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六讲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讲义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592849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六讲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讲义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六讲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讲义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六讲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讲义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六讲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讲义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六讲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讲义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六讲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讲义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六讲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讲义资料(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讲 理性预期与政策,菲利浦斯曲线,菲利蒲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的曲线。,u,gp,pc,0,通货膨胀率 = 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货币工资的增长率是劳动市场上对劳动的过度需求的增函数,从而是过度供给的减函数,Ns-Nd,Ns-Nd,u,u0,u0,w,pc,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包含着这样一个假定:由于价格调整缓慢(称为价格刚性或粘性),市场可能不会出清,所以经济可能处于一种持续的非均衡状态,即持续的(非自愿)失业状态。这一假定受到信仰古典传统学者的批评。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指出,价格会以相当快的速度调整以出清市场,虽然在短期内经济可能是非均衡的,但在长期,经济将

2、自动回到自然产出率和就业率,即回到宏观经济均衡状态,没有非自愿的失业存在。,理性预期学派则更加彻底地坚持古典传统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说,认为价格刚性是说不通的,价格可以自由地迅速调整,因而在每一个时点上,所有观察到的结果都是市场出清的,而且是经济行为人按照他们所察觉的价格作出的最优供求反应,经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处于一种均衡状态。,理性预期学派则更加彻底地坚持古典传统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说,认为价格刚性是说不通的,价格可以自由地迅速调整,因而在每一个时点上,所有观察到的结果都是市场出清的,而且是经济行为人按照他们所察觉的价格作出的最优供求反应,经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处于一种均衡状态。,理性预期假说

3、的特点是注重模型的微观基础,所以其模型全都符合市场出清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法则等古典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命题。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的30多年时间里,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考察了货币主义的基本命题之后,克服了后者不能有效解释经济衰退和失业这些现实经济现象的缺陷,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全不同于凯恩斯学说的宏观经济理论。,理性预期假说不仅解释了失业和经济退的原因,还把经济活动中的微观单位:家庭和厂商对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纳入了宏观经济模型。在坚持古典传统强调的价格自由迅速地调整的前提下,理性预期学派调“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该学派一方面同货币主义一样相信自由经济本身具有自我调节达到稳定均

4、衡的力量,另一方面相信微观单位能够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对未来的经济变量(例如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测,从而作出自己的最优选择。这就是所谓的“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一些主要西方国家的菲利浦斯曲线消失了,这种现象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打击无疑是十分沉重的,就如30年代大萧条对古典学派理论的打击一样。虽然萨缪尔森和索洛早就注意到了预期对菲利浦斯曲线的作用,但把预期首先正式引入菲利浦斯曲线研究的是费尔普斯(1967),费尔普斯指出,只要产出独立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后者的变化必将导致实际通货膨胀率的等量变化。这样,我们可以将菲利浦斯曲线写为下列形式: tF(Yt)十te,F

5、0 式中t表示第t期的通货膨胀率;yt表示第t期的产出;te表示第t期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上式所反映的通货膨胀率与产出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正相关的曲线被称为附加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预期通货膨胀率是决定菲利浦斯曲线位置的重要变量。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菲利浦斯曲线将向右移动;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菲利浦斯曲线将向左移动。因此,费尔普斯提出的预期假说为70年代菲利浦斯曲线的消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弗里德曼(1968)也提出了类似费尔普斯的思想。弗里德曼指出,未能区分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是菲利浦斯曲线的致命缺陷。弗里德曼认为,行为人关心的不是名义工资,而是实际工资。像菲利浦斯那样研究失业率与名义

6、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是没有意义的。 确定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形成和变化方式是判断菲利浦斯曲线位置的关键,也是检验费尔普斯和弗里德曼的预期假说是否成立的前提。,费尔普斯采用了卡根(1956)提出的适应预期假说。适应性预期假说的基本思想是,行为人可以从预期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对未来预期进行适当的调整。 pte-pt-1e=a(pt-1- pt-1e) a0,为常数 上式可改写为: pte= apt-1+ (1-a) pt-1e 进一步,在al的情况下,预期价格水平是由过去的价格水平所决定的,是适应性预期假说的一个重要特征。,附加适应性预期不仅改变了菲利浦斯曲线的位置,而且还改变了均衡状态下的产出水和价

