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011823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章 汉语词汇与中国传统文化一、 汉语词语本义中的传统文化遗迹(一) 词语本义中所反应的制度文化1、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现代汉语词汇家族中,有很多以“宗”为词根构成的词语,比如“宗法、宗族、宗祠、宗庙、宗亲、宗谱、宗室、祖宗、同宗、列祖列宗、传宗接代、 光宗耀祖、显祖扬宗、认祖归宗、祖宗家法、大本大宗、一代文宗、万变不离其宗”等等。“宗”是个会意字,从宀从示。“示”是神祇,“宀”是,房屋,指的是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所以,在古汉语里,“宗”作为一个词,它的本义是指 “宗庙”“祖庙”,指的是同一个家族的成员在一起祭祀祖先的地方,可以引申为“ 家族的上辈”或者“民族的祖先”:祖、庙、祠。 什

2、么是“宗法制度”?中国原始氏族社会无所谓宗法制度。 吕氏春秋持君览:“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宗法制度的萌芽是在原始社会末期,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逐渐完备。周王称天子,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他们的职位由嫡长子继承。这些世袭的嫡长子,称为宗子。他们掌握自己范围内的军政大权和本族财产,负责本族的祭祀,管理本族的成员,同时代表贵族统治和管理人民。 郭沫若中国史稿中介绍:“周朝为了巩固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利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组织演变而来的宗法关系,确立了一套比商代更加系统的宗法制。在宗法制下,宗族中分为大宗、小宗。周

3、天子自称是上帝的长子,天下的大宗,政治上的共主,而各同姓诸侯国则为小宗。诸侯对天子说是小宗,但在其国内则是大宗。宗法制不仅应用于周室的同姓间,而且和异姓诸侯间也有关系。 周朝宗法制度规定,同姓不通婚姻,而异姓间则互为婚媾,所以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这样,奴隶主贵族就通过宗法制度建立了一套周密的统治网。” (1) 嫡长子承袭制。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和国君的位置是采用嫡长子世袭制度。高令印先生在中国文化纲要一书中说:“周朝确定以嫡长子为承继对象。天子或者国王都是一夫多妻,正妻称嫡,其子为嫡子,嫡长子是指正妻所生的长子,也叫“宗子” 。其他的妻子为庶,所生之子为“庶子”

4、 。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就是说不管嫡长子贤能与否,王位必须以他继承,若嫡妻无子,则立庶妻中级别最高者之长子为承继对象,这就改变了商朝的兄终弟及制,杜绝了弟多而相互争斗、残杀的矛盾局面。 “长兄为父,长嫂为母” 伯、仲、叔、季原指排行、长幼之分。 字汇人部:“伯,兄日伯。兄之妻为嫂。 ”为什么称兄之妻为“嫂”呢?释名释亲属:“嫂、叟、老者称也” ,嫡长子为承继对象,所以兄长在家庭成员中享有特殊的地位,长兄为父,兄嫂为母,尊兄,当然也尊嫂,兄是承继对象, “嫂”的地位也就非同凡响。权力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长子、长嫂的地位无与伦比,他们也就自然地承担起对弟弟

5、妹妹的非同一般兄弟姐妹的不寻常的义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弟子规 ) ,这种兄弟手足相处之道,只有这样叫孝,是兄弟之间应有之义!但是,在嫡长子世袭制的影响下,在讲究伦理道德的社会里,兄嫂对弟妹的责任、弟妹对兄嫂的权威的尊重、尤其是长兄长嫂与弟妹之间,已超出一般手足之情,而有上下辈的意味。所以,汉语中有这样的谚语:“长兄为父,长嫂为母” ;所以,兄嫂照顾弟妹、尤其是如果父母去世后,兄嫂尤其是长兄长嫂把弟妹抚养成人,就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2后来父之兄称为“伯父” ,父之弟称为“叔父” 。 颜氏家训风操:“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单呼伯、叔。 ” “家族”

6、和“九族”。一个宗族在血统上包括同一祖先所生的一切男性亲属以及本宗所出生的女子,所以,“宗族”就是后来所说的“家族”,家族是宗法制度下的基本单位。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族“成为社会国家的基本单位,人们的日常生活、个人的道德关联着的是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家族乃至家庭成员,于是宗法观念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个人的命运差不多是以家族计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犯法,株连九族”,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以直系亲属来说,从高祖到玄孙,可分为九辈, 三字经中对“九族”的说法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

7、乃九族,人之伦。”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这意味着家族内部有九个不同的等级。直系与旁系,亲疏不同,这些不同的亲属称谓,不同的辈分,意味着他们在宗族中不同的地位。“九族”的另外一种解释,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选自国文参考书第九课)成语“株连九族”中的“ 九族”,指的就是这个“九族”。明朝第一大儒方孝孺,一身傲骨,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

8、帝都是披麻带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 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下子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 “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被诛杀十族总共达 873 人! (2) 宗庙制度。 同一个宗族的成员在同一个祖庙对宗族的祖先进行祭拜的制度,就是宗庙制度。在古代,同宗同族的人基本上同住一处,设有族长,负责主祭祖先,并可依照族规对其宗族或家族成员进行奖赏或处分。字辈排行,也是宗庙制度的体现。一个宗族不同辈分的宗亲用不同的汉字来区别,

9、这些区分辈分的汉字便称为“字辈”,这种人名中的排行字辈,也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宗族、以宗族体系为基础的体现。字辈的存在,使得一个家族,长幼分明有序,凝聚力大增!如孔氏家族,自唐朝后期就逐步开始使用统一的辈分,从明朝开始,由中央政府统一颁布。明初建文皇帝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孔氏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于是将“希”和“言”字旁加上去成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奏准,又后续十个字即:

10、“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清同治二年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又立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mo)修肈(zho)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据山东齐鲁晚报2008 年报道: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的统计,第五次修订的孔子世家谱最新收录的孔氏族人超过万人。已登记的后裔资料证实,孔子后裔已繁衍至第八十三代,辈分最小的是辽宁省的一位“念”字辈的多岁的女孩。 要想让家族子孙贤孝,兴旺长久,日渐隆昌,富有凝聚力,取名最好带辈分。(3)婚姻制度。“婿”和“归”,反映两种不同的婚姻制

11、度在母系社会里,“婿”:说文“从女,男子入赘属女方。”也有人解释是:婿,也从“胥”,“胥”这个词的本义是古代的小官,天天忙忙碌碌,无所归依,所以,“胥”遇“女”成“婿”,归依于女,代表成年的男子,“婿”这个词的本义是现代汉语里的3“丈夫”,所以,有个词叫“夫婿”,也就是“夫君”,“女儿的夫婿”,“入赘属女方”,便成了“女婿”。所以,古汉语中“婿”这个词是父系社会婚姻制度的一种反映。“男”:说文:“丈夫也,从田从力。” 随着母系社会的逐渐解体,进入农业社会以后,男人成了劳动的主力军,再婚姻中也逐渐赢得了主导地位,婚姻中男入女方,开始逐渐为女嫁男家所取代。“归”这个词,在现代汉语里是“回”的意思。

12、“归”字,是个会意字,从止,从妇省。“归”这个词,在古代汉语里,它的本义是女子出嫁,妇女嫁到丈夫家称“归”。诗周南桃天:“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茂盛桃树嫩枝枒,开着鲜艳粉红花。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毂梁传隐公二年:“妇人谓嫁曰归。” 易经归妹:“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归妹”,嫁妹也,卦名)。白虎通嫁娶:“曾子日:女未庙见而死,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张绍滔先生在汉语与文化一书中说:“古代婚俗,新妇在成婚的三个月后要到家庙(供奉家族祖先的地方)行庙见之礼,祝告说:某氏来归。庙见之后叫成妇,新妇便成为夫家家族的人,死了就葬于夫家的坟地。”古代把“媳妇”称为“

13、新妇”,即新来的妇人,也说明汉族女人到夫家落户的婚俗。“皇后”与“夫人”和“内子”。大千世界,万物纷呈,其名各异。百姓大众呼物品而欲究其得名之由。适应这种心理需要,我国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佳作,“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这就是释名。释名作者叫刘熙,字成国,今山东省寿光、高密一带人,生活年代当在桓帝、灵帝之世,曾师从著名经学家郑玄。释名共 8 卷。卷首作者自序云:自古以来器物事类“名号雅俗,各方名殊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说明刘熙撰此书的目的是使百姓知晓日常

14、事物得名的原由或含义。其 27 篇依次是: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释州国,释形体,释姿容,释长幼,释亲属,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释衣服,释宫室,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释用器,释乐器,释兵,释车,释船,释疾病,释丧制。所释名物典礼共计 1502 条,虽不够完备,但已可窥见当时名物典礼之大概。 古代称妻为“皇后、夫人、内子、妇、妻”等,释名都作了解释:“皇后”的“后”是“皇帝”之后也,天子之妃也,言在后,不敢以副言也;“夫人”(夫之人),诸侯之妃也,扶助其君也;“卿”之妃日内子,在闺门之内治家也;“妻”受命于家也。妻,甲骨文 (每,女子生育) (又,抓),造字本义:古代婚配

15、习俗之一,抢劫女子,成亲生育。篆文 将甲骨文的 “每” 与抢抓的“又” 交叉合写。隶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女子的头发形状 写成“十” ,将篆文的“女” 写成 。上面这些这些词语大都反映了在夫权社会中,妇女在婚姻制度中的地位。(二)以传统伦理为基础的礼仪制度1,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礼,会意字,从示,从豊( l), “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祀神祖。祭祀神灵、祖先,要有仪式、规矩、规范,做任何事情,无规矩不成方圆, “礼”这个词,由其本义逐渐引申为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在中国古人看来,一个人最先需4要学习的就是“礼”

16、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应该是个最重礼的民族,现代汉语中仍然存在大量带“礼”字的词语:备礼、背礼、茶礼、彩礼、忏礼、常礼、崇礼、聘礼、拳礼、丧礼、射礼、收礼、寿礼、送礼、违礼、文礼、问礼、无礼、习礼、洗礼、下礼、献礼、乡礼、行礼、虚礼、巡礼、循礼、燕礼、仪礼、越礼、葬礼、赠礼、知礼、执礼、致礼、重礼、尊礼;成人礼、见面礼、注目礼、握手礼、鞠躬礼;爱礼存羊、诗礼传家、以礼相待;卑辞厚礼、彬彬有礼、博文约礼、言之有礼、知书达礼、克己复礼、礼拜、礼宾、礼待、礼道、礼法、礼服、礼节、礼器、礼钱、礼让、礼仪、礼遇、礼乐、礼崩乐坏、礼尚往来、礼贤下士、礼仪之邦、礼义廉耻;礼多人不怪、礼轻人意重、来而不往非礼也!为了让大家切实“礼”这个词的本义,充分感受中华民族确实不愧为“礼仪之邦”的美誉,这里将百度百科中有关“燕礼”的内容,转录于此:2、燕礼燕礼之“燕”通“宴”,义为安闲、休息。燕礼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