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指导复习课件时空分析研究报告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0088682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知识指导复习课件时空分析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高考地理知识指导复习课件时空分析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高考地理知识指导复习课件时空分析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高考地理知识指导复习课件时空分析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高考地理知识指导复习课件时空分析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知识指导复习课件时空分析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知识指导复习课件时空分析研究报告(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空分析 第1节 季节判断,目 录,知识整合 (3),触类旁通 (4),随堂训练 (12),返回目录,知识整合,一、四季的形成来自天文的信息提取 二、气候季节变化信息提取 三、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与季风环流的形成 四、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 五、来自水文现象的季节信息 六、来自自然景观的季节信息和不同季节自然资源的利用 七、生产生活的季节性 八、环境问题的季节特点,例1 右图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1)(4)题。,返回目录,触类旁通,(1)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2

2、)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 A.3040 B.4555 C.515 D.6070,返回目录,触类旁通,解析 第(1)题: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交点,地方时为5:30(12点之前,只能是晨线与该经线交点),说明Q点处于日出,由此可推出其昼长(125:30)213小时12时,昼大于夜,当地为夏半年,所以C项最符合。B、D项,5月和8月为南半球冬半年;A项,10月虽是北半球夏半年,但离秋分(9月23日,当天各地昼夜等长,昼均为12时)只差几天,昼长不至于增加近一个小时。 第(2)题:在备考中建议各位考生一定要关注我国北京、漠河等地夏至和冬至日的昼长。地方时为2:3

3、0(12点之前,仍然只能是晨线与该经线交点),说明Q点处于日出,由此可推出其昼长(122:30)219小时12时,昼远大于夜,说明当地纬度高是接近极昼夜的地方,所以,D答案符合。 第(3)题:9月近秋分(9月23),D项4月近春分(3月21),春秋分昼长12时,各地日出6:00,日落18:00,题目条件当地是低纬,周长变化应较小,也就是说日出日落在9月或4月昼长也应近6时和18时,B项17时和D项5时均差近1小时不符合。A和C项的判断相对较难,因为两项中时间和月份反映的季节是对应的,只能从题目条件说是低纬(低纬昼长近12时,赤道全年昼长均等于12时),说明日出近 6时,日落近18时,差距越小越

4、好。A项离18时差半小时,而C项与6时差一个半小时。 第(4)题:题目中强调6时、18时除外,而实际上只有 6时、18时这两种情况可选B项,即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从,返回目录,触类旁通,赤道到极点都可能出现。而其他时间则至少不可能出现在赤道上。且时间越接近12时或0时,其移动的范围越小,在12时和0时的时候,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移动范围就在极圈与极点之间了。,返回目录,触类旁通,答案 (1)D (2)D (3)A (4)D,如右图,深色线表示一年中每天16点Q点的分布情况,浅色线为14点的分布情况,由此可见,符合条件的Q点分布在南北半球两个区间。,返回目录,触类旁通,例2 下列人类活动与季节选择相

5、宜的是( ) A.长江截流夏季 B.黄河调水冲沙冬季 C.珠江口补淡压咸冬季 D.海河紧急泄洪春季,解析 通过水文现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季节变化。长江截流应该在水流速度小的冬季,黄河调水冲沙应该在水量大的夏季,海河紧急泄洪应该在水量大的夏季。,答案 C,一、单项选择题,返回目录,随堂训练,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返回目录,随堂训练,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 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 台风活动期

6、 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华北地 区干燥少雨 A. B. C. D.,答案 D,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据材料中可知,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结合图中可以读出“西太平洋副热带脊线”位于北纬25附近,由此可以推断锋面雨带位于北纬3033,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处于梅雨时节;此时的长江三角洲处于高压脊线的西北侧,应该吹偏南风;从图可以看出台湾海峡正好处于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华北地区此时干燥少雨。,返回目录,随堂训练,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 清明时节雨纷纷 黄梅时节家家雨 雨滴梧桐秋夜长 清风细雨湿梅花 A. B. C

7、. D.,答案 B,解析 考查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图中所示为雨带北进的5、6月份或是雨带南移的9、10月份。清明时节应在4月初,与题意不符合;梅花开放一般在冬末春初,也可以排除。该题有很多学生容易产生思维定式,而未将雨带南移考虑进去。,返回目录,随堂训练,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河流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答案 C,解析 图中所示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此处的河流主要以冰川融雪补给为主,因此最大径流量出现在8月份。,返回目录,随堂训练,5.图中废弃绿洲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越来越干旱 B

8、.人类过度开荒种地 C.冰川消融速度越来越慢 D.流域内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答案 D,解析 废弃绿洲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流域内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4.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 移的总趋势是( )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答案 A,返回目录,随堂训练,下图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点,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68题。,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是( ) 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答案 B,解析 南极附近是极昼,则北极附近为极夜