7、格水平,以及实现充分就业的货币政策。他们从总需求曲线和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得出,在pte0的情况下,附加预期时均衡状态下的产出和价格将分别于和高于忽略预期时的水平。,在弗里德曼看来,行为人错误地把名义工资的变化当作实际工资的变化是导致短期菲利浦曲线向下倾斜主要原因。但是,行为人的错误必然是暂时的,他们不可能长期受到愚弄。因此,经过一段整时期后,行为人最终将准确地预期到未来价格水平,向下倾斜的菲利浦斯曲线也就会相应变成一条垂直线。 就长期而言,稳态中的预期价格水平和预期通货膨胀率将不再发生变化。此时的适应性预期已经转变为完美的预期,即预期价格水平和预期通货膨胀率分别等于实际水平和实际通货膨胀率,

8、菲利浦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都将成为一条垂直线。垂直的菲利浦线所代表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假说的一个重要推论是长期的产出水平与通货膨胀率或价格水无关,即长期的菲利浦斯曲线或总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垂直线。,理性预期,适应性预期假说的缺陷也十分明显:行为人不考虑被预期变量过去以外的任何信息,尽管错误不断重复。这和现实情况无疑相差很远,人是不会那么笨,那么有悟性的。 行为人当然会犯错,但怎么会一错再错却不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更进一步,人们形成预期的方式究竟是怎样的?针对适应性预期假说的不足,经卢卡斯(1972)、萨金特(1975)和华莱士(1975)等人的努力下,由穆斯(1961)率先

9、提出的理性预期假说逐渐取代了适应性预期假说,并且成为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石。,理性预期假说可以将它归为强弱两种形式。弱假说的主要含义是:在形成关于某一变量未来值的预期时,理性的经济行为人会对哪些因素决定了该变量有一个认识,他会最有效地利用关于这些决定因素的所有可公开获知的信息。例如:如果经济行为人认为通货膨胀率是由货币扩张率决定的,那么他就会充分利用有关货币扩张率的所有可公开获知的信息以形成对未来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为了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经济行为人需要对于通货膨胀率的未来值的尽可能准确的预期,于是他会尽可能地获取和处理一切与未来通货膨胀率有关的信息,而不是像适应性预期那样只是根据通货膨胀率的过去

10、值形成预期,对其他相关信息却视而不见。,穆斯的强假说:经济行为人对经济变量的主观预期将同这些变量的真正或客观数学条件期望相一致。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采纳并引入其宏观经济模型之中的是穆斯的强假说形式。 根据理性预期强假说,在利用所有可公开获得的信息的基础上,人们不会在整个时间内犯系统性错误,亦即他们的预期是无偏的。从而菲利普斯是一条垂直线。,理性预期假说的政策含义,理性预期分析认为:(1)预期货币供给的增加将提高一般价格水平而对真实产出和就业没有影响;(2)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意外才影响短期真实变量。如果货币供给是当局依照一些“已知”的规则决定的,那么即使在短期当局也不可能通过系统性货币政策影响

11、产量和就业,因为这可能被行为人预见到。,财政政策在理性预期的假定下的有效性如何呢? 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李嘉图曾经提出,如果政府实施减税,靠发行债券来支持其预算赤字的话,那么将来总有一天政府还是要通过增税来偿付债券,而且这是惟一的办法。这就是经济学界争论了大约200年的李嘉图等价命题。 新古典主义在理性预期的假定下认为这一命题是成立的。比如:,考虑一个正处于衰退期的经济,依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政府可以采用减税的办法来刺激经济恢复,因为减税意味着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故消费随之增加,通过乘数效应,增加的总需求会实现更多的总产出。但若引入理性预期,人们就不会不了解政府的预算恒等式。他们能预料到今天政

