦汉交替时期,中医药体系,随同大量医疗实践的开展,内容开始充实及提高,焚书坑儒,汉朝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1,哲学及宗教的角色 : 学者或学校开始习究和记录医药文献,以实践自己的理念 注入哲学思想,例如道家的

3、养生思想、儒家的行医规范等等。 道教及长生不老 封建统治者都梦想长生 汉桓帝(公元147168年) 印度佛教高僧入宫,提供长生不老仙丹。 此为中医药方剂学的起源。 医学教育的发展 师徒相授制度 以考试形式来选拔合资格医师最早出现在汉朝,西汉 公元前206 公元24年东汉 公元25 220年,汉朝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2,最早期药学文献 神农本草经后人托名“神农”之作, 中国最早期的完整中药学文献。 365种中药,内容包括252种植物类,67种动物类和46种矿物类。 根据药物的效能和使用目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120种多属滋补养生类,没有毒性或毒性小,可长期服用。 中品药1

4、20种多属补养兼 有预防作用,某些含毒性。 下品药125种,一般具有毒性,是专用于治疗的药物。,汉代名医 仓公淳于意(公元前215 167年) :首位保存病人记录的医师 张仲景 又名张机 (公元150 219年),后世称为“医圣”。 首创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辨証论治。 编著伤寒杂病论,确立辨証论治原则,奠定中医治疗基础。 中国最早的理论结合临床诊疗专书。 宋朝(公元960 1279年),此书再次被编写,分为伤寒论及 金匮要略两册。 华佗(公元141208) 精于外科手术,善用麻醉药物 提倡体育疗法(中医称为导引筢病), 创作五禽之戏,汉朝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3,

5、伤寒杂病论,华佗五禽之戏的五种姿态,华佗,三国、魏晋及南北朝 (公元220581年)-1,医学教育 公元443年南朝宋文帝 :首创指派医师教育中医针灸甲乙经 针灸医术 针灸甲乙经:皇甫谧所撰, 最早最完整的针灸疗法参考文献 脉学:血液及循环系统的概念 脉经王叔和(公元265 317年)所着,集古代诊脉法的大成,方剂学 炼丹术:炼丹方士被认为是早期的药剂师 葛洪: 巨著肘后救卒方或肘后备急方 是临床第一部急救手册。,三国、魏晋及南北朝 (公元220581年)-2,本草学: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间的著名药物学家, 1.校订神农本草经编成神农本草经集注共记录730种药物, 成为后期中医药分类的标准。

6、 2.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改篇,撰成肘后百一方。 龙门佛窟 :100篇医方 其他重要医学文献 雷公炮灸论:第一本药物炮制学专著 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的中医外科专书,敦煌壁画 用火 、 水扫除污秽,炼丹方士,隋朝 (公元 581618 年),巢元方 太医博士 巢被隋政府指派编写 诸病源候论又称巢氏病源。 共 50卷分67节,论述了 1,700 种病症,是中国最早的病因証候学记录。 此书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皮肤学、眼科及耳鼻喉科。 许多后世中医著作对有关的论述都是直接或间接引用本书的原文及论点。,巢元方 (公元 610年),唐朝 (公元 618907年) -1,太医署:公元 624 年

7、设立,由行政、教学、医疗及药工四部组成 皇室医学院 :包括医科、针科、按摩科及咒禁科 药园 :培养药学人材 考试制度:医师们的升迁制度基于成功治愈率,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设立考试制度的国家 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朝首创由政府委任组织编撰药典颁行全国 第一部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 新修本草,考试,符咒: 古时人们相信 它有治疗的能力,新修本草 - 世界上第一部国家颁行的药典,中外医药交流:中国派医师到外面如高丽、日本、印度及越南等 药王-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 行医手法及医德尤甚 最出名的著作是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 千金要方共30卷记载5300首医方 千金翼方共30卷记录了2571条药方 誉为中

8、国最早的痳疯病专家 主张针药并用,并探索出新的应用穴位,创制彩色经络图 对中国药物学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倡导积极养生气功,唐朝 (公元 618907年) -2,孙思邈(公元581682年) -药王,气功,印刷术使医籍普及:医学及科学的著作大量出版 专设“校正医书局: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搜集、整理、考証、校勘 设立尚药局:太平圣惠方是首部编著的大型方书,共载16,834个 处方,并对方剂、药物、病証及病理都进行了论述。 医学教育 设立“翰林医官院”负责医之政令和医疗事务。 太医局是专爲医学教育设立的机构 医学部增分为九科| 1. 内科 2. 风科 (如中风病) 3. 儿科 4. 眼

9、科 5. 耳鼻喉齿科 6. 皮肤及骨科 7. 产科 8. 针灸 9. 创伤及咒禁科 翰林医官尚药王惟一 1.研制两具与成年男子体形相等的“铜人”, 2.奉御总结针灸名著,撰成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宋朝 (公元960 1279年),王惟一 (公元987-1067年),穴位铜人,病因病机学发展: 公元1174年陈言提出了新的病因学理论。他的著作三因极-病証方论 将复杂的病因归为三类:内因、外因及不内外因 法医学的重大发展: 洗冤集录是宋慈于公元1247年完成 的著作,成为中国死伤狱断案法典 及依据,沿用600多年。并被翻译成至少5种国外国语言。 儿科及妇科的发展: 儿科及妇科发展成独立专科 钱乙著

