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讲义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616934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26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讲义(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第一节 标准成本法,一、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标准成本法又称标准成本制度,它是将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相结合,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其他成本计算方法计算的产品成本是产品的实际成本,而标准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则是产品的标准成本,而不是产品的实际成本。因此,标准成本法主要是用来加强企业成本控制。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成本管理的方法。这是标准成本法与其他成本计算方法的最根本的区别。,标准成本的作用 (1)标准成本能够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计算和分析差异,可以找到成本升降的真正原因,

2、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实际成本超出标准成本的差异,进行成本控制。 (2)有利于分清各部门责任。 (3)标准成本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由于标准成本使企业管理者所期望达到的预定目标成本,它剔除了各种不合理的因素,因此可以作为确定产品价格的基础,用于产品销售定价决策。同时由于标准成本是采用科学方法制订的,既不是高不可攀,也并非轻而易举就可以达到的,因此它又可以作为定量化决策成本分析的依据,用于对有关方案的鉴别与选优等。 (4)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二、标准成本的制定,(一)成本标准的类型 常见的成本标准有三种分类方法: 1.按照制定成本标准的依据不同,分为历史标准成本和预期标准成本。 2.按照标

3、准成本使用的期限不同,分为基本标准成本和现行标准成本。 3.按照标准成本的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应采用何种标准成本,要考虑自身情况,既要先进,又要切实可行。制订后既不能长期不变,也不能变化过频,一般以每年修订一次为宜。,(二)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是由企业会计部门会同采购、劳资、行政管理、技术及具体生产等有关责任部门,在对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条件进行认真仔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的。产品的标准成本是针对产品生产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项目进行制订的,其基本形式是以“用量标准”与“价格标准”的乘积求得有关项目的标准成本,这样便与计算、分析实际成本

4、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明确责任。,标准成本=标准消耗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数量直接材料标准 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直接人工标准工资率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三、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一)成本差异概念 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成本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如果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异叫做不利差异、逆差或超支; 如果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异,叫

5、做有利差异、顺差或节约。,(二)成本差异种类 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成本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数量差异+价格差异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实际数量标准数量) 标准价格,直接材料:包括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和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直接人工:包括直接人工效率(工时)差异和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包括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工时)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分配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工时)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分配率)差异,(三)各种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6、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实际成本材料标准成本 =实际数量乘以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例,某产品生产过程耗用A材料,A材料的标准消耗量为600千克,标准单价为8元,实际消耗量为700千克,实际单价为7.5元。则A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如下:,A材料成本差异=7007.56008=450(元) 其中数量差异=(700600)8=800(元) (不利差异) 价格差异=(7.58)700=-350(元) (有利差异) 分析:该产品生产耗用A材料超支450元,其中由于增加了材料的消耗量引起成本超支800元,而由于降低了采购

7、成本引起成本节约了350元。因此,企业要降低材料成本和在控制采购成本的基础上,有效控制生产部门消耗量,减少浪费。,材料的价格差异一般应由采购部门负责,例如材料采购的批量、交货方式、运输工具、材料的品质等,不论这些因素的任何一个脱离预先确定的标准,都可能形成材料价格的差异。但如为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可能对某种材料进行小批量订货,或运输方式发生改变等所形成的材料价格的不利差异,则不应由采购部门负责,而应由生产部门负责。 材料用量差异由生产部门负责。,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 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工

8、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例:生产甲产品200件,单位产品消耗的标准工时为5小时,标准工资率为2.5元/小时,实际消耗的工时为1200小时,实际支付工资2880元。则该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差异计算如下: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2880200 52.5=380(元) 其中效率差异=(12002005)2.5=500(元) (不利差异) 工资率差异=(2.42.5)1200=-120(元) (有利差异),分析:甲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超支380元,其中,由于生产效率降低导致成本增加了500元,工资率降低只使得成本降低了120元。因此,要降低直接人工成本,在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必须改进

