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四校(、前中、、溧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00461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四校(、前中、、溧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苏省四校(、前中、、溧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四校(、前中、、溧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四校(、前中、、溧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2).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四校(姜堰中学、前中、淮阴中学、溧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一、语言知识运用(12分)1.在下列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阐释学的观点是,不再追求一个阐释的终点。阐释不是_,千方百计地搜索某一种定音的标准答案,从而结束漫长的理论_。即使某个时代的读者达成了评价一部作品的共识,另一个时代的阅读又可能 不同的观点。A. 披沙拣金 跋涉 催生B. 拨云见雾 旅行 衍生C. 披沙拣金 旅行 衍生D. 拨云见雾 跋涉 催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注意成语潜

2、在的感情色彩;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一组: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拨云见雾: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由上文“不再追求一个阐释的终点”可知,阐释不是“披沙拣金”。据此分析可排除BD两项。第二组:跋涉:形容旅途艰苦,十分艰难。旅行: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从语境分析中可知,“阐释学”的概念曾经经历过漫长的理论探讨的过程,因而此处应选“跋涉”。据此分析可排除C项。第三组:催生:因为某些原因,被迫形成当前状态。衍生:实际上或理论上从母体物质得到的“物质”(如经过取代或水解);

3、演变而产生。语境分析可知,对一部作品的阅读,不同的时代,读者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同观点。因而这里应选“催生”。分析可知,A项词语全都恰当。故选A。2.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和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

4、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本题,句“清秋半”指的是中秋节;句,诗歌题目是观灯乐行,写的是元宵节;句,“禁火”“斋冷”指的是寒食节;句,诗的题目是除夜,写的是除夕。根据农历一年内的时间顺序应为: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除夕。故选A。3.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_。_,_,_!_,_。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没有,丝毫也没有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一个个都感到缓慢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非但没有觉得冬日短暂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

5、】此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解答语句衔接题,要先将题目所给语段读懂,明白其语境;然后再仔细研究题中六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弄清其先后顺序。根据上文,“应该过得快吧?”后面的句子是回答这个问句的,而且有句号,这里应选第句:“没有,丝毫也没有”(感觉到过得快)。第句“非但没有”紧接在句后,第句“一个个都感到缓慢”与第句“没有觉得短暂”衔接。第句“漫长的冬季”与上句衔接,而且句末的“呢”与此处的感叹号是一致的。第句“冬季的漫长”与上句(第句)衔接,第句“不”,紧接第句

6、后,强调“不是感觉出来的,是煎熬出来的”。分析可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故选D。【点睛】排序题中的标志性语言有: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4.下列诗句中,和右图的画意相吻合的一项是( )A.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

7、栖未定,飞萤卷帘入。B.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C.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D.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及诗句的理解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图示,不放过图示中的文字,再看每一选择的诗句,找到诗句与图上的画意相吻合的一项。图中没有“惊鹊”“飞萤”,排除A项。图中也没有梅花,排除B项。图中是满月,不是“新月”,排除C项。图中一位老者,在明月之夜,独自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

8、与D项诗句意思相吻合。故选D。【点睛】图文转换题技法点拨1.仔细读图,准确捕捉信息。对试题中的图表要认真观察,先对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其主题。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对于表格,要找出其中所含的信息,如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对于流程图,要抓住其中的时空、逻辑顺序等。2.查找变化,找到比较角度。查找变化,是审察图表中比较对象在不同的阶段里的变化,例如数字的增减等。找到比较角度,是比较的开始,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找到两个或多个说明对象的比较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按题目要求归纳概括。3.把握要求,简要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

9、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因此,分析题目要求和图表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要正确分析图表中的内容,重点分析说明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要注意其相同点、不同点、变化及其趋向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事物的特点及发展的规律等。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游庐山后记(清代)恽敬自白鹿洞西至栗里,皆在庐山之阳;闻其阴益旷奥,未至也。四月庚申,以事赴德化。壬戌,侵晨,沿麓行。小食东林寺之三笑堂。循高贤堂,跨虎溪,却游西林寺,测香谷泉。出太平宫,漱宝石池。甲子,渡江览湓口形势。乙丑,返宿报国寺。大雨,溪谷皆溢焉。丙寅,偕沙门无垢,篮舆曲折行润中,即锦润也。度石桥,为锦绣谷,名殊不佳;

