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备课计划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990811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71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备课计划 (2)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备课计划 (2)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备课计划 (2)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备课计划 (2)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备课计划 (2)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备课计划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备课计划 (2)(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备课计划主备人: 审核人:单元名称 乡情友情 课时数备课时间 授课起止时间单元教学内 容本组课文由三首唐诗组成,皆为七言绝句,千古佳作。表达古诗里的故事单元教学目 标1.通过关键词来体会诗句的含义2.借助联想、想象、描绘等方式,促进对故事的理解。3.通过改编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单元重点难 点1.通过关键词来体会诗句的含义2.注重联想、想象将古诗的故事叙述生动。单元知识要点集结借助联想、想象、描绘等方式,促进对故事的理解。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 4-1 回乡偶书” 总课时 第 1 课时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3 个字。2、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3、懂得热爱家乡。教学重点难 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 二、初读感知1、范读回乡偶书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3、认读生字:客 何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5、质疑并适时解疑。6、看图试着说说回乡偶书 这首诗的大意。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教学过程7、我会说: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家乡,直到老了

3、才回来。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们( )地问:“ ( ) 。”三、朗读,并试着背诵:四、指导写字:音 客 何先观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后评一评。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回 乡 偶 书贺知章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乡 音 无 改 / 鬓 毛 衰。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 4-1 回乡偶书” 总课时 第 2 课时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3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3、懂得热爱家乡。教学重点难 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4、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一、查检复习1. 指名认读生字。2. 朗读课文。二、精读理解、朗读感悟1、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 小组读、展示读)(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第二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第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奇。)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三、实践活动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

5、。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四、拓展活动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回 乡 偶 书贺知章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乡 音 无 改 / 鬓 毛 衰。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 4-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总课时 第 1 课时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教学重点难 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

6、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齐读课题两遍。师范读。(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生齐读全诗。二、解题。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1.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2. 忆:想念,思念。3. 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 3)王维(701 761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

7、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四、读懂全诗。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1、独在异乡为客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2、每逢佳节倍思亲每:每当。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

8、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 ?(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 y):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五、总结。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板书

9、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 4-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总课时 第 2 课时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教学重点难 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教学过程一、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

10、就更加思念亲人。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二、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考: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

11、静夜思”)注意带点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倍:格外;加倍、更加。(我单独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三、练习:1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2如果你没有亲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当作王维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阳登高了,会对身处外地的王维哥哥说些什么话,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呢?四、总结。谁愿意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12、少一人。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 4-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总课时 第 1 课时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4、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难 点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 1 歌星、演员、运动员,你喜欢哪些人?诗人、作家、科学家,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 你们想知道老师崇拜的名人是谁吗? 2、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交流收集

13、的资料 师:诗仙李白、酒仙李白,侠客李白,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课件出示课题)二、读懂诗题 、齐读题目 读准“孟浩然、广陵”,强调“孟”的第一笔是横撇。指导写“孟”字。 、个性化读题 自由读题,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着重读那个词。 指名读,点明是送别诗, 相机交流黄鹤楼、孟浩然、广陵的相关资料。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题目呢? 同学们自已再读一遍题目吧! 3、 古代交通不方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成了一种习俗。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

14、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或三名一别。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一样的潇洒飘逸,一样的诗才出众,互相仰慕,相间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遍题目吗?(生再读题)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步: (出示卡片)“读通诗句” 三、读通诗句 1、自由读,强调读准音,认清形。 2、指名读,检查“辞”的读音,读准 “孤帆远影”。 3 指导读出诗的节奏感:二二三节奏、四三节奏 四 理解诗意,体验诗情。 理解诗意 先借助注释,自己学一学,再把你读懂的句子说给同桌听; 交流自学所得。 重点词能帮助我们理解诗句,你能说出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想说哪个都行。 五、 小结 (音乐:送别)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老师整理了一部分离别诗送给同学们,喜欢的话读一读,比一比,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广陵依依惜别 烟花三月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 4-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总课时 第 2 课时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1 理解诗句的含义;2 体会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