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018479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高中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高一语文课文孔雀东南飞叙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动人的爱情悲剧,情节波澜曲折,主题鲜明感人,影响深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 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2. 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3.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教学设想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诗中人物的对话极

2、富个性,拟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进而理解全诗主旨。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简介乐府诗,简介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2. 初读全诗,把握全诗情节。教学过程一. 导入谁记得,木兰诗选自何处?提示:北朝民歌。师:单元知识短文指出:“两汉及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古乐府民歌是文学史上的珍品,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齐名,与之并誉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这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叙事诗有相对完整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什么叫乐府呢?乐府诗是指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

3、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进行典礼和宴会上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本。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袭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二. 初读1. 圈画出读不准字,不理解的词及古今异义的词。2. 找出文中的十九个“相”字。(只作上记号,备用)3. 标出全诗各自然段序号。4. 对照小序及书下注释读懂全诗。三.把握情节1.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诗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结果吗?例:东汉北朝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官焦仲卿之妻被焦母休后拒婚不嫁与仲卿双双殉情。2. 本诗共有33个自然段,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

4、情节,请按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理清全诗情节。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第(1)段(2)段 开端第(3)段(12)段 发展第(13)段(22)段 再发展第(23)段(32)段 高潮、结局(33)段 尾声(此时学生如未将第1自然段单独列出,教师不必强加,待到最后研读时再解决第1自然段的起兴问题。)3. 师:请为每部分(包括每部分内的层次)拟一小标题。生甲:“兰芝自诉”“兰芝遣归”“兰芝拒婚”“兰芝殉情”“合葬化鸟”生乙:我补充一些小层次的标题:兰芝自诉兰芝拒婚刘焦殉情合葬化鸟生丙:我拟的标题是:自诉;乞母;遣归;辞母;泣别;拒媒;逼嫁;死别;殉情;化鸟四. 朗读全诗(教师大声带读,学生跟读)注意读准:

5、箜篌、襦、葳蕤、蹑、玳瑁、 、誓(愆)便(pin)言、否(p)泰、鹄、幡、骢、赍、鲑五. 同桌互译老师译前提示一:正确理解“公姥”(偏指“姥”)、“作息”(偏指“作”)、“父兄”(偏指“兄”)、“父母”(偏指“母”)、“弟兄”(偏指“兄”)等偏义复词。揣摩的窍门是根据句意、文意理解偏指义。提示二:注意有些词的古今意义差别。如:“自由”,今义为“自由自在”,古义为“自作主张”;“可怜”,今义为“值得同情”,古义却可作“可爱”讲;“却”今为转折连词,古义却有“退”,“回头”义;“要”今义为“需要、要求”,古义却可作“约定”讲;“适”今义为“适合”,古义有“刚才”义;“劳劳”今不用,古义作“怅惘若失

6、”讲;“奄奄”今义作“气息将绝”讲,古义却可作“暗沉沉”讲。教师巡回答疑。六. 作业课后整理本诗中“相”、“谢”、“见”、“迎”、“自”、“适”的用法。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 学习本诗所用的铺陈、比兴表现手法。2. 了解本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3. 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诗塑造人物的手段。 高中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二)一、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二、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

7、突和曲折情节。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三、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四、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五、2课时六、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以情感朗读贯穿课堂始终,进行“读中品,品中读”。(一)、导语设计: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的世界。(二)、解题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

8、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3、师生共同勾画刘兰芝自述身世的语言片段,一起深情朗读和品味。(1)“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个别朗读,点评)读后思考:刘兰芝不愿意离开焦仲卿,但为何自求遣归?你看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

9、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2)“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两位学生分别读出兰芝与焦母告别时的不同语言,接着由同学品味前后语气上的差异。)思考:从兰芝与焦母告别的话语中你读出了她怎样的性格?明确:人物自身的言行和思想是高度统一的。从品读中,我们看到了漂亮能干、勤劳善良、果断坚决、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举止得体的兰芝。(3)品读遣归之后兰芝与刘兄的对话。夫妻誓别”这一情节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明确:有两个作用:首先,它再次强调了这对新婚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非是己愿,而是逼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俩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

10、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如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段落。?(三)、小结(四)、作业:1、课后深入朗读,分析人物性格。2、.总结文章中的重点字词。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为兰芝和仲卿设计人生。教学过程:(一)、从诗的小序切入,弄清作品主人公兰芝和仲卿走过了怎样的人生之路。探究问题:1、小序为什么称刘兰芝为刘氏?明确:兰芝处在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时代,其姓名可以淡化。但女性如果处在家长的地位上,便可对这个家庭的一切发号施令。所以兰芝是生活在一个歧视女性的以家长为核心的礼教社会中。2、序言中有3个“之”,分别由

11、“逼”“闻”“伤”引出,这里的3个“之”个指代什么?3个动词各起什么作用?明确:概括情节:被逼回家逼她再嫁以身殉情得闻自缢时人哀伤而想出浪漫结局。“遣”“逼”是悲剧的起因。“闻”说明仲卿一直抱有幻想,直到悲剧发生才以死抗争。“伤”点出了悲剧的社会意义。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二)、抓住诗歌所叙兰芝和仲卿人生命运的关键处进行设计,来理解“社会环境

12、、人物性格、悲剧命运”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这一悲剧意义的理解。探究问题:1、刘兰芝是否可以屈从焦母,请求焦母留下自己?明确:焦母驱遣兰芝的最大原因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尽管兰芝有“精妙世无双”的美丽,有“能织素,学裁衣”的本事,有“弹箜篌、诵诗书”的素养,有“鸡鸣入机织,三日断五匹”勤劳,但焦母就是看不惯她的“举动自专由”,她再美丽、再勤劳也是白搭。还应当明确:一则焦母已作决定,她要维护“家长”的权威就不会顺从兰芝的意愿;二则若兰芝屈从焦母,她的刚强的性格便不复存在,便不再有文学作品中的“这一个”。2、焦仲卿是否可以脱离焦母而带兰芝另立门户?明确:在当时以“忠孝”为社会核心的道德体系

13、中,焦仲卿违背焦母就意味着背上“不孝”之罪,他毫无疑问会失去“府吏”之职,从而也就失去另立门户之根基;如果脱离焦母不仅会受到社会谴责,而且可能会坐牢,也得不到幸福。所以,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钳制着他们的自由与幸福。3、焦仲卿是否可以听从焦母直接赶走兰芝了事?明确:按照焦母为儿子设计的人生,休掉兰芝,自然是遂了母亲的愿,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仲卿就不复存在了。他的忠诚已经到了“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地步,焦仲卿不是薄情之人,也不是逆来顺受之人,他在那个时代作出的反抗与牺牲也是非常动人的。4、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这与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要求学

14、生体味一下兰芝此时的心理。?明确:兰芝这样做,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兰芝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辑的发展。因为她对阿兄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议吃人的封建势力。所以表面上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成竹在胸的表现,我们从兰芝的突然允诺中已预感到要发生非常事件了。?5、研习“高潮”部分?仲卿闻听兰芝再婚,赶来相见,要求学生集体朗诵“府吏闻此变自挂东南枝”这一部分,体会两人的生死爱情,讨论:兰芝和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么?明确:二人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很决绝。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是对爱情忠贞却使他也富有叛逆精神。?6、研习“尾声”部分?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这一部分。?提问: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象这样的结尾,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如梁祝中的“化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