10、作-小儿药証直诀 中外医药交流: 宋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高峰期。 据记载由阿拉伯商人经海上,运往欧洲、亚洲及非洲等各地的中国药材有60多种,宋朝 (公元960 1279年),中毒表现,金元时期 (公元11151368年 ),著名医家的创新 刘完素 - 火热论:认为各种証候的出现与火热有关,治疗以清热 为主。后世亦称之为寒凉派。 张从正 - 攻邪论:提倡 “六门三法”,风、寒、暑、湿、燥、火作为辨証用药 基础。运用发汗、催吐及泄泻三法。世称他为攻下派 张元素 - 脏腑辨証论:发展脏腑辨証及药物归经的理论。 李杲 - 脾胃论:善于运用温补脾胃的处方和药物。因此被称为温补派。 朱震亨 - 相火论:节制

11、饮食及性生活,保养身体阴气。又称为养阴说。 跌打创伤科: 齐德之于1335年撰外科精义一书 危亦林撰于1337年的世医得效方,应用脊椎骨折悬吊复位术的先 驱者;(相对西医学方面,要直到1927年,英国医生达维斯才提出此法。) 中医食疗 :元代皇家厨师忽思慧,于1330年撰饮膳正要 为中国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与食治疗法的专书。,明代 (公元1368-1644年) -1,明代之医学流派 滋阴派 、 温补派 、温病派 天花:汉代葛洪的肘后方已有记载,无有效的防治方法。 直到明代发明人痘接种法,为免疫学的早期成就。 外伤科的新成就 陈实功的外科正宗 1.论及外科常见疾病一百多种 2.主张治疗外科疾病应

12、该内服和手术并重 3.最早对颈部恶性肿瘤及乳癌的记录 梅毒性病 医家陈可成撰霉疮秘录-梅毒不同病期症状,用丹砂、雄黄等含砷 的药物治疗。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应用砷剂治疗梅毒的 记录。此外还论及预防梅毒的方法,外科正宗,药物学及方剂学的发展 李时珍之本草纲目-中国本草学一部具世界学术地位的专著 1.总结16世纪以前我国的药物学内容; 2.药物增至1500种,附药图1000幅,药方10000个。 3.刊行后很快传入日本、朝鲜及越南等亚洲地区, 在公元17、18世纪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欧洲语言。 4.李时珍是首位提出脑负责精神感觉、 又发现胆结石病、利用冰替高热病人降温 及发明消毒技术的医家,明代 (公元

13、1368-1644年) -2,本草纲目- 不同语言版本,本草纲目- 内页插图,清朝 (公元1644-1911年) -1,温病学的继续发展 叶桂与温热论、薜雪与湿热条辨、吴瑭与温病条辨 人体解剖学 王清任1830年之医林改错,纠正人体脏 腑记载的某些错误。 痘接种术 - 天花预防 1727年俞茂鲲于痘科金镜赋集解-有效的天花预防方法 本草纲目补充及草药治疗 本草纲目拾遗是一部重要的药物学专著,共载药物921种 1949年后在新中国出现的赤脚医生,清朝走江湖药师,最闻名的中药堂是 同仁堂 ,位于首都北京,专门为皇宫供应药物。 大量医学书籍的编著及整理 古今图书集成(1723)-蒋廷锡等受命编纂,5

14、20卷 医宗金鉴(1742),由吴谦编辑。全书共90卷分15门 1749年起,清太医院规定为医学生教科书。,清朝 (公元1644-1911年) -2,医宗金鉴,西方医学的传入 最早去西方学医者为黄宽,1850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专攻医科 中西方医学结合 最早驱者为朱沛文, 1892年编撰了中西脏腑图像合纂,清代有关人 参描述之译注,四、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简介,1、黄帝内经 成书年代:春秋战国时代(非一时所作) 作 者:假托黄帝作(实际上非一人之手笔) 内 容:包括黄帝内经素问和黄帝内经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其可谓上及天文,下及地理,中及人事的一部百科全书。它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朴素的唯物

15、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等方法作了较系统全面的论述,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两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2、难经 成书年代:秦汉时期 作 者:扁鹊(秦越人) 内 容:医学理论专著,内经之辅翼,涉及生理、病理、经络、针灸、诊断、治疗等,不少方面充实了内经的内容。,3、伤寒杂病论,成书年代:东汉末年 作 者:张仲景 内 容:继承了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创立了理、法、方、药一整套诊治原则,可谓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专著。后经晋代王叔和整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两部著作。伤寒论重点论述了外感病及外感引起的变证,载方113首。金匮要略方论重点论述了内科杂病,载方262首。,4、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两汉时期(实际非一时所作) 作 者:假托神农作(实际非一人之手笔) 内 容: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础理论,如四气五味、药物毒性、配伍方法、服药方法、功能和作用等。所记载的药物疗效大多朴实有效,习用至今。如黄连治痢、麻黄定喘、大黄通便等。并记载了丸、散、膏、丹、酒等剂型及服用方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概况,神农本草经简称 本草经或本经 成书时间:东汉 作者:不明(并非出自一时 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 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 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