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考点一至考点六复习课件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40327545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考点一至考点六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考点一至考点六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考点一至考点六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考点一至考点六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考点一至考点六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考点一至考点六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考点一至考点六复习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安徽19分)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身上隐藏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

2、,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适应严酷的环境。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

3、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三十多岁,后者却只能活到三四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得多。 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

4、期,有删减),5.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点拨】本题考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说明文语段在文中不同位置,有不同的作用。在第一段的作用有:引出下文;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语段在文章中间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语段在文章末段的作用:总结全文。本题考查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一是引出说明对象冬眠;二是引出下文;三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答案】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6.朗读第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2分) 【点拨】本题考查对主要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明确指出“朗读第段”,因此,重点阅读第二段内容,分析出“动物冬

5、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第段中最后一句起到提示作用,即“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要找到答案,还需要看前面句子“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该句讲到了动物冬眠与睡觉两点本质区别:一是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水平;二是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对应第5题 考点一文题、语段的作用,考点突破 (一)文题的妙处 说明文的标题一般有几个作用: 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说明对象的特征(有些题目只有说明对象),揭示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 2.表达上,运用了(具体分析其作用)。 3.以此为题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

6、,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4.如果标题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为什么”、“什么”“为何”“?”等词语、符号),可加上:设置悬念。 5.如果标题运用了修辞就还有修辞的作用,化用诗句、谚语、歌词等,都有吸引读者、激发兴趣、引发思考的作用。 (二)首段作用 问法:“本文以开头,有什么作用?”;“第一段引用,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文章第一段写了,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1.概括首段的内容,引出说明对象。 2.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引传说、故事、诗歌等,先指出引用了开头,激发阅读兴趣。 4.总分总结构中首段的作用是总领全文。 5.引用古诗文:增强文学性。 6.开头如果是设问句,设置悬念,引人思

7、考,引出说明对象或内容,激发兴趣。,(三)尾段的作用 1.总结全文,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2.补充说明该事物其它方面的特点或注意点,使说明内容更全面。【答案】生命指征水平极低,新陈代谢速率非常缓慢。 7.第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点拨】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把握。说明文语言以准确严谨为主要特点,“几乎”“大约”“左右”等一类表示模糊概念的词语准确表达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与客观实际相符,若删去则语气过于绝对,反而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实了。作答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几乎”主要是为了说明某一具体内容或强调了所要说明

8、某一方面的特点。题中的“几乎”是为了说明“箱龟冬眠的实际情况”,若删去,显然与事实不符,最后,再添加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一句即可。 【答案】不能。如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箱龟冬眠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8.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三十多岁,后者却只能活到三四岁。 【点拨】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题干要求指出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悉常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说明方法各自的特点或标志来判断。列举了“蝙蝠”一例,

9、运用了举例子;将“菊头蝠”与“老鼠”相比,运用了作比较;从“三十多岁”“三四岁”可知,运用了列数字。从其作用来说,画线的句子主要是为了说明“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的例外之处,即,哺乳动物的寿命不一定和体型相关。文中“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可以分析出,哺乳动物的寿命与冬眠有关。 【答案】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哺乳动物的寿命不一定和体型相关,还和冬眠有关。对应第6题 考点二筛选提取整合信息,考点突破 (一)去粗取精。在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紧扣材料中关键语句,重点理解重点段、关键词、中心句;对没有明显中心句的语段,即对每个独立句意或对重要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

10、纳,提取内容方面的“公因式”;对表达含蓄的文章,宏观全文,分析“潜台词”,联系主旨,归纳要点。 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怎样切“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联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二)点面结合。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 (三)瞄准

11、目标。目标语句是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警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要点有二:一是从搜索到的有关信息中提取关键词句,适当地加工综合,使答案简明扼要,准确到位;二是在原文中找不到直接的答题信息,要我们透过文意用自己的话对有关内容作出概括。 归结起来,筛选并整合现代散文中的信息,要注意:(1)整体把握,切块分割;(2)筛选并提取出所有与答案有关的重要信息;(3)抽条归纳、概括,形成凝练而清晰的答案。 对应第7题 考点三理解词句表达效果,考点突破 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

12、词语和同义词的运用上。 1.“”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就可以答出。 2.“”词好在哪里? 3.“”词能否替换为“”词?为什么? 答题步骤分四步: (1)判断,一般是不能替换。 (2)分别解释这两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 (3)比较:即比较替换上去的这个词语存在的不足,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4)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如果替换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4.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步骤分四步: (1)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2)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3)比较,即比较词语删减前后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

13、句子进行分析。 (4)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注意:答说明文语言的“举例”题时,要先说明,后列举:要列举简洁明了的句子;要用“如”这样的格式进行举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去答题。9.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两段简要概括。(6分) 【点拨】本题考查概括能力。题干要求结合两段简要概括,因而,首先要回归文本之中,重点研读这两段,归纳出推测的依据。第段:从“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

14、基因决定的天赋”一句,可归纳出第一条依据: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从“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二句,可归纳出第二条依据: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第段:从“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二句,可归纳出另外二条依据:有一种猴子能冬眠;人类与猴子基因相似性很高。,【答案】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有一种猴子能冬眠。人类与猴子基因相似性很高。附: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时常出现的词语: 表示约数:约、大约、近、上下、左右 表示程度:最(多)、至多、几乎、全部 表示范围:大多数、大部分、遍及、一般、之一 表示频率:常常、经常、通常、

15、总是、有时、往往,锦囊妙招 1.“”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就可以答出。 2.“”词好在哪里? 答题格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3.“”词能否替换为“”词?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能,原文“”词语的意思是。而替换的“”词语只有的意思,如换成“”词语,就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4.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能,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对应第8题 考点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考点

16、突破 1.判断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首先要了解并掌握常见说明方法的主要特征。可以找一些语言标志来辨别。 (1)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 (2)列数字: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注意与年代的区别); (3)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 (4)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 (5)打比方:像、仿佛; (6)下定义:判断句(比喻句、否定句不是下定义); (7)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分析。 锦囊妙招 1.列数字的作用:以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人们对所说明的事物有具体的了解。 2.举例子的作用:运用恰当的典型事例说明了,使说明事物的特点更鲜明,内容更充实、具体。,3.作比较的作用:通过比较,更突出了(对象的特征或某一方面)。 4.打比方的作用:运用通俗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或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5.下定义的作用: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什么是(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