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谈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576232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战略管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战略管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战略管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战略管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谈益阳市资阳区实验小学 吴阳民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实现程度。从教学内容角度看,有效的课堂教学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应该是科学的、精要的、适中的;从教学目标角度看,有效的课堂教学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应是明确的、集中的、可测的;从实现程度角度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以关注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帮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一、深入钻研,用好教材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深入地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及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用好教材时应

2、注意:1仔细研读教材,主动驾驭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通用的、共性的,具有简约化的特点。由于篇幅限制,教材中有的内容没有提供详尽的材料,也没有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念驾驭教材,多问几个为什么。如:这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经过这样一系列思考后,教师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正所谓“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如果教师只在“浅水湾”打转转,看见“鱼虾”便止步,抑或误把“鱼虾”当蛟龙,那么他对教材的理解一定是浅薄的,也就谈不上实现有效的

3、课堂教学了。如人教版第三册“加、减法估算”这一教学内容: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下列生活用品,妈妈带的钱够吗?热水瓶烧水壶 六个水杯28元43元24元学生因估算意识不强,用惯了根深蒂固的精算,因此如果直接出示教材创设的情景,学生很容易习惯性的进行精确计算,但如果老师善于处理教材,驾驭教材,改变教材呈现方式,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更有帮助:热水瓶烧水壶六个水杯 2元4元2元教师与学生交流后,达成共识,热水瓶20多元一个,烧水壶40多元一个,六个水杯需花20多元,妈妈带的钱够吗?这样处理教材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空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有效地参与到了估算活动中。2合理地确立教学内容的广度

4、和深度。教学内容的广度是指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的量,教学内容的深度就是知识的难度。教学难度太小,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度太大,容易挫伤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合适难度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教师在保证知识技能目标的前提下,要尽可能深挖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充实、丰富。如在圆的面积一课教学中,对教材中的推导过程可以在深度广度上这样处理:在“化圆为方”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有限分割、拼合,想像无限分割、拼合,再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3、细挖深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笛卡尔说过:“数学是使人类聪明的一门

5、科学”,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形成数学精神、科学世界观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学生形成良好知识结构的纽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桥梁。作为知识的数学往往出校门不到几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印在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终身受益。如果说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条明线,那么蕴涵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一条暗线。数学思想方法往往隐藏在一个个课题或一道道习题的背后,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应从一年级就开始渗透。在“数与计算”中主要有集合思想、函数思想等;在空间与图形中主要有数形结合思想、变换思想、极限思想、建模思想等;在问题解决中主要有化归思想、对应思想

6、、符号化思想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有统计思想、排列思想、组合思想、统筹思想、符号化思想、等量代换思想等。这些思想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融合在一起的,教师应充分挖掘出这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教学中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将它们内化为解题策略。二、精心设计,合理引导教学设计是老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导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拟定教学过程的活动。这一过程既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决定着教学的实施与效果。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慧,体验到探索学习的情趣和学习成功的快乐。1以有效的情境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事为素材,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

7、把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驱力,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就会获得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双赢”。如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统计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中的作用与用途,明确统计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统计欲望,教师可改变教材的情境形式,创设一个更具现实生活意义的情境。如上课伊 始,老师提出全班开展一次优秀作业评选活动,看谁得的“优”多。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主动地投入到统计活动中去,而且通过统计表获得的信息中,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有效地助进他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进步。这样的情境创设比数动物图片要有效而有意义得多

8、。 2让真正的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一种体验学习,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流到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因此,学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经历真正的探究,亲历知识的形式过程,学生的想法、见解才能在表达碰撞中不断提升,才能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实现有效探究,关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哪些情况需要学生探究。一般来说,形成性知识需要学生探究,即形成数学概念、定律或公式的过程和方法,包括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规定性知识,不需要学生探究,即概念的约定属性等。如

9、为什么10厘米是1分米?二是如何组织学生有效探究。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搭好探究的平台,如创设情境,教师或学生提出有待探究的问题。搭建好使学生明确任务的问题式平台;让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填表、记录、分析等过程,搭建好让学生探究的实践式平台;采用与教材对照,与他人比较等方式搭建好让学生进行评价的参照式平台。其次教师应提供最佳的探究时空,使学生完成有效的探究活动。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对称一课探究对称图形特征时,教师可为每位同学提供一些图片,有对称的,也有不对称的,学生通过活动,把对称的与不对称的进行分类,然后提问:你是怎样找出来的?有什么办法能验证找得准不准呢?学生再一次活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

10、方法对折,接下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通过对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完全重合”、发现折痕,再揭示“对称”“对称轴”就水到渠成了。在这一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找一找、分一分、折一折,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去观察、去发现,主动而积极地完成了对知识的建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3用巧妙的引导,实现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不断积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既能有效地巩固深化知识,又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提升和发展。只有适时、适度、适法的引导,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适时体现在:(1)妥善处理,先与后的关系。是先引导再探究还是先探究再引导

11、,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2)妥善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当学生的思路偏离学科特征时,教师应引导转向;当学生思路出现障碍时,教师必须排忧解难、点拔指导。(3)妥善处理优与多的关系。当学生的思路与他人重复时,应引导学生另觅新法;当学生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时,应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方法。适度体现在: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度,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度,以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为度。适法体现在:应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得法。如:如何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学会看书自学、自评;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如何开展讨论分析;如何学会观察、思考等等。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周长一课时,老师用课件出示这样的一道题

12、: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说说它的周长是多少?学生根据对周长的理解答出是4厘米,这时老师又出示一个正方形与第一个拼在一起如图: 问: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思维活跃,有说8厘米的,有说7厘米的,也有说6厘米的,于是大家展开激烈辨论,并采取沿着边描一周的方法去验证,找到了正确的思维方式,此时教师又提出新问题:如果再拼一个如图: 这个图形的周长又是多少呢?再次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思维不断地向深处发展,在使学生深刻理解周长的基础上,有效地拓展了思维空间。三、关注生成,造就精彩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是指在弹性预设的

13、前题下,教师根据复杂的课堂变化,以学生的课堂反馈等生成资源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变教学策略展开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因学情的变化,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合理的调整,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展开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应双方积极对话,思维不断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充满智慧的劳动,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或方法的自我建构。在我们大力提倡精心预设、精彩生成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教师在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及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因势利导,让生成成就精彩。1关注“节外生枝”在动态的教学中,过程远比预设和计划生动、丰富,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因此,往往出现了许多“

14、节外生枝”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而必须冷静面对,捕捉有价值的“意外”资源,给予适时引导,并即时纳入弹性灵活的临场设计中,让学生顺着自身的“意向”不断深入。2善待“错误资源”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他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缺乏对其本质特征的把握,因此,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一方面要尊重他们的“原创思维”,不能一味地呵斥或置之不理,另一方面应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探究,得以及时拨乱反正,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因“错误”而精彩。3挖掘“与众不同”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当学生有了一些非常规的想法、举措,教师不能囿于自己的一般认识,轻易的否定学生,而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去说、去做,并顺着学生的思路,挖掘其“闪光点”,给予肯定与赞赏,激活非常规思维中创造性的合理成分,促成精彩的动态生成,使原本平淡的课堂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呈现出“喜看稻菽千层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美景。总之,有效课堂教学应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应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为学生持续、有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