10、得红兰数本,宜改为红兰谷。忽白云如野马,傍腋驰去;视前后人,在绡纨中。云过,道旁草木罗罗然,而润声清越相和答。遂蹑半云亭,睨试心石,经“庐山高”石坊,石势秀伟不可状,其高峰皆浮天际。而云忽起足下,渐浮渐满,峰尽没。闻云中歌声,华婉动心,近在隔润,不知为谁者。云散,则一石皆有一云缭之。忽峰顶有云飞下数百丈,如有人乘之行,散为千百,渐消至无一缕,盖须臾之间已如是。径天池口,至天池寺。寺有石池,水不竭。东出为聚仙亭、文殊岩。岩上俯视,石峰苍碧,自下矗立,云拥之,忽拥起至岩上,尽天地为绡纨色,五尺之外,无他物可见。已尽卷去,日融融然,乃复合为绡纨色,不可辨矣。返天池口,东至佛手岩,行沉云中,大风自后推

11、排,云气吹为雨,洒衣袂。蹊坐升仙台,拊御碑亭,云益重。至半云亭,日仍融融然耳。无垢辞去,遂独过铁塔寺而归。天池之云,又含鄱岭、神林浦之所未见。他日当赢数月粮居之,观其春秋朝夕之异,至山中所未至,亦得次第观览,以言纪焉,或有发前人所未言者,未可知也。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闻其阴益旷奥 益:更加B. 出太平宫,漱宝石池 漱:饮,吸吮C. 遂蹑半云亭,睨试心石 睨:斜着眼看D. 蹊坐升仙台 蹊:奇怪6.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听说庐山的背面非常的阴森、宽广而神秘,不如南面面对阳光,视野开阔,所以他不想到那儿去。B. 丙寅日,在无

12、垢小和尚的带领下,作者乘着竹轿子,到了锦秀谷这个地方。但是这个名字特别不好,所以他认为不如改为“红兰谷”。C. 从锦绣谷往上,这里云雾缥缈,视线不佳。所以作者看看自己前后的登山者,皆处于薄纱之中,而云雾好像从人的腋下飘过一般。D. 本文描写了庐山的云海变幻,重点写了锦绣谷、“庐山高”石坊、文殊岩三处的云海,再现了庐山云海瞬息万变的飞动飘忽之美。7.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小食东林寺之三笑堂。循高贤堂,跨虎溪,却游西林寺,测香谷泉。(2)已尽卷去,日融融然,乃复合为绡纨色,不可辨矣。8. 文中描写了“庐山高”上的山石、云雾,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5. D 6. A 7.

13、(1)在东林寺的三笑堂吃了点东西。沿着高贤堂,跨过虎溪,来游西林寺,到了香谷泉旁边。(2)白云都散尽时,日光和煦,天地又恢复聚合成了薄丝纱的颜色,无法分辨了。 8. 山石秀拔(或秀伟、高耸或高浮天际);云雾弥漫;云绕石浮;变化倏忽。【解析】【5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D项解释错误,“蹊坐升仙台”的“蹊”,动词,踏。故选D。【6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认真阅读并翻译文章的基础上,注意时间、地点、人

14、物,看是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所做之事。拿选项与原文逐字对照,看是否有出入。A项,阴应该是北面,作者不是不想到那儿,而是没有到。原文“闻其阴益旷奥,未至也”。故选A。【7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和特殊句式有:(1)“小食”,简单吃了点东西;状语后置句;“循”,沿着;“测”,到了旁边。(2)“卷”,散;“融融然”,(日光)和煦的样子;“乃”,又;“复合”,恢复聚合。【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15、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文章写“山石”,如“石势秀伟不可状,其高峰皆浮天际”,写出了山石秀拔的特点。写“云雾”,如“云忽起足下”“忽峰顶有云飞下数百丈”等,写出了云雾弥漫、云绕石浮、变化倏忽的特点。【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