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是什么》随堂训练(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五册.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544534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是什么》随堂训练(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五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是什么》随堂训练(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五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是什么》随堂训练(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五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是什么》随堂训练(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五册.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泡影(po) 伫立(zh) 迥然不同(jing)B.安谧(m)干瘪(b)光风霁月(j)C.劳碌(l)烟霭(i)伉俪之情(hng)D.蹉跎(cu) 追溯(s)溘然长逝(k)解析:A“泡”应读为“po”。“瘪”应读为“bi”。“伉”应读为“kng”。答案:(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忧郁慰藉 夜雾茫茫厉厉往事B.赋予枯藤 若阴若现根深蒂固C.憧憬诚挚 万古恒新老骥伏枥D.迟钝铭记 朝气蓬勃倍感亲切解析:“厉厉往事”应为“历历往事”。“阴”应为“隐”。“倍”应为“备”。答案: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自己

2、也没有什么可 的,对我这一生所经历的路程也并不挑剔。这本身就是一个征候,它 我们将在黑暗的路上摸索很长一段时间。这样一种状态就像心脏在动物肌体中 了工作一样。A.抱怨标明停滞B.报怨表明停滞C.抱怨表明停止D.报怨标明停止解析:“报怨”指报复怨恨,“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或埋怨,本句是“埋怨”的意思,应选“抱怨”。“表明”指表示清楚,“标明”指特意用文字或符号等把某事物直接标出来,句中是表示清楚的意思,应选“表明”。“停止”表示不再进行,“停滞”表示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句中表示不再进行,应选“停止”。答案: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的生存

3、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B.他们的一生自然使我想起了孔子同他的弟子的一段对话。C.这些令人伤感的对象已经成了诗歌和绘画的题材,往往就会给人以最高的美学享受。D.有些青年人居然这样评价城南旧事这部影片:“小孩片,没劲!”解析:“已经”用于表示动作的时间已过去或事情已完成,“一经”表示一旦经过,下文说明就产生了相应的结果。这里应为“一经”。答案: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言谈举止等都显得格格不入。B.除夕之夜,一家人躲在破庙里,猛烈的北风伴随着他们度过了一个风烛残年。C.

4、在一些触景生情的场合,往事历历,那风雨不蚀的记忆,实在是人性一种根深蒂固的表现。D.小明是我们班小有名气的诗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他都能通过多愁善感后反映在笔端。解析:“格格不入”指有抵触,不投合。“风烛残年”指风中之烛易灭,喻指老人的残年,不久于世。这里对成语的意义理解不当。“多愁善感”形容内心忧郁,易于感伤,不能用于诗歌创作。答案: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就心灵的维度来说,温柔与刚强是互为表里的。最温柔的人,往往是最刚强的人。 温柔与刚强共同建构了契诃夫以及许许多多俄罗斯知识分子心灵的维度。在那些最能够体现知识分子人格力量的关键时刻,契诃夫总是

5、作出掷地有声的回答。在日常生活中契诃夫表现出温柔的一面,对爱人、对亲人、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俄罗斯百姓,他操碎了心,倾注了所有的爱。其实,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契诃夫是毫不含糊的。人们对于契诃夫温柔的一面有较多的认同,而多少忽略了他刚强的一面。从现行制度到民族文化心理,他层层深入,剥茧抽丝,堪称民族精神疾病的诊断者。A.B.C.D.解析: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议论的核心是契诃夫刚强与温柔的问题。根据段首“温柔与刚强互为表里”一句的顺序,可以理出所填文字的前后顺序。答案:课内文段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1题。追忆往事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幻想,一种“白日梦”。它们的功用往往是用幻想来弥补现时生活中

6、的缺陷和不足。弗洛伊德说,夜梦是愿望的满足;白日梦即幻想,也是愿望的实现。诗歌创作和梦(夜梦和白日梦)往往是一回事。唐诗宋词不乏写梦之作。苏东坡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最能说明弗洛伊德学说的这一论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写尽生离死别的伉俪之情的词作,从诗人创作动机到内容,都是梦和诗的交织(诗人原是醒着做梦的人)。由此可见,对往事的追忆,在人性中是多么根深蒂固!7为什么说“追忆往事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幻想,一种白日梦”?为什么

