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交通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精编

上传人:初**** 文档编号:140132848 上传时间:2020-07-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9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交通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交通运输)交通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交通运输)交通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交通运输)交通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交通运输)交通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交通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交通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精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通运输)交通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交通运输)交通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交通交通包括运输和邮电俩个方面。运输的任务是运送旅客和货物。目前主要有五种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邮电是邮政和电信的合称;邮政的任务是传递信件和包裹,电信的任务是传送语言、符号和图像。远古时候,人类在狩猎谋生活动中就有目的地进行运输和信息的传递。最原始的运输方式是手提、头顶、肩挑、背扛;最原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呼叫、打手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运输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也不断改进。新的运输工具和通信工具的不断出现,相对地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古代俩地之间需要

2、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行程和信息传递,利用现代运输工具和通信工具只需几天或几小时甚至几秒钟时间。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日行千里”、“翱翔太空”和“千里眼”、“顺风耳”这些幻想,今天已变成了现实。交通的生产特征和作用交通的生产特征运输活动在社会生产中可分为生产过程的运输和流通过程的运输俩类。前者是企业内部如矿山、工厂、油田、林区、农场等内部物质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后者是指流通领域内的专业化运输。本卷的内容讲的是流通过程中的运输。运输和邮电的生产活动不同于壹般物质生产活动。在壹般物质生产活动中,劳动对象会有各种形态和性质的变化,而交通的生产活动是实现人和物的位移以及信息传递。这种生产活动最明显的特征

3、是:不为社会创造具有实物形态的物质产品。运输是把工农业产品由产地运到消费地,或把原料、材料运到生产场所,以实现其使用价值;邮电是传递有关社会生产和流通的信息,以完成经济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运输和邮电是通过实现劳动对象的位移来参和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创造。运输产品是以旅客的人公里和货物的吨公里计量,邮电产品是以信息量和距离计量。这种产品是非物质形态的,因而也是不能储存的。交通生产设施分为固定设施和流动设施。固定设施如运输线路和电信线路(包括铁路、公路、航道、管道和电信网路等),以及港口、车站、机场、邮电局、电台等都是不能随意移动的设施。固定设施壹方面要适应当地客、货运输和邮电业务的季

4、节波动而留有壹定后备,另方面要考虑其富余(或短缺)能力又不能进行地区间调剂。因此,必须组织好均衡生产或分流等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固定设施的效率。流动设施是指机车、车辆、汽车、船舶和飞机等。交通的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活动,诸如生产活动、贸易往来、社会交往和信息传递等都离不开交通。壹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科学文化发达等,也必须有相应的交通条件。交通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和进行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沟通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经济活动的纽带,也是联系国内外的桥梁。良好的交通条件,以及有效的运输、邮电生产活动,能使全部经济活动和人们日常生活正常进行。开采矿山资源,开拓贸

5、易往来,开发经济落后地区,促进社会交往和旅游活动等都要依靠交通。因此,交通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环节之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先行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合理构成的运输网和四通八达的邮电网,能够使壹个国家内部各地区联结成为统壹的整体。交通对于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以及扩大国际技术、经济、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交通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开始了产品交换,产生了局部范围内的小量运输。后来出现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产生了货币,商品交换量迅速增加,运输的范围和数量也相应扩大和增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逐渐形成专门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的运输业和专门传递

6、信息的邮电业。运输从古代的人力拖拽到今天的航空运输,邮电从古代的烽火报警到今天的卫星通信,都经历了漫长的道路。舟、车、路的出现远古人类从事狩猎、采集活动,以及频繁的迁徙活动,都是凭借人的体力。古代人们大都是沿河而居的。随着火和石斧的应用,适应捕鱼和渡河的需要,便创造出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易系辞说:“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这说明中国制造独木舟已有悠久的历史。独木舟的制造成功,是人类历史上的壹件大事。有了独木舟,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从此能够跨越水域,开拓新的天地,促进生产进壹步发展。人类早期在运输方面的另壹件大事是懂得驯养牛、马、骆驼和大象等动物,且用它们代替人力运送货物,仍供人骑乘

7、。古代苏美尔人最早制成用牲口拉的车。中国商周时期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中有表示车的象形字,反映出中国当时的车已有辕和可供乘坐的车厢,且且已经掌握了“驾马服牛”的技术(见车辆发展简史)。车出现后,为了加快运送速度和提高负荷量,便产生了修筑道路的要求。古代的埃及、波斯、印度、罗马,都修筑过坚固的石砌道路。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修筑了许多通行战车的道路。在秦岭地区开辟了著名的“金牛道”。秦始皇统壹六国后,大修驰道,颁布“车同轨”的法令,使车辆可畅行全国。同时又设置驿道,颁布有关邮驿的法令,建立起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邮传系统。汉朝开辟了经西域通往西方的道路,中国精美的丝绸可由这条路运往波斯以至

8、罗马,这条通道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造船和航运的兴起古代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人以善于航海和经商驰名于世,而且精于造船。濒爱琴海的希腊,造船业也十分兴盛。中国在商代就能制造木船。在周朝,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已有较大规模的内河船。人类在利用天然的内河、湖、海航运的同时,很早就懂得挖掘人工运河,接通天然河道,扩大航运范围。中国早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时期就开凿了运河邗沟。秦朝时挖掘的灵渠把湘江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隋朝时完成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工程,这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唐代以后逐渐开始了海上贸易。宋代已把帆船作为海上交通的重要工具,从广州、泉州等地出航东南亚、印度洋以至波斯湾。中国

