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岭山基础资料汇编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41MB
约19页
文档ID:13987767
大岭山基础资料汇编_第1页
1/19

Green Space System Plan of DaLingShan Town in DongGuan City 东莞市大岭山镇绿地系统规划 (2006~ 2020) 基础资料汇编 I 目 录 第一章 城市概况 ........................................................................................ 1 第一节 自然条件 ............................................................................................................................. 1 第二节 经济及社会条件 .................................................................................................................. 2 第三节 环境保护资料 ..................................................................................................................... 6 第四节 城市历史与文化资料 ........................................................................................................ 7 第二章 城市绿化现状 ................................................................................ 9 第一节 绿地及相关用地资料 .......................................................................................................... 9 第二节 技术经济指标 ................................................................................................................... 15 第三章 管理资料 ...................................................................................... 17 第一节 管 理机构 ........................................................................................................................... 17 第二节 人员状况 ........................................................................................................................... 17 第三节 资金与设备 ....................................................................................................................... 17 第四节 城市绿地养护与管理情况 ................................................................................................ 17 Green Space System Plan of DaLingShan Town in DongGuan City 东莞市大岭山镇绿地系统规划 (2006~ 2020) 基础资料汇编 1 第一章 城市概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大岭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南部,东临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南接深圳 、 东莞市长安镇 ,西连 虎门镇和厚街镇,北接东莞市南城区和寮步镇。

处于新城市中心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之间,总面积 110 平方公里 大岭山镇是东莞市交通发达的城镇之一镇内有莞长路( 107 国道莞城 ~ 长安段)、石大一级公路(石龙 ~ 大岭山)以及厚大路(厚街 ~ 大岭山)莞深(东莞 — 深圳)高速公路穿过城镇东北部,并留有出入口东莞市规划常虎高速公路横穿本镇南部,与厚 大路和石大路相交大岭山镇西至广州 70 公里,至虎门太平港口 25 公里,北至石龙火车站 30 公里,东南至深圳宝安机场 30 公里,区位交通条件优越 二、地质地貌 大岭山镇南面、西南面以及西北面等边缘地带,分布着海拔 100~ 530 米之间的山岭数百个,其中以马鞍山、莲花山、大岭山、飞鹅岭等为主要山峰,峰峦起伏、连绵不断,构成占全镇总面积 25%的西南和西北部山地中部至东北缘为丘陵,分布着海拨 100 米上下的山丘,山丘之间为冲积而成的梯级旱地或水田,面积约占全镇的50%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三、气候 东莞市属亚热带 季风气候 ,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 1996~ 2000 年,年平均气温为 23.1℃ 最暖为 1998 年,年平均气温为 23.6℃ ;最冷为 1996 年, 年平均气温为 22.7℃ 。

一年中最冷为 1 月份,最热为 7 月份年极端最高气温 37.8℃ (出现在 1999 年 8 月 20 日),年极端最低气温 3.1℃ (出现在1999 年 12 月 23 日)日照时数充足, 1996~ 2000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873.7 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 42%其中, 2000 年,日照时数最多,达 2059.5 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 46%;最少 是 1997 年,仅有 1558.1 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 35%一年中 2~ 3 月份日照最少, 7 月份日照最多雨量集中在 4~ 9 月份,其中 4~ 6 月为前汛期,以锋面低槽降水为多 7~ 9 月为后汛期,台风降水活跃 1996~ 2000 年年平基础资料汇编 东莞市大岭山镇绿地系统规划 (2006~ 2020) Green Space System Plan of DaLingShan Town in DongGuan City 2 均雨量为 1819.9 毫米最多为 1997 年,年雨量 2074.0 毫米;最少为 1996 年,只有1547.4 毫米。

