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天津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713176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天津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天津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天津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天津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天津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天津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天津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是加快实施“三步走”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加快建设滨海新区的关键时期。我市科技发展要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加强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此,根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津政发20067号)和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编制本规划。一、“十五”科技发展回顾“十五”以来,天津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紧紧围绕“三步走”战略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组织实施了33个科技专项和6个科技工程,共落实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0项,其中科技攻关计划项目562项、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765项、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98项,加快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步伐,推动了产业技术和结构的升级,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一)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国家公布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显示,自1995年以来,我市科技综合实力一直保持全国前列,近四年连续位居第三。2001年至2004年的四年中,我市累计获得

3、国家科技项目资助经费达6.5亿元。建成了一批有影响的国家级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在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生物芯片、中药现代化、纳米材料、绿色电池、电动汽车、水资源及综合利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领域形成了较明显的科技优势。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两院院士由2000年的20位增加到2005年的31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4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3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1人。2004年,全市科技活动人员7.88万人,科学家与工程师5.56万人,万名公民中科技人员达79人。(二)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通过深化

4、科技体制改革,增强了46个驻津和113个市属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与发展能力,一批国家驻津科研院所成为国内相关行业设计及工程总承包的龙头单位以及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和质量检测的核心单位,72个市属开发类科研院所完成企业化转制。建设完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国家级成果推广中心6家。建成市级研究中心8个、工程技术中心17个、企业技术中心140个。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40个,其中3个为国家级创业中心。大型科研条件设备共享信息网络正式启动,汇集了全市102家单位的大型科学仪器1000多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和北方技术交易市场

5、等机构不断探索新的运转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市高新区、市开发区、保税区已经成为天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三)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市专利申请量由2000年的2787件增加到2004年的8406件,专利授权由1611件增加到 2578件。专利申请量首次上升到全国第9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6位,2004年专利授权同比增长23.4。2001年以来的4年中,我市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5项,取得市级重大科技成果4831项,技术交易额累计达到153.9亿元。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个新的干细胞因子,成为我国2004年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突破之一。开发出抗艾滋病病

6、毒创新药物“西夫韦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美国专利授权,已被批准进入临床试验。基因芯片研究领域申请国内外重要致病菌特异基因和探针专利94项,体液重要致病菌检测基因芯片进入临床试验。集成电路SOC芯片(片上系统)设计达到90纳米的国际先进水平。铜铟硒薄膜太阳电池、纯电动汽车、橡胶机械装备等研发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00年的744.6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731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3.1%增加到32.2%。“十五”期间,软件、新能源、北方环保科技等国家级产业化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格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7、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全市软件产业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22亿元快速发展到2004年的78.1亿元,软件出口额由0.35亿美元增加到2.01亿美元;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由0.96亿元增加到30亿元,锂离子电池扩能到年产2亿只,多晶硅、非晶硅等太阳能电池达到年产12.5兆瓦,成为国内技术水平领先、规模最大的绿色电池产业基地;环保科技产业产值由45亿元增加到128亿元,建成了国内技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中空纤维膜产业化基地;在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产业上,建成了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中药产业园和头孢抗生素产业基地。通过持续创新与产业化,无缝钢管、皮质激素、复方丹参滴丸、力神锂离

8、子电池、中空纤维膜材料和组件等成为天津新一代的标志性产品。(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效显著围绕提升优势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中药现代化科技工程。全市制造业信息化企业由2000年的120家增加到2004年的2000多家,全市80%以上的重点企业都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累计取得各类专利1079件,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新产品设计能力。通过中药现代化科技工程,推动了天津市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全面实施,使超临界萃取、分子蒸馏、三相流化床、膜分离等16项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在全市中药企业中广泛应用,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居全国中药单品种销售量的第一和第二。