12、府减税了,必然使其债务增加才能平衡其预算,将来为了偿还债务,政府肯定还是要通过增税釆解决的。于是,人们减小其边际消费倾向,这抵消了可支配收人增加带来的消费增加,最终消费不变。也就是说,人们会把现在减税所得储蓄起来以备将来政府增加税收时再交出去,并不会增加当前的消费。所以政府企图用减税的办法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就落空了。,更进一步,新古典主义用一个“隔代” 模型来说明即使政府减税之后若干年内不增税,人们还是担心政府会对下一代增税,因为政府的债务总得偿还,偿还的办法只有增税。于是人们还是不会增加当前的消费。 理性预期学派的结论:无论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无效的主张。,紧缩政策无产量一就业成本,按照凯

13、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理论,实行货币紧缩政策降低或消除通货膨胀,至少当期必须放弃一部分产量和就业,即紧缩政策是有成本的。 理性预期假说认为,紧缩政策一定会有产量成本。比如:政府采用货币紧缩政策,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会感觉到货币存量的减少,因此人们会调整自己的预期,总供给曲线也会发生移动(最多遇到一些可以忽略的小时滞),从而没有产量就业成本。,不过,理性预期假说又指出,只有信誉良好的政府的紧缩政策才会没有成本,若不然,即使政府公开了其通货紧缩政策,人们也不会相信,反通胀还是有成本的。,动态时间不一致性,政府政策的动态时间一致性指的是,一项政策不仅在制定阶段应该是最优的(从政府

14、的角度看),而且在制定之后的执行阶段也应该是最优的,并假定没有任何新的信息出现。如果一项政策只是在制定阶段是最优的,而在执行阶段并不是最优的,该政策就是动态时间不一致的,这表明政府并没有积极性真正实施这项政策,人们也就不会相信这项政策。,基德兰德(1977)和普雷斯科特(1977) 的货币政策模型,一个政府,它不喜欢失业(因为选民不喜欢失业,他们会给政府施加压力),需要将实际总产出提高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某个水平以缓解失业问题,而这只有通过造成私人部门预期不到的通货膨胀来实现,但政府同样不喜欢通货膨胀(因为选民同样不喜欢通货膨胀,同样会给政府施加压力),于是政府面临着提高实际总产出(减少失业)和

15、降低通货膨胀率两个目标之间的冲突,要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作权衡,找到最优的通货膨胀率实际总产出组合。而这里的约束条件就是附加私人部门通货膨胀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只有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才提高实际总产出(从而减少失业)。,给定私人部门对于通货膨胀率的预期,政府就可以找到上述问题的一个最优通货膨胀率实际总产出组合,但反过来,由于私人部门采取的是理性预期,它知道政府寻找上述最优解的过程,并且信息是完全的,所以政府的通货膨胀率总能被私人部门正确地预期到,这样实际总产出总不会偏离自然失业率下的总产出。因此,政府将一方面忍受着通货膨胀之苦,另一方面又无法享受产出增加之利。,解决这一问题,政府若承诺采取0通

16、货膨胀政策,私人部门采取0通货膨胀预期,产出虽然还是自然失业率下的总产出,通货膨胀却消失了,这样的效用水平可以达到最优。为什么政府不选择0通货膨胀率呢? 0通货膨胀率不是一个动态时间一致的政策:在制定阶段0通货膨胀率是最优的,而到了实行的时候,0通货膨胀率就不是最优了。,假定政府许诺将实行0通货膨胀率政策,而私人部门相信了这一许诺,那么政府一定会选择大于0的通货膨胀率:私人部门对于政府的轻信放松了政府面对的约束条件,因而政府的选择更多,通过选择大于0的通货膨胀率,能够获得比0通货膨胀率时更大的效用。也就是说,给定私人部门相信了政府的承诺,政府一定有积极性违背自己的承诺。但私人部门是理性的,它能预料到政府的这种行为,因而不会相信政府0通货膨胀率的承诺,结果,0通货膨胀率政策无法实行,政府仍然只能一方面忍受着通货膨胀之苦,另一方面又无法享受产出增加之利。,在上述模型中,政府由于无法使私人部门相信0通货膨胀率政策而自尝苦果:“此一时彼一时”的行为是理性的,结果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解决这一悖论的一个办法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