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基础知识39794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0041741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基础知识39794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糖尿病基础知识39794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糖尿病基础知识39794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糖尿病基础知识39794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糖尿病基础知识39794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基础知识3979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基础知识39794(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概念 糖尿病临床表现 糖尿病分型 糖尿病流行特点和可能原因 糖尿病确诊标准 糖尿病病程发展过程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用药 相关生化指标 基础常识,正常的葡萄糖代谢,王海燕主编.北京大学医学教材内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P1108,前言,葡萄糖代谢调节糖代谢的激素,前言,慢性 高血糖,长期损伤造成 功能缺陷、衰竭,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可并发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损伤,病情

2、严重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1型糖尿病 a)免疫介导 b)特发性 2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a) 胰岛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b)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c)胰腺外分泌疾病 d)内分泌病 e)药物和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f)感染所致 g)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h)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4、妊娠期糖尿病(GDM)包括糖尿病妊娠和妊娠期IGT 以上症状即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糖尿病分型,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起病急,症状明显且重,可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2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和老年人,多为肥胖体型,起病缓慢,症状较轻。

3、1. 多尿 血糖升高后,大量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引起渗透性利尿而多尿。每日尿量可达210L。 2. 多饮 因多尿失水而口渴、多饮。 3. 多食 由于葡萄糖不能被机体充分利用而随尿排出,机体热量来原不足,患者常感饥饿,导致易饥多食。 4. 消瘦 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蛋白质分解增多,代谢呈负氮平衡,因而患者逐渐消瘦,疲乏无力,加之失水,体重明显减轻。 以上症状即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糖尿病临床表现,糖尿病流行特点,IDF(06)数据:糖尿病患者人数TOP10国家(患者年龄2079岁),目前:中国以确诊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9200万,高危人群已经达到2亿。,2型糖尿

4、病的危害 糖尿病并发症累及全身,危害巨大,患者每月消费药物费用: 经济条件优越的每月费用500-1000之间,经济条件差的每月在200-400之间 住院花费,每年住院一到两次,医保花费需要1500-2000元,农合花费需要1500-2000元,未报销之前需要垫付的钱应该在500010000之间 糖尿病患者为了寻找偏方治疗或者是被骗消费,一次性消费也可1000元,物联网跟踪,物联网跟踪乐活式养生平台,2型糖尿病治疗路径(传统VS整合),糖尿病诊断,糖代谢分类,血糖值为mmol/L,IFG或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糖尿病诊断,糖尿病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的自然进程,糖尿病并发

5、症累及全身,危害巨大,糖尿病患者会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大大增加患者致残致死危险,卒中,一、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 1. 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非磺脲类) 2. 双胍类 3.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4. 噻唑烷二酮类 二、胰岛素 1、超短效胰岛素 2、短效胰岛素 3、中效胰岛素 4、预混胰岛素 5、长效胰岛素,糖尿病用药,(一)磺脲类口服降糖药 1. 代表药物 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 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 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美脲(亚莫利). 2. 作用机理 磺脲类降糖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而发挥降糖作用。 3. 适应症

6、 适用于2型糖尿病特别是非肥胖血糖升高者。 (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1. 代表药物 瑞格列奈(诺和龙) 、那格列奈(唐力) 2. 作用机理 也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此类药物的特点为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3. 适应症 适用于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及减轻体重均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促胰岛素分泌剂,1. 代表药物 二甲双胍(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缓释片;苯乙双胍(降糖灵) 2. 作用机理 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而降低血糖。 3. 适应证 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的患者,用饮食和运动疗法效果不理想者;单用磺脲类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可联

7、合双胍类药物。,口服降糖药-双胍类口服降糖药,1. 代表药物 阿卡波糖(拜唐苹、卡博平); 伏格列波糖(倍欣) 2. 作用机理 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3. 适应症 (1)2型糖尿病。 (2)血糖较高、单独使用本药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 (3)降低糖耐量减低者的餐后血糖。,口服降糖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1. 代表药物 罗格列酮(文迪雅);吡格列酮(艾可拓、卡司平) 2. 作用机理 主要通过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3. 适应症 2型糖尿病;尤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患者。,口服降糖药-噻唑烷二酮类口服降糖药,1、超短效胰岛素:包括

8、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笔芯、特充)和赖脯胰岛素(优泌乐), 皮下注射后起效时间1020min,最大作用时间为注射后13h,降糖作用持续35h, 需注意的是用药10min内应进食碳水化合物,否则易致低血糖。2、短效胰岛素: 动物来源的普通胰岛素 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R(笔芯、注射液)、优泌林R(笔芯、注射液)、甘舒霖R(笔芯、注射液)、万苏林(笔芯、注射液)。 皮下注射后0.5h内起效,13h达峰,作用持续时间大约8h。短效胰岛素一般在餐前30min皮下注射,进餐时间提前易导致血糖控制不佳,若延后则易发生低血糖。,胰岛素-超短效、短效胰岛素,3、中效胰岛素: 又称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指将胰岛素混合到锌