9、(六)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十五”期间,围绕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加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在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及回用、工业节水、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建成并运行了国内第一个每小时2500吨规模的海水循环冷却工业示范工程和日产1000吨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掌握了适合本市海域海水水质特点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各项技术经济参数和工艺流程,关键设备自主开发、浓盐水利用等一批研究课题取得了重要进展,取得7项专利,为海水淡化工程化、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工业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达到45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我市和国内40多家大型石化、冶金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到2004年,万元产值

10、能耗降到0.51吨标煤,万元产值取新水量降到了24吨。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和水耗、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固体废弃物重复利用率等指标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七)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在医学医疗、生态保护、减灾防灾等领域取得并应用一批重要科技成果。2003年,依靠科学,战胜非典,并及时开展了SARS患者恢复期的健康随访和流行病学研究,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的SARS流行病学、临床学和病例随访的数据库,受到国内外关注。在针灸、中医内科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成果,提高了天津市医疗科研和临床治疗的水平,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现代化;围绕地铁一号线、狮子林桥改建、博物馆建设、海河生态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设,攻克并应用了一批相

11、关关键技术,提高了城市现代化水平;面向全市的公民科学素养培训工程取得良好成效,受训人数超过百万,建成市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80个,其中国家级10个,公众科学素养指标达到4.2%,远高于全国1.9%的平均水平,居全国前列。(八)区县科技进步取得突破,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得到提高2004年,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的区县达到4个,通过市级科技进步考核的区县12个,北辰区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区县科技进步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引导支持红桥、东丽、和平、北辰、塘沽等区建立了特色产业企业孵化基地,宁河、宝坻、汉沽、武清等区县组建了一批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增强了区县科技成果承接和转化、产

12、业化能力,促进了科技资源向区县的扩散和聚集。依靠科技进步成为区县加快发展的核心思想,区县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通过组织实施农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以及农业新品种选育、农产品深加工、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等科技专项,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了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的全面合作,形成了支撑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各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市14万户农民科技致富,户均增收在5000元以上。农业信息化成为农业科技推广、咨询和培训的主渠道。加大农业技术集成力度,在科学种植和养殖、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沼气开发、沼渣改良耕地等方面开展了技术示范。(九

13、)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拓展科技投融资渠道全社会R&D内部支出由2000年的24.75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5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由1.51%增加到1.75%左右,居全国第四位。全市财政科技拨款由2000年的5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1.49亿元。加大了科技投融资平台建设力度。建立了企银科“金桥之友”联谊制度,引导金融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支持。发挥政府创业投资种子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了我市创业投资的大发展。全市创业投资企业由2000年的10家增加到2004年的56家,注册资本由9亿元增加到37.8亿元,成立了国内首家非法人制创业投资基金赛

14、富成长基金。(十)加大了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力度,促进了科技资源聚集和整合“十五”期间,执行了83个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派出1160名科技人员出国与国外同行进行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拔尖人才在我市创新创业,使我市在基因芯片、生物新药、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的研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我市与国家科技部、中科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市建立了科技工作会商制度和科技合作关系,促进了国家科技力量聚焦我市发展和京津两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将科技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坚持走科技路,吃科技饭,在全市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

15、水平是包袱”的观念,将科技投入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视优化科技进步和创新环境,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产业化的政策法规,成为不断加速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我市坚持以搭建科技创新创业的舞台聚集国内外科技资源,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树立大科技观念,促进了全社会推动科技进步的整体合力的形成,走出了一条具有天津特色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协同持续发展的路子,为天津未来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不多,对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和解决水资源、能源、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技术瓶颈问题的支撑

16、能力仍显不足;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官产学研金结合和创新体系还未形成有机互动的组织和网络;全社会科技投入仍然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投融资困难;高端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创新依然存在着体制机制上的许多问题,科技进步面临不快则退的严峻挑战。二、“十一五”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我市科技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等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科学技术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造就着新的追赶和跨越机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等多方面的科技需求,形成对科技进步的强大推动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市科技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未来5年,是我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抢抓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树立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的信心和勇气,发挥我市的优势,利用好国内外的科技资源,迅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