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塔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990645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塔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冬塔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冬塔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冬塔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冬塔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塔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冬塔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姓名:_ 班级:_ 得分:_ _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 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皲裂(jn) 横柯(k) 骈死(bng) 匿(n)名 B. 吝情(ln ) 绮绣(q ) 黔娄(qin)黝黑(yu)C. 沃灌(w) 衔觞(shng) 戾(h)天 炽热(ch)D. 媵人(tng) 缥(pio)碧 寥落(lio)广袤(mo) 2、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2 分)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衔觥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C既

2、加冠,益暮圣贤之道。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屦行深山巨谷中。3.选择下列加点词使用恰当的一项(2分)( )A.当福楼拜激情演说完之后,佐拉就抑扬顿挫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B 冬塔中学的教室整洁、明亮、广袤无垠 。C.很多人都想一睹托尔斯泰的风采,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D.星期天,我在解放碑看到一个满脸污垢、头发蓬乱的乞丐,他真是器宇轩昂。4、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至舍(学舍,书馆) 容臭(气味,臭味)B铁未销(销蚀) 把酒(端起)C期在必醉(期望) 甚箭(快)D 戾天(至,到) 何许人(处所

3、)5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A 、四支僵劲不能动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同舍生皆被绮绣D、策之不以其道6、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译文:环绕四周都是萧条的景色,不能遮蔽大风和烈日。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文: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7、阅读名著,完成填空。(3 分)_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4、名人传作者:_,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小说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_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8请你参照画线的文字,展开联想想象,仿写一个句子。(2 分)母亲得知我生病,忽匆匆赶到我的病床前。我微微睁开双眼,发现母亲正慈祥地看着我,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那是晨曦对娇花的沐浴,那是春风对碧水的轻抚,那是_。9名句积累(15 分)(1)_,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2)千里马常有,_。马说(3)赤壁中诗人接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_,_。(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现在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客

5、观规律的句子是_,_。(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主旨句:_;_。(6 水调歌头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表达乐观旷达、与亲人共勉的名句是_,_。(7)清代胡仔评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意思是这首词的成就空前绝后,可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诗句“ , ”来形容。(8) ,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9)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总说富春江特点的句子是:_;_。二、阅读理解(40 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问题。(8分)(甲)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6、。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乙)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

7、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摘自呐喊?自序10(甲)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2分)A 。 B 。11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 )(2分)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对噪音特别反感。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12从(乙)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2分)13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以 为主,(乙)段以 为主(2分)(二)五柳先生传(9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

8、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4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 (朝代)的 ,他是 诗派的代表诗人。(3 分)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

9、却时常以文自娱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16、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_。(2 分)17、文中最能够概括五柳先生的品格的句子是_。(2 分)18、全文表现了先生怎样的品质? _(2 分)(二)送东阳马生序(13 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10、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无从致书以观 ( ) 援疑质理 ( ) 烨然若神人 ( ) 色愈恭,礼愈至 ( )20.翻译句子为现代汉语。(4 分)(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

11、无慕艳意。2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2 分)22.作者在求学过程中付出了无比的艰辛,其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试结合今天学习环境,谈谈你的体会。(3 分)(三)握住母亲的脚(节选) 春 华(10 分) 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

12、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

13、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23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2 分)2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 )A文中划线的(A)句和(B)句中的两个加点词语“理解”的含义相同。B“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是比喻句,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神对儿女的教育作用之大。C第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了伏笔。D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25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3 分)答26、“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答: 三 作文(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