7、说“白日梦即幻想,也是愿望的实现”?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从现实性、物质性理解本质,往事已逝。过去存在、现在并不存在,因此说也是一种幻想,“白日梦”。如鲁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的情景是一场“梦”,寄托一种幻想,也是这种愿望的实现。8回忆在人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与不足。9江城子说明了弗洛伊德学说的什么观点? 参考答案:梦是愿望的满足和实现。10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词,是要说明他一个怎样的文学感悟? 参考答案:诗歌创作和梦往往是一回事。(或“诗”与梦交织的产物)11作者为什么用“往事”“现时”“未来”这样的思路来阐述“人是什么”? 参考答案:往事现时未来是生命的进行曲

8、。追忆往事,憧憬未来,是生命思考的两个方面,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思考,决定着怎样把握现时。所以用“往事现时未来”这样的思路阐述“人是什么”。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做 人东方尔据说,人类之所以被奉为万物之灵,盖因凡是站着走路,躺着睡觉的男女,一律善于“做人”的缘故。实际上不管这世上关于做人有多少正确还是不正确的“据说”,在国人的眼中,活着就等于做人,却是天经地义的“硬道理”。不得不承认,凡是国人,从小到大吃饭时没有肉,吞几泡口水也就将就过去,在单位里当不了官,常被官儿们板着脸训话,当着被儿子骂也就“阿Q”了一回。可在人群中,要是不幸,落下个“异口同声”的不会做人,那可是“天地共厌

9、之,人人共讨之”的严重事件,非得茶饭不思,立马儿痛改前非,否则有老婆的马上准备离婚,没老婆的惟一出路即是打一辈子光棍。做人是学问,而且是一门人人必修的大学问,它的学堂就建在社会里,它的学位却“闪光”在众人的目光和口水中。有文化的人称做人为道德、良心、责任、水平之间的平衡,没文化的人却说做人是义气、本事、大方、小气,是否肯帮助别人,是否肯在必要的时候把快乐金钱留给他人,把贫穷痛苦留给自己,当然还称那些左右逢源,两面三刀,口蜜腹剑,三十六计运用得比伸筷子吃饭还熟的人为“做人专家”。因而,兴许是智商不够高的缘故,自从认得“做人”这两个字开始,我对做人一直怀有一种深深的恐惧。一个人在小的时候,黑白分明

10、,那做人做得漂亮也做得快乐。可当一个人渐渐长大,特别是开始自觉和不自觉地拼命学做人,学到纵使重感冒也不敢在众人面前擤鼻涕的时候,那看人的目光便有些“权衡利弊”,做事的行为方式便有些“目的大于意义”起来。久而久之,有个别智慧较高的,甚至还会“高”出势利眼、马屁精之类的“做人经典”。不信?读者先生小姐,只要哪一天有空,翻开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那岁月的每一个字里行间,分明写着的不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又是什么?换言之,就算到了科学发达的今天,只要哪一位朋友仔细打量一下四周,那些挤在公共汽车上的表情,掩在同事朋友亲戚之间的心照不宣,热闹在人与人见面握手寒暄上的功夫,那一点一滴一举手一投足讲

11、究的哪样不是“做人”。自古以来,做人是一门必修课更是一种功夫和一种习惯,我们听习惯了做人,习惯了在做人中习惯;并不知不觉地习惯成了在“增广贤文”、“厚黑学”、“菜根潭”之类的学问功夫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说”的恐怖。于是成天思考着做人、努力做人,最终怎么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做人,便成了现代人的遗憾和无奈。俗话说,做人,其实是做苦。我想这句话尽管很俗却深得做人之道,芸芸众生,大千世界,真正能将“人”做得不惑、不迷、不愁、不怨者,不是那些善于苦中作乐,苦中无求的人,还会是谁呢?12读了全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做人?答:_ _ 参考答案:做人要做得不惑、不迷、不愁、不怨13“活着就等于做人”,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答:_ 参考答案:适应生存环境,处理好人际关系。14作者在第段说,自从认得“做人”两个字开始,对做人一直怀有一种深深的恐惧,这是为什么?做人已经离开了做人的本意,做事的目的大于意义,人也变得圆滑世故。答:_ 参考答案:做人已经离开了做人的本意,做事的目的大于意义,人也变得圆滑世故。15第段说“做人,其实是做苦”,这“做苦”是什么意思?答:_参考答案:苦中作乐,苦中无求。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