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重点知识(7月20日).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9675032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9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重点知识(7月20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组织行为学重点知识(7月20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组织行为学重点知识(7月20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组织行为学重点知识(7月20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组织行为学重点知识(7月20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重点知识(7月20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重点知识(7月20日).pdf(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1 组织行为学重点知识组织行为学重点知识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是个体行为;第三章是激励,这是个体行为、群体行 为、组织行为都涉及的问题,我们把它单列为一章来重点讲授;第四章是群体行为;第五章是领导行为; 第六章是组织行为;第七章是组织发展与变革;最后第八章,我们收集了一些综合案例,供大家学习时参 考。 2 2、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 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

2、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3 3、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 (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4 4、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 (1)边缘性、综合性 (2)两重性 (3)实用性 5 5、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

3、循的基本原则、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对未来的预见性。 6 6、学习和研究组织行为学时,目前常用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和个案研究法、学习和研究组织行为学时,目前常用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和个案研究法 五种。五种。 7 7、什么是理论?、什么是理论? 麦格雷戈提出的理论假设认为: (1)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因此,必须由外界的刺激物加以激励。 (2)人们天生的目标就是跟组织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因此他们必须由外界

4、的力量来控制,才能保证他们为组 织的目标而工作。 (3)由于人们具有非理性的感情,因此他们基本上是不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 (4)不过,人大体上可划分为两类,一类人符合上述假设,而另一类人则是能自律和自制的,并且不那么受 他们感情的摆布。必须把管理其他一切人的责任授于后面一类人。 8 8、持理论观点的管理者有什么样的管理策略?、持理论观点的管理者有什么样的管理策略? 学 海 无 涯 2 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类型,将决定他们所采取的管理策略,并决定他们关于组织及其职工间应保持哪种心 理契约的概念。上述对人性的假设,就必然意味着职工是计较型参与的。组织是用经济性奖酬来购买职工 的劳务和服从,而组

5、织则有义务通过一套权力与控制系统来保护它自己和职工们,免受人性中非理性因素 的损害。权威于是就必然是存在于被指派的职位上,并指望职工们能服从占据了权威职务的人,而不管这 个人的能力或个性如何。 9 9、社会人的假设理论、社会人的假设理论 (1)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而人际关系则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 (2)从工业革命中延续过来的机械化,其结果是使工作丧失了许多内在的意义,这些丧失的意义现在必须从 工作中的社交关系里找回来。 (3)跟管理部门所采用的奖酬和控制的反应比起来, 职工们会更易于对同级同事们所组成的群体的社交因素 做出反应。 (4)职工们对管理部门的反应能达到什么程度

6、,当视主管者对下级的归属需要、被人接受的需要以及身份感 的需要能满足到什么程度而定。 1010、什么是、什么是 Y Y 理论?理论? 麦格雷戈提出的 Y 理论假设认为: (1)工作中消耗体力和脑力,正如游戏或休息一样是自然的。一般的人并非天生就厌恶劳动。当依赖于可控 制的条件时, 工作可以成为满意的源泉 (自然地从事工作) , 也可以成为惩罚的源泉 (尽可能的避免工作) 。 (2)外力的控制和处罚的威胁,都不是促使人们为组织目标作出努力的唯一手段,人们在实现他们所承诺的 目标任务时,会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3)对目标、任务的承诺,取决于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后所能得到的报偿的大小。 (4)在

7、适当的条件下,一般的人不但懂得接受,而且懂得去寻求负有职责的工作。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心、 强 调安全感一般来说是经验的结果,不是人的天性。 (5)在解决种种组织问题时, 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具有运用相对而言的高度想象力、 机智和创造性的能力。 (6)在现代工业社会的生活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在智能只得到了部分地发挥。 1111、什么是、什么是“超理论超理论”? 薛恩提出的复杂人假设,即“超理论”。他认为: (1)人类的需要是分成许多类的,并且会随着人的发展阶段和整个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 (2)人在同一个时间内,会有多种的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错综复 杂的动机模式

8、。 (3)人由于在组织中生活,可以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在人的生活的某一特定阶段和时期,其动机是内部的 需要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4)一个人在不同的组织或同一个组织的不同部门、岗位工作时会形成不同的动机。一个人在正式组织中郁 郁寡欢,而在非正式组织中有可能非常活跃。 (5)一个人是否感到满足或是否表现出献身精神,决定于自己本身的动机构造及他跟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工作能力,工作性质与同事相处的状况皆可影响他的积极性。 (6)由于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因此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各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没 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人的普遍的管理方法。 1212、结合我国的具体情