9、和鱼精蛋白磷酸缓冲液中, 动物来源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N(笔芯、特充)、优泌林N(笔芯、特充)、甘舒霖N(笔芯)、万苏林N。 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缓慢平稳释放,平均1.5h起效,412h达峰,作用持续时间1824h,致低血糖的风险较短效胰岛素小,一般与短效制剂配合使用,提供胰岛素的日基础用量,与短效胰岛素配合使用时多在晚上注射。也有单独使用的,多分为早晚两次注射。,胰岛素-超短效、短效胰岛素,4、预混胰岛素:指含有短效和中效胰岛素的混合物,包括诺和灵30R( 30%的短效R和70%中效N胰岛素);诺和灵50R(含50%的短效R和50%中效N胰岛素);优泌林70/30(含7

10、0%中效N和30%短效R胰岛素);甘舒霖30R( 30%的短效R和70%中效N胰岛素)万苏林30R( 30%的短效R和70%中效N胰岛素);诺和锐30(笔芯、特充)(含超短效的门冬胰岛素和与精蛋白结合的结晶门冬胰岛素的双相混合物),优泌乐25(25%赖脯胰岛素,含75%中效N)等。制剂中的短效成分起效迅速,可以较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中效成分缓慢持续释放,主要起替代基础胰岛素分泌作用。5、长效胰岛素:即甘精胰岛素(来得时,长秀霖),皮下注射后可24h保持相对恒定浓度,无明显峰值出现。一般为每日傍晚注射,起效时间1.5h ,作用可平稳保持22h左右,胰岛素-超短效、短效胰岛素,糖尿病患者报告单解读(

11、病志信息),糖化血红蛋白 尿糖 胰岛素释放实验 C肽释放试验 肾功 尿微量白蛋白 尿蛋白加号 24小时尿蛋白 血脂 肝功 血压 血尿酸,a)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液中和葡萄糖结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 b)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过去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 c)非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为4-6%; d)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e)如果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待续性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12、 f)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态较为平稳,已经达到标准,每年至少应该接受2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如果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患者,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平均血糖水平的相关关系,参考值:定性:阴性(正常) 定量:每24小时小于28毫摩尔或05克。 尿糖浓度为0.10.8mmol/L(毫摩尔每升)或115mg/dl(毫克每100毫升尿) ()无糖; ()极微量,5.5mmolL; ()微量,27.8mmolL; ()少量,27.855mmolL; ()中等量,55.0111.1mmolL; ()多量,111.1mmolL

13、。 尿糖(UGLU):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含有微量的葡萄糖,尿糖定性检查呈阴性。当血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160180mgdl)时,肾小管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回吸收,尿糖增高呈阳性,临床用“”号表示。一般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况,但尿糖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有时与血糖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当病人有肾小动脉硬化等肾脏疾病时,由于肾糖阈增高,病人尽管血糖很高,尿糖却往往阴性;再如,-妊娠期妇女肾糖阈往往减低,尽管血糖不高,尿糖也可呈阳性。因此,尿糖结果仅供参考,而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尿糖,临床意义:胰岛素释放试验是用于检查胰岛功能的试验。通过此试验可以将糖尿病分为I 型糖尿病(

14、胰岛素依赖型)与II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型糖尿病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或缺乏,胰岛素治疗有效:II型糖尿病,胰岛素含量可能正常或稍低。 胰岛素与C肽释放试验有助于了解胰岛B细胞功能(包括储备功能),对糖尿病的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正常人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20U/ml,口服100g葡萄糖后3060min达最高峰,约810倍于基值,3h可恢复至原水平; 肥胖者(非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浓度较正常人高,约45min达最高峰,胰岛素浓度达250U/ml以上,3h后不能恢复正常; 参考值:空腹:20.0(+-)13.58U/ml(1U=0.04ng) 一小时:102.76(+-)4

15、9.9U/ml(最大量) 二小时:76.52(+-)41.67U/(20U/mo) 三小时:44.93(+-)30.88U/ml,胰岛素释放试验,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稍低于正常,服糖后90120min才出现高峰,但低于正常;2型糖尿病肥胖者空腹血浆胰岛素高于正常或正常,服糖后2h才达高峰,较正常者明显增高,但较相应体重肥胖而非糖尿病者为低。 如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低,服糖试验后仍很低,说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常见于1型和2型糖尿病晚期; 如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口服葡萄糖刺激后升高迟缓,提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常见于2型糖尿病肥胖者。空腹血浆胰岛素稍低于正常或稍高,服糖后升高

16、延迟,且低于正常,常见消瘦或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 C肽和胰岛素一样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产物,从胰岛素原裂解而来,每生成一个分子胰岛素就同时放出一个分子C肽,所以C肽的量反映体内胰岛素的量,C肽释放试验与胰岛素释放试验意义相同。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无法测定自身产生胰岛素水平,测定C肽可得知自身胰岛素能力,不受注射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释放试验,由于胰岛细胞在分泌胰岛素的同时也等分子地释放C肽,所以C肽的测定可以更好地反映细胞生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参考值 空腹C肽0.4nmolL(1.00.23ngml), 峰时在3060min,峰值达基础值的56倍以上。 临床意义: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细胞大量破坏,C肽水平低,对血糖刺激基本无反应,整个曲线低平; 2型糖尿病C肽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服糖后高峰延迟或呈高反应。 C肽测定还用于指导胰岛素用药的治疗,可协助确定病人是否继续使用胰岛素还是只需口服降糖药或饮食治疗。,C肽释放试验,1、肌酐 a)正常范围:男 5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