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与沟通}领导和激励管理讲义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095933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PPTX 页数:57 大小:87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励与沟通}领导和激励管理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激励与沟通}领导和激励管理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激励与沟通}领导和激励管理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激励与沟通}领导和激励管理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激励与沟通}领导和激励管理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激励与沟通}领导和激励管理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励与沟通}领导和激励管理讲义(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领导和激励,1.1 领导的含义,领导是指引导和指挥别人按照某种方式去行动,以实现机构的目标的过程。 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A 管理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环节,领导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B 领导主要是针对机构成员的行为,涉及人的因素,管理既涉及人的因素,也涉及物的因素。 C 管理者不一定是领导者。 领导是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领导过程主要包括信息沟通、激励和群体管理。,1.2 领导素质理论,领导者素质是指一个领导者应具备的各种条件与能力的质量综合,1 斯托迪尔的个人品质论 认为与领导才能有关的特性共有40种 2 吉赛利的特征论 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 A 八种个性特征(才智、首

2、创精神、洞察能力、自信心、适应性、判断能力、性别、成熟程度) B 五种激励特征(包括对工作稳定、物质金钱、指挥权力、自我实践、工作成就等的需要),政治家军事家诗人,3 美国管理协会的调查结论 认为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的能力有: 1) 工作效率高;2) 主动进取、总想不断改进工作;3) 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强;4) 概括能力强;5) 判断能力强;6) 自信心足;7) 能帮下属提高工作能力;8) 能以身作则、模范带头;9) 善于用权;10) 善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11) 善于利用谈心做工作;12) 热诚关心别人;13) 能使下属积极而乐观的工作;14) 能实行集体领导;15) 自我克制能力强;16)

3、 能自行独立的作出决策;17) 能客观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18) 能正确的估价自己、取长补短;19) 勤俭;20) 具有一定的技术与管理知识 4 鲍莫尔的十大条件论 1) 合作精神;2) 决策能力;3) 组织能力;4) 精于授权;5) 善于应变;6) 敢于创新;7) 勇于负责;8) 敢担风险;9) 尊重别人;10) 品德高尚,1.3 领导的连续统一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方式是一个连续变量,从“独裁式”的领导方式到极度民主化的“放任式”的领导方式之间存在多种的领导方式。 领导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下级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领导权威的运用 下级自由的范围,坦南鲍姆和施米特在这一领导方式连续流中列举了七种有

4、代 表性的模式。 经理作出决策并宣布 经理说服下级接受决定 经理提出计划征求意见 经理提出初步决策方案以交换意见 经理提问题征求意见作出决定 经理规定界线请小组做决定 经理允许下级在上级规定的界线内行使职权,不能抽象地讲某一种领导方式好与不好,所谓的好与不 好,取决于各种客观的因素。这些客观的因素有:,2.员工方面的因素 (a)要求独立性的强度 (b)参与决策的愿望和兴趣 (c)对机构目标的理解程度 (d)必要的知识和经验,1. 领导者本人的因素 (a)对下级的信任程度 (b)对自己权威的估计 (c)管理者的注意重点 (d)长处和短处,3.环境方面的因素 (a)机构组织情况 (b)集体工作效率

5、和人际关系 (c)问题的性质 (d)决策的紧迫程度,结构维度: 构建任务,明确群体间关系,沟通渠道的倾向 特点:向员工分配具体的任务,要求员工保持一定的绩效标准,并强调工作的最后期限,关怀维度: 领导信任和尊重下属的观念程度 特点:帮助下属解决个人问题,友善而平易近人,公平对待每个下属,并对下属的生活、满意度等问题十分关心,1.4 从领导行为研究领导,低,高,高,低,高组织 低关心人,低组织 低关心人,高组织 高关心人,低组织 高关心人,关怀维度,结构维度,领导行为四分图,四种类型: 高组织高关怀 高组织低关怀 低组织高关怀 低组织低关怀 高组织高关怀:较其他三种不总产生积极效果 低组织低关怀

6、:较其他三种不总产生消极效果 需要加入情势因素,1.9,1.1,9.1,9.9,5.5,罗伯特布莱克与简穆顿的管理方程图理论,几种典型的领导方式:贫乏式管理、任务型管理、俱乐部式管理、团队式管理、中间型管理,关心人,关心组织,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下属的成熟度: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多负责任的自觉性以及取得成就的愿望,高 低 高,关系行为,任务行为,下属成熟度,高,中,低,成熟,不成熟,指导,高任务 低关系,高任务 高关系,推销,低任务 高关系,参与,低任务 低关系,授权,四种领导方式 指导:明确的指导 推销:指导性行为(说服),支持性行为 参与:与下属共同决策,提供充分沟通 授权:下属自我决策,上

7、级保留监督,1.5 菲德勒权变理论,领导方式与领导工作情势条件之间相对应 最难共事者(LPC)问卷 高LPC分:关系导向型 低LPC分:任务导向型 情势状况: 职位权利:越大,环境越好 任务结构:明确程度和下属的负责程度 上下级关系:友好,愿意追随,相互支持,高度信任,人际关系 好 差 工作结构 高 低 高 低 职位权利 强 弱 强 弱 强 弱 强 弱 情势类型 1 2 3 4 5 6 7 8 情势特征 好 中等 差 有效方式 任务型 关系型 任务型 两种途径改善领导工作的有效性: 更换领导者以适应特定的情势要求 改变工作情势以适应现有的领导风格,第五章 领导和激励,2.1 沟通的含义与重要性

