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I)物理试题24和25题的巧解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4046525 上传时间:2017-09-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I)物理试题24和25题的巧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I)物理试题24和25题的巧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I)物理试题24和25题的巧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I)物理试题24和25题的巧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I)物理试题24和25题的巧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第1期 物理通报 考试与评价研究 对20 1 3年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I) 物理试题24和2 5题的巧解 冯锦荣 (太原市第五中学 山西太原030012) (收稿日期:20130610) 高考试题凝结着命题专家的智慧与心血,只有 对高考试题的深入分析与研究,才可以更好地把握 高考动向2013年新课标卷工物理试题对能力的要 求比较高,有些试题粗看有超纲嫌疑,但细细品味其 实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平实中 有创新,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对高中物理教学将 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其中必考题的24和25题比 较新颖,格外引人注目,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分析与 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对这两个题

2、进行分析,笔者给 出与高考答案相异的解题方案,不同的方案对能力 考查的侧重点存在差异 BY 11(2Ol3年高考全国卷第24题)水平桌面 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轻质细橡皮筋相连, 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 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的(O,21)、 (O,一z)和(O,O)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 做加速度大小为n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z轴朝z 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的运动过程中,标记R 在某时刻通过点(,)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 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 解:这是一道运动学问题,高考答案几何关系采 用三角形相似处理,这里不在重复 下面笔者提供3种解法

3、1 采用解析几何的方法求解 取标记R在时刻t通过点K(Z,z),如图1所示, 此时A,B的位置分别为H,G由运动学公式,H的 纵坐标Y ,G的横坐标z 分别为 一2 z+ 口 2 J H l 2f E| | 2 (?,z) l 一 0 ii 2 J一】I F 1 G 图1 设过点K(z, )的直线方程为 Yl一一k( Z) 由于该直线过点H(0,y )与G(xs,一z),代入直线 方程得 YA一(是+1)Z XB一( + )z 标记R到A,B的距离之比2:1,则 =_ : 2(zBz) +(一z)一z 解之得 k一4 即 YA一5l z 3 z 联立以上方程,求出B点速度大小为 一丢 2 采用

4、向量分析法求解 作者简介:冯锦荣(1969一 ),男,中教高级,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及研究 一112一 由已知与运动学知识可知,设t时刻标记点R 2014年第1期 物理通报 考试与评价研究 通过点K(1,z),此时A车、B车的坐标分别为H(O, 2z+ 1 at 2),G(v t,z)标记R到A,B的距离之比2: 1,由数学的向量知识得 2GKKH 所以 (2一2 ,4)一(一z,z+ 1 a t 2) 2Z一2v t一一l 4zz+ 1 n 解得 一 一 b。 3 采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求解 设B车的速度大小为 ,由标记R到A,B的距 离之比2:1且橡皮筋伸长均匀可知:R点沿z正方 向做

5、速度为 匀速直线运动,沿 正方向做初速度 为零加速度为号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标记R在时 刻t通过点K(z,Z),则 l= 1詈2 z一 解得 一 一 b。 评析:高考答案提供的解法以及上面的前两种 解法都侧重于数学分析,通过对原问题特征的分析 把物理问题构造转化为数学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 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种解法侧重于 物理过程分析,解法新颖、独特、简洁,但思维层次要 求高,必须理解标记R运动的本质,构造转化为类平 抛运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学科思维能力 【例2】(2013年高考全国卷第25题)如图2,两 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间距为 L导轨上端接有一平行板电容器,

6、电容为C导轨处 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 轨平面在导轨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棒可 沿导轨下滑,且在下滑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并良 好接触已知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所有电阻让金属棒从导 轨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求: (1)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与金属棒速度 大小的关系; (2)金属棒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图2 解:这是一道电容器、电磁感应与牛顿第二定律 的综合题,该题应该附加一个近似化条件,不计系统 向外界辐射的电磁波,这样试题的设计就更严谨一 些 分步设问,第(1)问比较简单,求解与高考答案 相同,如下: (1)设金属棒下滑的速

7、度大小为 ,则感应电动 势为 EBL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为 U=E 设此时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为Q,按定 义有 r一 L一U 联立以上三式得 Q=CBLv 第(2)问有相当难度高考答案采用微元法处 理,这里不在重复;笔者采用能的转化与守恒的观点 及动量的观点去求解 1)能量的观点 在杆下滑的过程中,杆受到重力、导轨的支持 力、摩擦力与给电容器充电电流的安培力,其中导轨 的支持力不做功杆损失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两板之 间电场的电场能、杆的动能以及因摩擦而产生的热, 由功能关系原理有 mgh一 1 + 1 c u + mgcos 其中 【,:E:BL 2014年第1期 物理通报 考试与

8、评价研究 联立司得 7)22m(sin0-cos0)g 一 一 m上B l C sin0 式中 是定值,与运动时间无关对 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可知:杆在做 加速度为n一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故由 =at得t时刻的速度为 一 (sin0一tcosO)g+ 一 干 百 十 LL 2)动量的观点 在杆下滑的过程中它受到重力、导轨的支持力、 摩擦力与安培力,由动量定理可得 mgtsinO一mgtcosO一(BiLAt)=my一0 其中 (BiLAt)=BLQ 而 联立以上方程得 m(sin0一ycosO)g。 m+B L C 评析:第(2)问高考答案提供的解法,是通过对 杆下滑的元过程进行处

9、理,研究元过程所遵循的规 律,然后从部分到整体,进而确定全过程运动的性 质;笔者提供的解法,从整体过程切入,对原情景有 一个深入的概括的认识,必须深刻理解这一过程的 功能关系与动量的变化这两种解法都是思维深刻 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2013年高考试题命制 延续了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新动向,将一些竞赛题 或自主测试题的题设条件进行简化来命制高考试 题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加 强数学的应用,更要重视物理情景的分析、物理模型 的建立、物理概念规律内涵的理解,尤其要发展学生 的学科思维能力,才能适应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参考文献 QCU l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

10、试理科综合能力 UBLv 测试(新课标I卷) (上接第111页) 说明:该题的问题情境取自教材中关于电磁炮 的相关知识的介绍,将圆周运动、双导体棒在磁场中 运动、平抛运动组合,考查能量观点、动量守恒定律 等规律的综合运用,难度较大,综合性强 在编题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 生参与编题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 方法的熟练运用,锻炼其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创新思 维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在编题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同时也可能收获一些创 意性的意见 32 指导学生有效选题 学生应具备自己选题能力,新课标提倡自主学 习,而自主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主选题选 题要有

11、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发散性、递进性、综 合性学生在选题过程中,一方面可使学生熟练掌握 课程标准,也可促进学生对题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和方法的深入理解,建立自己的评判标准,避免以往 教学中由于目标不明确而导致部分学生盲目追求难 114一 题、新题的错误行为 33 促进学生有效用题 有效用题将题目充分运用,如H常教学中一题 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类的训练,解题不应停留 在表面,不是能解某道题就行,而应该能做到触类旁 通,做一道题收获一类题,这样才能在茫茫题海中解 放出来,找到一条通往胜利的捷径 高考中新题的价值在于启发思考,指导教学教 师对新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 有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编题、选题、用 题,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力邦中学物理教师的学习与思考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9278 2 姜水根,沈晨谈编制新题物理教师1994(4):3637 3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教材编写组 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81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