9、历史上曾出现不少杰出的造船家和航海家。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先后七次渡洋远航,沟通了中国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关系。约11世纪,中国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使航海技术大大提高。12世纪初,北宋的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了海船使用指南针的情况:“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种新技术,不久经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丰富了地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第壹次证实人类居住的地球是球形的;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经过远程航行之后,写出物种起源。航海和造船业的大发展也促进了数学和力学的发展。机动船和机车的问世18世纪

10、下半叶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产业革命。从19世纪初开始,蒸汽机相继应用于船舶和在铁路上运行的车辆上,于是机动船和机车问世了。从此,开辟了近代运输的新纪元。1807年,美国发明家R.富尔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在“克莱蒙脱”号船上用蒸汽机驱动装在俩舷的明轮,在哈得孙河上试航成功。1819年“萨凡纳”号船最初作横渡大西洋航行,除机械动力外,仍靠风帆行驶。19世纪30年代,完全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威廉”号船横渡大西洋取得成功。19世纪30年代,中国的海上运输中出现由英国制造的蒸汽机船。清同治十壹年(1872年),李鸿章筹办招商局,中国才自置蒸汽机船开始航行于海上和内河航线。1825年,英国发明家G.斯

11、蒂芬森制造的蒸汽机车在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上行驶成功,揭开了铁路运输的序幕。铁路运输的出现,是世界交通史上的重大事件。随后,欧美各国相继兴起修筑铁路的高潮(见铁路发展史)。中国第壹条铁路是英国商人1876年修筑的淞沪铁路。1881年中国修建了唐胥铁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筹办的第壹条铁路,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主持设计和施工且于1909年建成通车的京张铁路。汽车和飞机的诞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汽车、飞机相继诞生,从此开始汽车运输和航空运输。1885年德国人K.本茨制成用内燃机作动力的汽车。从此汽车很快成为公路运输的主要运输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德、法、意和瑞典等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日本

12、则后来居上。在中国,汽车初见于上海,是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从国外运进的。汽车运输要求修筑路面坚硬的公路。中国的公路始于1906年修筑的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至龙津间的公路,长约50公里。人类早就作过飞行的尝试。据汉书王莽传记载,中国西汉时,有人用羽毛做成大翅膀,从高台上滑翔而下,飞行数百步落地。19世纪70年代西欧有人尝试用热气球进行空中运输。1903年,美国发明家W.莱特和O.莱特兄弟制成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双翼飞机,在北卡罗莱纳州飞行成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壹次驾驶飞机飞上天空。中国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冯如,于1909年制成第壹架飞机。20年代初北京和天津间飞行成功后,开始正式载运旅客的航

13、空运输。管道运输的发展早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就用竹子连接成管道输送卤水,能够说这是世界管道运输的开端。从19世纪中叶起,随着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量的增加,现代的管道运输开始发展起来。初期的管道运输,主要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美国、苏联以及中东的伊朗等盛产石油的国家管道运输发展较快。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苏联等国,仍用管道输送煤炭和铁矿砂等固体物料。邮政、电信的诞生和发展人类社会很早就出现了传递信息的活动。古代邮驿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不过当时专供官府使用,民间通信依靠便人捎带或专人递送。中世纪出现私营的邮递组织。中国商代可能已经有了有组织的通信活动。周朝筑有烽火台传递紧急军情,

14、设邮驿传递军令和政令;汉、唐称邮驿,元称站赤,明、清通称驿站。在古代,主要利用人力或畜力传输政令或军令。直到17世纪以后,英、法等国开始出现国家专营的近代邮政,既为政府的通信服务,也为民间通信服务。1840年,英国按照邮政专家R.希尔的建议,实行邮政改革,国家发行邮票,采用均壹邮资制,能够说这是近代邮政的开端。中国在1896年正式建立近代邮政。随着各国邮政系统不断完善,逐渐建立起世界邮政网。利用电作为通信手段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1837年美国人S.F.B.莫尔斯发明电报机;1876年A.G.贝尔发明电话;1895年意大利人G.马可尼和俄国人A.C.波波夫分别发明无线电报。这些先进的通信工具

15、很快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在交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电子管的改进实现了远距离、多路化通信,传真技术也得到应用。从20世纪50年代起,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问世,导致了数字通信和程控交换的出现和发展。中国的电信事业创办于清朝末年。电话约在清光绪十年(1881年)首先出现于上海,是外商运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交通事业中国近代交通事业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发展起来的,直到1949年,基础很薄弱,交通线路、运输和通信工具很少,布局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交通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现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航线和管道组成的运输网和由邮路、电信线路组成的通信网。交

16、通线路大幅度增长,运输网和通信网布局有了明显改善;运输工具和邮电设备的数量有较大增长,基本配套的交通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交通设施、技术装备不断加强;客货运输量迅速增加。交通线路的发展中国各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交通线路和邮路不仅总长度大幅度地增加,而且布局大大地改善了。到1984年末,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52000公里。新建铁路主要有连接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中南地区的宝成铁路、湘黔铁路和襄渝铁路,有连接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包兰铁路、天兰铁路、兰青铁路、兰新铁路,有纵贯南北的焦枝铁路、枝柳铁路,有贯通西南地区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贵昆铁路和川黔铁路。这样,就使全国铁路网的布局有很大改善。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铁路里程在全国铁路总里程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4上升到1983年的25。当下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通了铁路。公路通车里程到1984年底达到92.67万公里。第壹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年),在世界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