常受台风、暴雨、春秋干旱、寒露风及冻害的侵袭 四、水文 黄沙河为大岭山镇 的 主要河流,集水面积达 75 平万公里,年径流量 3500 万立方米沿岸分布着海拨15~ 30 米之间的埔田,上游 修建有长湖水库、金鸡咀水库、老虎岩水库、马山水库,年总库存水量达 l030万立方米,是大岭山镇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 同沙水库是东莞市境内一个大型水库,水库是寒溪河的源头,集雨面积 100 平方公里 ,水域面积达 5平方公里,总库容量为 6520 万 立方米 ,正常库容量为3260万 立方米 ,金鸡咀水库总库容量为 360万 立方米 ,正常库容量为 324 万 立方米 ,老虎岩、尖岗、长湖水库总库容量为 1340 万 立方米 表 1— 1 大岭山镇湖泊(水库)现状一览表 名称 位置 集雨面积( 平方公里 ) 水位(米 ) 最大泻流量 (立方米 /秒 ) 最大流量 (立方米 /秒 ) 小 (一 )型 长湖 水朗村 4.7 65.5 73 1.7 金鸡咀 大片美村 4.8 111.7 44 2.6 老虎岩 大环村 2.8 55.9 23 1.5 大王岭 大王岭村 1.6 52.2 54 1.5 大坑洞 大塘村 1.7 61.6 17.5 1.5 小 (二 )型 大水沥 水朗村 1.4 113 1.5 马山 百花洞村 1.8 108.8 1.5 石槽坑 颜屋村 0.8 57.3 0.05 新崖坑 杨屋村 0.6 67 0.1 枫树坑 杨屋村 0.8 47.8 0.15 (资料来源:大岭山镇水利办) 五、植被状况 由于地处山区丘陵地带,水果林木、野生动植物以及矿产资源丰富。

其中水果主要有荔枝、橙、柑、桔、龙眼等,其中以荔枝最为著名林木主要有松、苦楝、樟木、乌桕、榕、荷木、木香等品种,其中木香为本地特产矿产资源主要有硫铁矿、陶土、花岗岩、片麻岩、腐殖酸土等 第二节 经济及社会条件 一、历史沿革 据考古发现,原始社会晚期新石器时代( 1 万年前 ~ 4000 年前)大岭山镇域内已有人类过着狩猎的流动生活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 357 年),宝安县改为东莞,县治从南头迁到涌(今莞城),将原南头宝安县改为东莞郡治,大岭山属东莞明万历长湖水库 同沙水库 Green Space System Plan of DaLingShan Town in DongGuan City 东莞市大岭山镇绿地系统规划 (2006~ 2020) 基础资料汇编 3 元年( 1573 年),东莞县分为新安县(即今宝安县,县治在南头)和东莞县,大岭山仍属东莞县民国 23 年( 1934 年),大岭山属东莞县第七区;民国 35 年( 1946 年),大岭山属东莞县第三区建国初,大岭山属于东莞县第二区; 1953 年属第三区 1957年成立大沙大乡, 1958 年大沙大乡并入寮步大乡,成立寮步人民公社。

1961 年 6 月由寮步公社分出大岭山人民公社 1979 年,大岭山人民公社将原 14 个大队调整为 22个大队 1983 年,大岭山公社改称为大岭山区,设区公所; 1984 年,将大队改称为乡,成立乡 人民政府 1986 年 11 月,撤区建镇,成立大岭山镇 人民 政府,将原来的22 个乡 人民 政府改为 22 个村委会及大岭山圩镇管委会 二、行政区划 大岭山镇镇域面积为 110 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为 94.89 平方公里,其余 15.11平方公里划归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下辖 1 个居委会和 22 个村委会, 22 个村委会分别为太公岭、大塘朗、下高田、连平、鸡翅岭、马蹄岗、金桔、农场、元岭、大沙、百花洞、大塘、水朗、杨屋、矮龄冚、大岭、颜屋、大片美、梅林、新 塘、旧飞鹅、大环 三、人口现状 大岭山镇 2005 年户籍人口 40682 人,外来暂住人口 178904 人,总人口 219586人 (资料来源 : 大岭山 镇 统计办) 四、经济发展 1.国民经济生产总值 全镇已经形成一个以电子电器、家具制作、纸品印刷为骨干行业、五金、塑胶、机械、服装、皮具等行业共同发展的工业群体。

2005 年大岭山镇全镇国内生产总值 55.26 亿元,同比增长23.5%,工农业总产值 59.52 亿元,同比增长 24.5%,其中工业总产值 58.36 亿元,同比增长 25.3%镇本级财政收入 7.7 亿元,同比增长 30.1%;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 3.18 亿元,同比增长 49.3%;各项工商税收 6.03 亿元,同比增长 33%银行各项存款余额 54.03 亿元,同比增长 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