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5荆轲刺秦王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35440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5荆轲刺秦王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5荆轲刺秦王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5荆轲刺秦王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5荆轲刺秦王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轲刺秦王(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掌握1-9段重要文言实词虚词2、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梗概 3背诵并赏析易水诀别一段【自主学习】一、基础知识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骨髓( ) 燕( )国 揕( )胸 偏袒( ) 匕( )首 淬( )火 濡( )缕 忤( )视 瞋( )目 鄙( )人 倚( )柱 揕( ) 变徵( )之声 ( ) 切( )齿拊( )心 长侍( )足下 厚遗( )蒙嘉 箕( )踞( )以骂 以药囊提( )轲 被八创( ) 目眩(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 (2)日以尽矣 (3)请辞决矣 (4)燕王拜送于庭(5)秦王还柱而走 (6)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往而

2、不反矣(8)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9)图穷而匕首见 (10)卒起不意3根据下列提示的重点字词,疏通课文。第一段: 尽收其地 进兵北略地 第二段: 微太子言 今行而无信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秦王必说见臣 以穷困来归丹 愿足下更虑之 第三段: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右手揕其胸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第四至八段:及遂收盛(chng)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不敢与忤视。 荆轲有所待 太子迟之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第九段: 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士皆瞋目 为变徵之声 复为慷慨羽声 终已不顾二、基本技能铺路 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一

3、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还有一些字原本是古今异义,但不一定都是:“臭”在古文中原指“香”,但“朱门酒肉臭”此诗句中还是臭的意思。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

4、,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词义缩小。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

5、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名称说法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如“市”古义:买。例:“愿为市鞍马”。如“谢”古义:告诫(也有谢罪的解释)。词义弱化。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

6、为“杀戮”的意思。古褒今贬。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褒义词,如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为贬义。如,“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如杨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周书噩噩尔。”句中的“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如:“卑鄙”古义:地位低,见

7、识浅。今义:品德低,含贬。例: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古贬今褒。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如,“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贬义,如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后,锻炼之吏持心近薄。”而现代汉语中则指通过体育运动是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变成褒义词了。常识积累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着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到秦始皇三

8、十一年,约240年(460220)。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背景材料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他的朋友之一。燕太子丹为了刺秦王,找到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士田光。田光推荐了荆轲,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灭韩

9、,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合作探究】1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大方献身?2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试做赏析。【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太子迟之 士皆垂泪涕泣。

10、 荆轲和而歌 2写送别场面着重写了荆轲唱歌,这样写的目的是( ) A 表现荆轲不是一个赳赳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B 表现荆轲一去不复还,以身殉国的决心。 C 渲染悲壮的气氛,表现荆轲的英雄气概。 D 为荆轲的悲剧结局六下伏笔。 3写荆轲“终已不顾”,意在表现他( ) A 虽然内心激动,但不作女儿态。 B 不忍心看“士皆垂泪而泣”的场面。 C 怀恨太子丹疑心他有悔改,故忿忿而走。 D 意志坚定,态度坚决,义无返顾。 4易水送别是非常成功的场面描写。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下面是对其成功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其成功在于写景。若无萧萧秋风,刺骨易水,读来就会淡然

11、无味。B 其成功在于荆轲行为本身就是壮烈的,加上景物烘托,给了这壮士行为以活动的空间和气氛,从而有了立体感。 C 其成功在于借景言情,秋风寒水与一去不复返的冷意悲情相为表里,催人泪下。 D 其成功之处在于作者通过环境、歌声、神态、行为描写的场面,烘托了一幅悲壮的画面,能招来人们普遍的激烈情怀,唤起人们身受感同的共鸣。 5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宋何罪之有 D、见燕使者咸阳宫 二、课外强化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13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途

12、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m)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导,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厉王虐,国人谤王 谤:公然批驳责备别人的差错B国人莫感言,道路以目 目:眼睛C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导:通行,通畅D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与:赞成,援助2下列叙述不合乎原辞意思的一项是( )A召公是当时具政治眼观的统治者之一,他已认识到人民的力气不可鄙弃B文章的重点是召公的告诫之辞,说理应用“川壅而溃”的比方,形象贴切C本文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对国民持不同态度的成果,很有压服力D周厉王是个极其残酷的统治者,对于敢指责他的人,他就派巫者去杀了他们,因而,人民都不敢谈话了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A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B吾能弭谤矣 C秦王购之金千斤金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