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行业)耕作制度变革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精编

上传人:初**** 文档编号:140137970 上传时间:2020-07-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9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畜牧行业)耕作制度变革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业畜牧行业)耕作制度变革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业畜牧行业)耕作制度变革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业畜牧行业)耕作制度变革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业畜牧行业)耕作制度变革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畜牧行业)耕作制度变革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畜牧行业)耕作制度变革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精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畜牧行业)耕作制度变革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畜牧行业)耕作制度变革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耕作制度变革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专项任务项目(97JD790049) 于法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100732)摘要本文在分析加入WTO对我国畜牧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用壹种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耕作制度(混合饲养型耕作制)改造传统的谷物大田耕作制,从而形成从植物生产到动物转化,再到食品加工这样壹个产业链条,实现和世界现代农业的接轨。关键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谷物大田耕作制;混合饲养型耕作制TheInnovationofFarmingSy

2、stemand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StockRaisingYuFawen(RuralDevelopment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732)AbstractThispaper,basedonanalyzingtheeffectsoftheentryintoWTOontheChinastockraising,putsforwardthatthetraditionalgrainfarmingsystemshouldbereclaimedwithahighyield,highefficien

3、cyandsustainablefarmingsystem(mixed-raisingfarmingsystem).Inordertorealizedthejointwiththemodernagricultureintheworld,anindustrychain,fromtheproductionofplantstothetransformationbyanimalsandfinallytofoodprocessindustry,shouldbeformed.KeyWordsstockrais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grainfarmingsystem,mix

4、ed-raisedfarmingsystem1引言加入WTO以后,中国农业将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如何中国农业尽快和世界现代农业接轨,是我们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中国作为壹个世界贸易大国,已经不可能再置身于WTO之外进行农产品自由贸易,必须在WTO所构建的框架下争取国际农产品贸易的主动权,积极参和农产品竞争交易;同时中国农业也必须运用WTO的规范,参照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主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以畜牧业发展的基础饲草为突破口,变革耕作制度,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2 从加入WTO对畜牧业的影响见耕作制度变革的必要性2 1口粮能保证自给,但饲料粮要大量进口加入WTO

5、后,口粮生产所受影响不大,饲料粮将受较大冲击。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的国内价格水平低于国际市场,粮食产品在价格上具有贸易竞争的优势;可是,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产品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10%到70%,粮食价格已不再具备比较竞争优势。大豆国内市场的价格已经高出国际市场的60%之上,而且产量和质量也没有优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利用中国农业政策分析模拟(CAPSiM)模型,对如何影响粮食生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到2005年,在贸易自由化方案下,口粮自给率达94%,但玉米将从出口变为进口,2005年进口量将迅速

6、增加到3588万吨,即接近1/4的玉米要靠进口来支持出口导向型的畜牧业发展。消费者的口粮需求仍然有可靠保障,不会出现口粮安全风险。玉米大幅度进口虽然会促进畜产品出口,但会导致粮食自给率降低,这是壹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劳动密集型的畜牧奶业产品有壹定的比较优势,畜产品的出口将有所扩大,从而刺激饲养业和饲料业的发展。我国的畜禽产品在价格上,具有壹定的优势。今后,需要加强畜产品运营,既能增加出口创汇,又可带动国内饲养业和饲料业的发展。预计加入WTO7年后,中国农业将减少966万劳动力,减幅为3.6%。畜牧业的延伸是食品加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可为结构调整而减少的劳动力找到壹条出路,更有利于提高农业产

7、中的规模效益。2 2畜牧产品将有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畜牧业(除牛奶、羊毛外)中猪肉、牛肉、羊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50%-80%;预计,到2005年,猪肉出口量将比不加入WTO的同年24.1万吨上升到贸易自由化下的458.8万吨,牛肉将从不加入WTO的同年出口19万吨转变为净进口29万吨,禽肉将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出口量将达到100万吨之上。虽然国际牛肉协议和国际牛奶协议的目标为:“在市场条件下和在进出口国家互利的基础上,扩大世界奶制品贸易且取得更大自由化;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发展提供更优惠的特殊待遇和合适的措施均应给予应有的考虑;动植物卫生检疫协议也规定,各成员国应考虑发展中

8、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要求,给予和其有利害关系的产品较长的适应期,以维持其出口机会;且可根据他们的请求,以及财政、贸易和发展的需要,有限期地或全部免除其在该协议所承担的义务。即发达国家不能以动植物检疫措施限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品的出口,应给予较长的过渡期。可是,多数国家错误地认为中国是畜产品的疫区,只有在短期内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动物病监测、防疫、卫生质量标准体系,力求使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才能将畜产品大量地打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加入WTO,我国畜牧业将在国际、国内俩个市场拉动下获得大发展。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和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见表1

9、。表1中国畜牧业生产水平和国际水平比较表单位:亿kg;kg中国世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美国肉类总产量5514215511386101673574蛋类总产量2220530035251774472奶类总产量11065478921113336767126肉人均占有量4403642467801309蛋人均占有量1778976136173奶人均占有量889245725832610资料来源:根据FAO1998年信息整理由表1能够见出,目前发达国家人均肉类消费量已高达78kg,而发展中国家人均为24.6kg,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44kg;在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占71.2%,牛肉占7.3%,羊肉占3.6