8、,沟通的含义,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感情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沟通在管理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 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企业客观的社会存在使得企业不得不和外部环境进行有效的沟通。,2.2 沟通的要素与过程,任何沟通都是“两方”之间的一种交流和联络。,根据参与沟通的“两方”的性质不同,沟通可以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亦称人际沟通)、人与机构之间的沟通以及机构与机构之间的沟通 。,沟通的基本要素,信息的发送者、信息的接收(受)者、所沟通信息的内

9、容以及信息沟通的渠道。,沟通的过程,(1)信息的发出,发送者具有某种意思或想法,但需纳入一定的形式之中才能予以传送,此即为编码。根据这些编码的符号的不同,信息沟通也就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及非言语沟通三种。,(2)信息的传递,通过一条连接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双方的渠道、通道或路径而将信息发送出去。,信息传递中的障碍也是经常会出现的。,(3)信息的接收(收受),从沟通渠道和路径传来的信息,需要经过接收者接收并接受之后,才能达成共同的理解。信息的收受实际上包括了接收、解码和理解三个小的步骤。,(4)信息的反馈,只有通过反馈,信息发送者才能最终了解和判断信息的传递是否有效。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沟通都会伴

10、随着信息的反馈。,不出现反馈信息的沟通为单向沟通,反之为双向沟通。,信息源,编码,通道,解码,接受者,反馈,信息,信息,信息,信息,噪声,噪声,噪声,噪声,沟通过程,2.3 沟通的形式、渠道,正式沟通的形式与渠道,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依照组织结构进行的信息沟通。,从信息的流通方向来看,正式沟通可以有如下几条渠道:,(1)纵向信息沟通,即沿着组织的指挥链在上下级之间进行的信息沟通。它可以区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形式。,领导者,下属,下属,下属,领导者,下属,下属,下属,领导者,下属,下属,下属,(a)专制式领导,(b)放任式领导,(c)民主式领导,不同领导方式的信息沟通,(2)横向信息沟通,

11、这是指组织内部同一层次人员之间的沟通,亦称为平行沟通。这种沟通主要是为了促成不同系统(部门、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相互了解而运用的。,(3)斜向信息沟通,这是发生在组织内部既不同系统又不同层次的人员之间的沟通。斜向沟通对组织中的其他正式沟通渠道会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斜向沟通的沟通线路和传递时间会大大缩短。但斜向沟通容易在部门之间造成矛盾。,下行沟通,横向沟通,斜向沟通,上行沟通,组织的正式信息沟通渠道,以上横向沟通和斜向沟通都是脱离组织的指挥链而跨部门发生的。在一些严格、正规的机械式组织中,它们并不被承认是正式的、法定的沟通形式,因而常常亦被作为非正式沟通渠道来看待。,非正式沟通的特点和作用

12、,所谓非正式沟通,包括非正式组织内部的沟通和正式组织中不按照正式的组织程序而进行的沟通两种。,非正式沟通的特点是:,其信息传递的媒介和路线均未经过事先安排,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自发性。尤其在非正式组织中,成员间的社会交往行为主要采用这种非正式沟通渠道,各式传闻或小道消息就是其具体表现。,非正式沟通的主要优缺点是,信息传递速度快,但失真比较严重。,非正式沟通经常发生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中,但它也可用来辅助组织中工作关系的协调。对非正式沟通,组织的管理者宜采取一种“管理”的态度来进行引导和利用,以更好地扬其所长而避其所短。,2.4 有效沟通的障碍,(1)发送者障碍,(2)编码障碍,(3)沟通渠道障

13、碍,(4)接收者障碍,(5)反馈障碍,(6)认知障碍,2.5 有效沟通的实现,(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2)培养“听”的艺术。对管理人员来说,“听”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较好地“听”,也就是要积极倾听。,(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5)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6) 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企业内部的沟通以与命令链相符的垂直沟通居多,部门间、车间间,工作小组间的横向交流较少,而平行沟通却能加强横向的合作。这一方式对组织间沟通尤为奏效。,第五章 领导和激励,三、 激励,人的行为基本模式、

14、激励概念 人性的几种假设 经济人 社会人 自我实现人 复杂人假设 几种主要的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双因素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强化理论 激励的一般形式和实践,需要的概念,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包括对食物、水、空气等物质需要以及对归属、爱等社会需要。,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的需要。 动机要素:(1)决定人行为的方向(2)努力的程度 (3)坚持的水平。,3.1 人的行为基本模式、激励概念,需要、动机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需求,欲望,行为

15、,动机,需求的满足,人的行为模式,激励的概念,激励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员工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主动而自发地把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奉献给组织,从而确保组织达成既定的目标。,激励的过程,激励的过程,3.2 激励原理:人性的几种假设,经济人假设,人是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人的行为受经济因素的推动和激发,经济因素受企业控制,人在企业里处于被动的、受控制的地位。,基于这种假设所引出的管理方式是 :组织应以经济报酬来使人们服从和作出绩效;并应以权力与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及引导员工。,其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效率,完成任务。 其管理特征是订立各种严格的工作规范,加强

16、各种法规和管制。为了提高士气则用金钱刺激,同时对消极怠工者进行严厉惩罚,即采取“葫萝卜加大棒”政策。,社会人假设,早期人际关系论的思想。人是受社会需要所激励的,集体伙伴的社会力量要比上级主管的控制力量更加重要。,因此,领导者应该关心和体贴员工,重视员工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通过培养和形成员工的归属感来调动人的积极性。,自我实现人假设,人是自我激励、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的,要求提高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并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因此,只要把工作变得有意义、富有吸引力,足以引起员工的成就感,就不需要其他外来的激励,人可以在自我内在激励中,自动地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企业应当把人作为宝贵的资源来看待,通过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人的个性不断成熟并体验到工作的内在激励。,“成长之路”,复杂人假设,现实组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不能把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