9、,此时北半球的俯视图如下图所示,原图中的M、Q、P三点对应着下图中的三点。图中M点的地方时为12时,P点与M点经度相差45,地方时应相差3小时,故P点的地方时为15时。,返回目录,随堂训练,7.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 A.55N B.65N C.75N D.85N,答案 C,解析 若为7月份,则此时北半球的昼夜状况与上图的情况正好相反,即上图的黑夜部分为白昼,白昼部分为黑夜。55N、65N在北极圈之外,与图示点所在的纬线不符,因而A、B不正确。4月份或9月初,85N纬线以内极昼,故D项不正确。7月份大约75N纬线以内的地区极昼(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大约8/月),故选C。,

10、返回目录,随堂训练,8.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答案 A,解析 此时的昼夜状况与第9题相似。Q点的经度为0,M点的经度45E,地方时为0时,北京的经度为116E,地方时为4时44分,因而此时正值北半球夏季。洛杉矶地区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所以森林火险等级在一年中最高,故选A。,返回目录,随堂训练,二、综合题 9.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解析 (1)理解题目中“灾

11、害最严重”应是因旱灾损失的粮食和旱灾面积在全国各大区中所占比重最大,即B和C是最高,由图中信息可知区B为32%,C为51%,均是全国最高。(2)区位于华北平原,春季我国东部的锋面雨带还没有到本区,因此,降水少;而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这里的太阳高度增大,气温回升很快,土壤水分蒸发旺盛,造成区春旱严重。夏秋季节锋面移到华北、东北地区,区处于副热带高压脊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返回目录,随堂训练,(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干燥,形成伏旱。(3)区是我国东北,这里有全国最大的

12、林区,由于干旱导致树林缺水,枯枝易燃,很容易引发森林大火。利用遥感技术可及时发现出火点的位置及火区范围,为迅速组织扑救提供可靠的资料。,返回目录,随堂训练,答案 (1)区 依据: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时空分析 第2节 空间定位,目 录,知识整合 (3),触类旁通 (4),随堂训练 (14),返回目录,知识整合,一、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要求 二、地理空间定位的基础 三、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

13、四、构建心理地图,建立空间概念,例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图像完成各题:,返回目录,触类旁通,返回目录,触类旁通,背景材料1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活动,特别是亚太地区的贸易活动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货运量的大幅增加导致越来越多的超大型船只被投入使用,这些船只因体积过大而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因此无法使用运河。10月22日巴拿马共有77.2万选民(占选民总数43)参加了投票,举行巴拿马运河扩建计划公决,并获得通过。巴拿马运河扩建将在2007年至2008年期间动工,工期为7至8年,总投资为52.5亿美元。 背景材料2 长期以来,东亚国家能源供应的70依靠穿越东南亚马六甲海峡的运输,全球每

14、年近一半的油轮都经过马六甲海峡。但是,这条能源生命线在运量、航线里,返回目录,触类旁通,程、安全性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海峡被认为是国际上最恐怖的海域,最近更是有很多国家担心恐怖组织会在这里发动袭击。而在泰国克拉地峡开凿一条亚洲的“巴拿马运河”,开辟第二条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则正成为各方普遍看好的选择。设想中的克拉地峡运河横贯泰南,全长120公里,宽400米,深25米,双向航道,耗时10年,工程费用将高达250亿美元。 (1)图中代表巴拿马运河的是(填代号) ,代表拟建中的克拉地峡运河的是 。 (2)当某海轮,自南向北通过B运河时,海轮的吃水深度将 ;自西向东通过D运河

15、时,海轮的吃水深度将 。,返回目录,触类旁通,(3)读“地理景观图”,试分析其最有可能是上图中那个运河的航运景象,并说明理由。 (4)经A处海峡进口石油的东亚国家主要为 、 、 ;试分析克拉地峡运河建设的区位条件。 (5)假如我国“科学三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应邀从青岛出发,参与对墨西哥湾、波罗的海、地中海、波斯湾的国,返回目录,触类旁通,际联合考察后回国。要经过图中的运河或海峡,请你拟定比较合理的航行线路,其依次经过的运河或海峡先后顺序为 (填代号)。同时请你为该次科学考察拟定1个课题,并举例说明在考察中应用到的现代地理技术: 课题: ; 现代地理技术的应用举例: 。,返回目录,触类旁通,

16、解析 通过经纬网及海陆分布特征,建立一幅“心图”,培养牢固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是解答许多地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重视对地理问题的发现和自主探究能力、对地理景观图的分析能力考查,是地理高考表现出的新特点之一。 通过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特征,ABCD依次定位为,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其中巴拿马运河是典型的船闸式运河;再联想相关运河或海峡所沟通的海域及其盐度特征、气候特征等;对运河区位条件的分析,可以从有利和不利,投入与产出等层面展开,材料中有的已经给出了相关信息。地理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GPS、RS、GIS,在资源调查、环境污染、救援等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并可以进行定位、导航、模式分析等。,返回目录,触类旁通,答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