10、%,禽肉占16.8%,不符合1998年中国营养学会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规定的减少高脂肪肉类的摄取量的要求。从人均消耗的奶量来见,1998年我国人均占有奶量为8.8kg,世界人均占有量为92kg,发达国家为258.3kg。由此可见,我国人均奶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9.6%、发达国家居民的3.4%,远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所规定的人均36kg的标准。这至少说明以下俩点:第壹,由于我国人均动物蛋白摄入量低,导致我国膳食和营养素失衡,即消耗了比全球人均水平高出近半数的直接口粮消费,这不能说不是壹个浪费;第二,我国在改善人们膳食结构中只重视了肉类生产,而忽视了进壹步扩大作为饲料转化率最高的畜产品的奶

11、的生产。因此,如何在自给的条件下即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动物蛋白的需求,又要发挥畜牧业优势扩大出口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壹个战略问题。发达国家口粮在粮食消费中的比例很小,饲料粮比重很大,美国约占粮食消费的80%,欧洲约占60%。为取得1kg动物蛋白则需要5.6kg植物蛋白。发达国家的畜牧业发展主要依靠充足的植物蛋白饲料,植物蛋白质含量极高(18-26%)的人工牧草不仅是肉牛、奶牛和羊等草食动物的主要饲料,而且也是猪、禽饲料的配料。人工牧草亩产的蛋白质含量是玉米蛋白质含量的5-8倍,可替代部分玉米和豆类。这不仅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而且也极大地扩展了植物蛋白质的来源。此外,我国居民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

12、结构向以动物蛋白为主的膳食结构的转变,也迫切需要畜牧业的进壹步发展。因此,我国要走“以蛋白质为纲”的路子,寻求壹种用人工牧草取代进口玉米的途径,为此必须进行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以壹种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农牧结合耕作制度(混合饲养型耕作制度)取代传统的谷物大田耕作制。3耕作制度变革是我国农业急需的壹场产业革命要使中国农业在WTO所建构的规范下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把世界现代农业的耕作制度和成功经验和我国的农业资源相结合,进行壹次深刻的产业革命。31传统的谷物大田耕作制传统的耕作方式,是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作为俩个大元进行的,我们称之为谷物大田耕作制,它对解决我国众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过积极作用,

13、但这种耕作制仅以粮食产量为目标,不考虑经济效益,在粮食比较效益低的形势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壹次次受到挫伤。同时,在中国农业即将融入世界农业之中的大背景下,这种模式已不可能再持续下去。因为,农业生产中的水土流失、滥用杀虫剂、除草剂、化肥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壤板结、地下水污染等壹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都在于这种耕作制度下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同时,将本该仍田的作物秸杆焚烧,人为中断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降低了农业生态适宜度,致使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下降,农业效益不能进壹步提高。32现代农业的三元结构整体观目前,生态农业建设在全国蓬勃发展,但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其原因在

14、于没有形成循环式生态产业链。我国世界农业经济专家刘振邦研究员经过近二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农业三元结构:人工牧草和饲料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是水果、蔬菜、鲜花、油料等)、粮食作物。它壹改传统农业追求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粮食观,强调以追求蛋白质为主线从粮食、果蔬经济作物到饲料作物再到养殖三元结构整体食物观,找到了壹条从有机生态肥到绿色食品、从生态饲料到绿色养殖、最终以食品工业为主导获取最高规模效益的道路。从植物生产到动物蛋白转化,再到食品加工、销售,最终形成以食品加工业为导向的市场调节机制。33混合饲养型耕作制的基本概念大规模种植人工牧草和饲料玉米,在此基础上进壹步发展畜牧奶业和食品

15、加工业,形成从植物到动物,再到食品加工业这样壹条完整的产业链,建构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我们称之为混合饲养型耕作制。它是三元种植结构的提升和延伸。和传统的谷物大田耕作制度相比,混合饲养型耕作制度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混合饲养型耕作制通过拉长产业链,能够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仍能够实现农业劳动力的内部转移,达到实现农业规模效益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混合饲养型耕作制度下,畜牧业就是种植业的产业升级。畜牧业作为种植业的加工业,减少了对大自然的直接依赖,更大程度上利用了人力资源(智力、技术、信息)以及人提供的资金资源。畜牧业(以及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比种植业需要更多的劳动投入,产业链更长,能够带动更多产业的发展。在发展肉类生产和畜产品加工业方面,我国已经显示出了比较优势,这是大有前途的产业。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必将大大改善我国生产资源的配置,创造更多的附加值。同时,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将有力地拉动为畜牧业服务的种植业和饲料加工业,且且为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农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有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的向农产品加工业和相关的服务业转移,推动农村产业进壹步升级,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混合饲养型耕作制下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就业结构为7:2:9,我国农民的就业结构大部分都集中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