9、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熟练程度,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工效率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材料或零件的传递方式不正确、工人技术的熟练程度和责任感、机器设备运转不正常、作业计划安排不周密、动力供应情况不良等。这些原因产生的差异一般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但也可能有一部分应由其他部门负责,例如,采购部门购入质量低劣的材料,或由于生产工艺流程发生改变等,则是由非生产部门控制和负责的。,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变动费用标准工时标 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分配率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实际工时,例:某车间本月变

10、动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为2680元,实际消耗工时为1 500小时。标准工时为1400小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1.8。则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如下: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268014001.8=160(元) 其中效率差异=(15001400)1.8=180(元) (不利差异) 分配率差异=(2 680 15001.8) 1500 =-20(元)(有利差异),分析:变动制造费用成本超支160元,由于机器工时的增加使成本增加了180元,而分配率的降低使成本降低了20元。 变动制造费用是一个综合性的费用项目。对其差异的分析,应结合变动制造费用具体明细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

11、情况下是根据预先编制变动制造费用明细项目的弹性预算,并结合同类明细项目的实际发生数,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差异发生的原因,落实责任。应当说明的是,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上反映的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工时利用效率的问题,在差异分析时应结合直接人工效率差异来进行,4.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 =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工时 其中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分配率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变动制造

12、费用分配率)实际工时,例:某车间本月生产甲产品200件,本月实际耗用工时3000个,实际固定制造费用9600元。单位产品标准工时20小时。本月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为3元/小时。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200203=12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960012000 =-2400(元)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3.2-3)3000=6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 (3000-200203=-3000(元)(有利差异),分析: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降低2400元,由于机器工时的减少使成本降低了3000元,而分配率的提高使成本增加了20元。 由于固定制造费用是由许多明细项目组成,总差异不利于对

13、每个项目进行控制和考核。因此,为了更准确地查明差异产生的原因,就必须按固定制造费用各项目的静态预算数与其实际发生数进行对比,以便分别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的产生主要是由企业内部因素造成的,诸如临时添置固定资产、不按原定计划时用管理人员及辅助生产人员,致使培训费增加等。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产品产量和销量的变动所引起的。例如经济环境恶劣、产品定价过高,都可能使产品销路不畅、原材料供应不足等。 至于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产生的原因则与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形成的原因相同,一般应由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四、标准成本法的账务处理,1.标准成本法的账户设置 标准成本法下设置的“

14、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账户,不论借方还是贷方均登记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为了归集日常计算出来的各种成本差异,其所使用的账户可按大类的成本项目进行设置,也可按具体成本差异的内容来设置: (1)按大类的成本项目设置的计算成本差异账户主要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在每个账户下再按各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设置明细账户。,(2)按具体成本差异的内容设置账户主要包括:“材料用量差异”、“材料价格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15、和“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八个差异账户。 各种不利差异,应分别记入有关差异账户的借方;各种有利差异,应分别记有关差异账户的贷方。,2.会计期未对成本差异进行的处理 在会计期末分析计算出各种成本差异后,企业会计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通常的做法是: (1)在期末要将各项成本差异账户予以结清,如果差异较小,则全部计入本期产品销售成本,作为销售毛利的调整项目;如果差异较大,可在期末在产品、库存产成品和本期已售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资产负债表中的在产品项目和产成品项目以及损益表中的本期已售产品成本反映的都是产品的实际成本。 (2)期末根据各成本差异账户的借贷方余额编制“成本差异汇总表”。将产品的各种有利

16、成本差异和不利差异相互抵消后的净额作为销售成本的调整项目。,五、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法的比较,标准成本法是西方国家企业所广泛采用的一种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以及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将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结合在一起的成本计算方法。 1.标准成本法区别于定额法以及其他成本计算方法的根本之处在于,采用定额法计算的是产品的实际成本,而在标准成本法下,一般只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不需要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 2.在定额法下,对成本差异的核算较为简单,只核算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且不需要设置单独的成本差异会计科目,与定额成本在同一个成本明细账中进行核算。而在标准成本法下,要设置各种总账科目对成本差异进行核算,并在利润表中详细列示。,3.在定额法下,在期末要将成本差异在各种产品之间、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在标准成本法下,企业一般是将各种成本差异全部作为当期损益来进行处理的。 4.在定额法下,可以根据现成的定额成本来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