9、况,运用几种对人性的假设来研究人性与组织管理的关系,应注意哪些方面?、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运用几种对人性的假设来研究人性与组织管理的关系,应注意哪些方面? (1)尽管人们的需要仍然是改善生活状况。但人们不仅仅只是为谋生和金钱而工作。 (2)多数人对组织任务及其管理方式的最初态度,总是从能否满足自己需要而做出反应的。但是,这个态度 是可以通过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教育来改变的。 学 海 无 涯 3 (3)在我国,各级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从长远来看是一致的,但近期也可能不完全一致。为此组织和个人 双方都应当做出努力,使组织目标中能包含更多的个人利益。从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工

10、效,增加满 意感。 (4)管理的方法应因人、因任务而异。主管人员应当努力创造条件,合理地安排分工,使更多的人在工作中 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以得到内在的满足。 (5)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对人的态度应和资本主义国家有所不同,职工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而不是 雇佣劳动者。领导者、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关系。所以,不管采用哪 种管理方式和方法,都应当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应说服教育、发扬民主、适当参与、启发自觉、提 倡自治。 第二章个体行为 1 1、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那些?、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那些? 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影响人的

11、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 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影响人的行为的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影响人的行为的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包括: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 2 2、个性的概念、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3 3、几种主要的个性理论、几种主要的个性理论 (1)特质论或特性论。 (2)心理分析论或心理动力论。 (3)社会学习论。 (4)个性性格类型论。 (5)整体结构论。 4 4、如何在管理中应用个性理论呢?、如何在管理中应用个性理论呢? 任何一个个性理论对于一个组织有没有实际应用

12、价值,主要看它能否说明、预测和控制个人的行为和绩效。 实践证明,个性对于人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应当正确地运用个性 理论,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 为了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必须人尽其才,必须学习伟人和改革 者的个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改造自己的个性性格。 5 5、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的概念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6 6、态度的概念、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7 7、海德、海德“平衡理论平衡理论”

13、的主要观点的主要观点 海德认为个体对单元中两个对象的态度一般是属于同一方向的。例如,我们对某个工厂的评价很高,而对 该工厂的职工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好感;我们对某人没有好感,见到他的朋友也可能感到有点讨厌。人们 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些情感或评价趋向于一致的心理压力, 因而在同一个整体内相互联系的对象之间, 可能发生态度同化现象。当个体对单元的认知与对单元内两个对象的感情关系相调和时,其认知系统便呈 现平衡,反之,当个体对单元的认知与对单元内两个对象的感情关系相矛盾时,其认知系统便呈现不平衡 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会引起个体心理紧张,产生不满的情绪。人们总是试图消除这种不平衡状态,以恢 复一定的平

14、稳状态。海德从这个观点出发,提出了“平衡理论”。 8 8、菲斯廷格的、菲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 ” 学 海 无 涯 4 认知是指任何一种知识,包括思想、态度、信念以及对行为的知觉等认知元素。人的认知元素是无穷无尽 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其一,协调彼此不发生矛盾;其二,不相关彼此没有关系;其三,不 协调彼此发生矛盾。一般说来,人们都力求将认知中各种元素统一和协调起来。但要做到这一点,有一 定的难度,因为认知元素间难免发生矛盾,呈现不协调状态。例如,某职工确实付出很大的努力,想把生 产搞好,但结果并不理想;某管理者多次与某职工谈话,要帮助他解决存在着的思想问题,不但没有达到

15、 目的,反而引起他的反感;某经理制订了工作计划,因遇到一些意外的困难,未能完全实现,等等。不协 调有程度上的差别,这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认知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不协调认知的重要性越大,它可 能造成的不协调程度也就越大。其二,不协调认知数目与协调认知数目的相对比例。 9 9、消除认知不协调的方法有哪些?、消除认知不协调的方法有哪些? 消除认知不协调状态的方法很多,主要有: (1)改变行为,使对行为的认知符合于态度的认知。 (2)改变态度,使其符合行为。 (3)引进新的认知元素,改变不协调状态。 1010、工作态度与工作、工作态度与工作绩绩效效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它作为工作的

16、内在心理动力,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 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这些功能,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的大小。一般说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 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 这表明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关系。但是,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要取得很高的工 作报酬也可能引发积极的工作行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由于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作态度与工作 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 1111、职业生涯及其、职业生涯及其设设计计与开发的概念与开发的概念 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一生中工作活动的连续经历。 职业生涯的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 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职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职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