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总务}气象依法行政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092856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31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总务}气象依法行政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行政总务}气象依法行政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行政总务}气象依法行政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行政总务}气象依法行政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行政总务}气象依法行政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总务}气象依法行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总务}气象依法行政(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象依法行政,XX市气象局 2015年1月30日,一、依法治国,1、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依法治国,2、依法治国总目标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

2、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一、依法治国,3、依法治国、执政、行政的区别,二、我国法律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者,国之利器,民之依托,二、我国法律制度体系,我国法的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宪法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是效力最高的法律。 第二层次是法律 它分为二类. 1、基本法律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主要规范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如刑法民法通则等 2、一般法律 由全国人民

3、代表大会常委会审议通过,主要规范某一领域的法律,也称专业或专门法律,如农业法、教育法、防震减灾法、气象法等。,二、我国法律制度体系,我国法的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三层次是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它在效力上要低于宪法和法律。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 第四层次是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规,只在其管辖的行政区域内发生效力。如安徽省气象管理条例、浙江省气象条例、等。,二、我国法律制度体系,第五层次是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制定发布的,

4、如由中国气象局制定出台的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 政府规章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在其管辖的行政区域内发生效力。如杭州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等。规章效力较低,只能作为判案参考。 另外,还有具有特殊效力的法律、法规,如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单行条例,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气象条例;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等。,三、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5、。,三、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 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 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等,三、宪法,宪法与法律的区别,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具有国家总章程的意义,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严格,陈小鲁:2013年10月7日,“文革的主要教训是什么,我原来以为是党内斗争,整错了人啊,四人帮啊,这可能都是原因,但后来想明白了,最根本的一条是:违宪。政策是多变的,不变的是法律。” “违反宪法,侵犯人权的非人道主义行为不应该以任何形式在中国重演

6、!否则谈不上人民幸福,民族富强和中国梦!我的正式道歉太迟了,但是为了灵魂的净化,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民族的未来,必须做这样道歉”,三、宪法,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三、宪法,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 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7、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三、宪法,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四、气象法律制度,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000年实施。气象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气象

8、事业步入了依法发展的轨道。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气象法为主体,气象行政法规(3条例)、地方性气象法规、部门规章(25部)、地方政府规章组成的气象法制体系。,全国人大、国务院1999年以来,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1999年,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0年,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2002年,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政策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

9、发2006 3号,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06年,安徽省人大、省政府1998年以来,法律法规,安徽省气象管理条例,1998年,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0年,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07年,安徽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条例,2014年,政策文件,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办发20116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意见皖政办20125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皖政办201326号,关于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意见皖政办秘2013202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气象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474号,2011

10、年,2012年,2013年,2013年,2004年,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徽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433号,2014年,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2000年),(2002年),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0年),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气象行政处罚办法及修订(1和19号令),气象行政复议办法(2号令),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4号令),气象预报发布与刊播管理办法(6号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7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24号令),施放气球管理办法(9号令),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25号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21号令),气象行业管

11、理若干规定(12号令),涉外气象探测和资料管理办法(13号令),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14号令),气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及修订(15和17号令),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16号令),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18号令),气象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23号令),五、气象法制体系,部门规章25部,气象行政处罚办法修订(19号令),气象法,六、气象法,8章45条,6个方面制度规定,六、气象法,第一章总则 立法的目的、依据、效力、适用范围、有关法定制度 1、立法目的 为了发展气象事业,规范气象工作;准确、及时地发布气象预报,防御气象灾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

12、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气象服务 适用范围:空间效力。领域:领陆(陆地、岛屿、领土延伸部分)、领水(内水、领海)、领空。管辖的其他海域:专属经济区(大陆架(200海里),六、气象法,2、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 A:明确了气象事业的性质:基础性公益事业 包括两部分 国家气象事业和地方气象事业。 B:将气象事业纳入中央和地方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六、气象法,2、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建设的地方气象事业项目,其投资主要由本级财政承担 D:明确气象台站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开展气象有偿服务。 (第四十二条规定,气象台站和其

13、他开展气象有偿服务的单位,从事气象有偿服务的范围、项目、收费等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依据本法规定。),六、气象法,3.管理体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象工作 B: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气象工作 C:对专业台站实施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D:国家对从事气象业务活动实行统一的气象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E:气象科学技术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气象信息产业等作出规定 4.涉外气象活动 A:主体:外国组织和个人(包括合资、合作) B:审批机关: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中国气象局第12号令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

14、 中国气象局第13号令涉外气象探测和资料管理办法,第二章 气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5.重要气象设施的规划 A:气象探测设施、传输设施、大型技术装备等 B: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组织重要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的编制,国务院批准。 C:重要气象设施建设规划调整、修改及批准制度 D:国家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制度 E:气象台站迁移审批制度 F:气象专用技术装备审查和气象计量器具的检定制度,中国气象局第14号令 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六、气象法,第三章 气象探测 6.气象探测资料的规定 A:气象主管机构的职责:应当进行气象探测的任务、适时向社会发布基本气象探测资料 B:其他从事气象探测的组织和个人汇交气象探

15、测资料方面的义务 C:气象信息资料交换:按照共享、共用原则,与从事气象工作的机构交换气象信息资料 D:海上钻井平台、航空器、船舶进行气象探测并报告气象探测信息。 E:气象探测资料保密的原则,中国气象局第4号令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六、气象法,7.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审批制度 A: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义务 B:禁止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C: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确实无法避免的实行审批制度。,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六、气象法,第四章 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 8.统一发布制度 A:各级气象

16、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按照职责发布公众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 B: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可以发布供本系统使用的专项气象预报。 C: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六、气象法,9.气象信息播发 A:广播、电视、报纸等安排专门时间或者版面、每天播发或刊登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B: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应当保证其制作的气象预报节目质量 C:媒体传播气象信息必须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并标明发布气象台站的名称 D: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支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中国气象局第6号令气象预报发布与刊播管理办法 中国气象局第16号令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六、气象法,第五章 气象灾害防御 10.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职责 A:政府职责: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并组织实施 B:气象主管机构职责: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