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阳谷华阳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苏教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43009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阳谷华阳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阳谷华阳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阳谷华阳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阳谷华阳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苏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阳谷华阳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9月28日第卷(选择题,共39分,每小题3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面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迸bng发 慰藉ji 气氛fn 载zi歌载舞B.召zho唤 思忖cn 翘qio首 安土重zhng迁C.桑梓z 粗犷gung 蛰zh居 自艾lin自怜D.湍tun急 给j予 场chng院 绿l林豪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勾销 褪色 按部就班 良辰美景 B.沉缅 诙谐 一如既往 举棋不定 C.狭隘 灰尽 怨天尤人 真知卓见 D.喧嚣 掂念 苟延残喘 色彩斑斓3.依次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大

2、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以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所 。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 ,最多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映月”等等。 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抑制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 你对“志愿”的选择,但我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 A. 领会 陪衬 干预 B. 领悟 映衬 干涉 C. 领会 映衬 干预 D. 领悟 陪衬 干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年以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对本来利润率就不高的电子信息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B.国家队的几位表现出色的小将,被誉为中国足坛明日黄花。C.早在30年代,萧老就因小说梦之

3、谷名噪一时,成为学派作家的后起之秀。D.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气象万千,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有句俗语,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的是人们一般都想不断有所进步。B.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杂夹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而曾使你难过?C.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有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D.眼下,青少年英才犹如新星、超新星般大量涌现,一个突现青春创新活力的“少年之中国(梁启超语)”已指日可待!6、下列各句中,没

4、有语病的一句是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屋子,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声音,那胶东人所特有的幽默和爽朗的笑声。B.学校自从调整了作息时间之后,许多学生由于开始不习惯,上课经常迟到。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D.我细心收起自己的那张白纸,一如收起一张既定的船票。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文,完成第7 10题。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

5、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却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自上而下,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人才,保证官僚体系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自下而上,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晋升的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社会精英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社

6、会晋升机制,是社会结构的核心。科举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它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YCY科举不仅是中国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从一种普通的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家知识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真理的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的

7、特征,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社会中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与价值和意识形态制度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前现代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7下列关于第段中的“政教一体化”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科举时代,以科举为特征的教育制度依赖封建统治的政治体系而存在,并得以千年发展;同时这

8、种教育制度也只能屈从封建统治者的意志。B中国的科举制培养的知识阶层在当时的政治制度中起统治作用,他们受到的教育在政治制度中能够表现出来。C在科举盛行时代,封建政治与文化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政治也是一种文化秩序。D在科举盛行的时代,封建政治制度依赖科举制度而得以获得人才,而科举教育依靠封建统治者的垂青而获得更多的权力参与。8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B面向社会选拔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C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

9、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D建立晋升机制,保证了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持了社会稳定。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B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制度能够“人文化天下”,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C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现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D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思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最有力保证。10根据

10、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科举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化制度,具有建立柏拉图“理想国”的可能性,但这种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理想国”。B柏拉图的“理想国”看重哲学在政治中的影响,看重人文在天下秩序建立中的教化作用,这种理想在前现代世界的西方并没有实现。C科举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因为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的特征。D借助科举制度,儒家的意识形态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当时的文化与政治达到了高度的协调,其原因是真理的权力化得到了保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 题。田单者,齐诸田疏属(田疏属:田氏远房亲

11、族)也,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莒、即墨:齐国的两座城市)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僇:侮辱)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

12、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史记田单列传)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

13、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田单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C田单善于谋略,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让牛群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C夜纵牛,壮

14、士五千人随其后。 纵:排成纵队。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 B C D 第卷(111分)四、(18分)14、把第卷两个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3)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2分)译文: 1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陇西行 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1)“貂锦”的意思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修辞用法?(2分)(2)整首诗中你认为最震撼你心灵的诗句是哪一句?试结合全诗作分析。(4分)16、补充写出下列名句名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