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语句特点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945881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语句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岳阳楼记》语句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岳阳楼记》语句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岳阳楼记》语句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语句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语句特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4岳阳楼记语句特点【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对偶句由两个动宾语组成。动词“衔” 、 “吞”相对;形容词“远” 、“长”相对;名词“山” 、 “江”相对,对仗极工。六字写洞庭湖,是粗线条的大写,极壮阔,极见气势。从修辞上看,既是对偶,又是拟人。试想:湖中之山那么远大,却像把一片饼干衔在嘴里一样;万里长江却可以把它一口吞下,形象多么生动,气势多么磅礴。六字描绘“横无际涯”的洞庭,堪称绝唱。【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两个对偶句,均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第一句“北”和“南”是表示方位的名词相对。 “通” ,通向;“极” ,到达,动词相对。 “巫峡” 、 “潇湘” ,名词相对。第二句“日星” 、 “山

2、岳”是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两者均为主语。谓语“隐曜” 、 “潜形”是两个动宾短语。两个句子不论从词组看,还是从每个字看,都是相对甚工的。从意义上,第一句写岳阳楼的地理环境,交通四通八达,故“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为下文写雨、晴两段作铺垫。第二句极写雨中迷蒙的日、星、山、岳,渲染萧索悲凉的气氛。【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这个对偶句,上下句均为两个动宾句式组成的并列短语,对仗甚工。写“迁客骚人”面对“满目萧然”的阴雨, “连月不开”的洞庭景色所产生的“感极而悲”的心情,极深沉,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个对偶句也是两个主谓短语。 “沙鸥” 、 “锦鳞” ,名词相对。锦鳞,代鱼,以

3、局部代全体,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格。 “翔集” 、 “游泳” ,动词相对。这句写洞庭景物的优美,可与毛泽东沁园春名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并读。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两个对偶句极写洞庭月夜的壮观、优美,用以衬托登岳阳楼“心旷神怡” 、“其喜洋洋”的心情。两句均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 “长烟” 、 “皓月”是偏正式的合成语,用作主语。谓语“一空” 、 “千里” ,论对仗,从字面看是很工整的。单从词义分析,则“一空”完全消失,是偏正短语,而“千里”则为数量 2 / 4短语,这种对仗属宽对。第二句,论对仗是极为工稳的。 “浮光” 、 “静影”做主语,两词均为偏正式合成词。 “跃金”

4、、 “沉璧”均为动宾短语作为谓语。用“跃金”来描摹有风时湖面上浮动的月光,用“沉璧”来描绘无风时倒映在湖中的月影,不仅词藻华丽,比喻形象,且意境也极为优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骈句的特点: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其余则按意义划分节奏,如“衔远山,吞长江”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居庙堂之高则忧则忧其君】互文是文言文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这种甲中有乙、乙中有甲式的互文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应理解为“无论是否在朝为官,都忧君(君即国也)忧民” ,而不能片面理解为“在朝则忧民,在野则忧君。 ”【

5、虎啸猿啼】“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一句,有关参考资料一般译作:傍晚,天色昏暗了,老虎在大声吼叫,猿猴在哀婉鸣啼。我觉得这样译似乎有点不太确切。首先,岳阳楼当时所处的位置大概是这样的:一面濒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一面紧靠着“百废具兴” ,游客毕集的巴陵郡城。如此,可以断定:以洞庭湖面积之宽广及岳阳楼与湖对岸山岳距离之遥远,即使那远山的老虎、猿猴的嗓门再大,也是不可能传入“迁客骚人”的耳鼓的,更何况正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时候!当然“虎啸猿啼” ,也不可能来自巴陵郡城内。我认为, 文章并不是在写真实的“虎啸猿啼” ,而是借虎啸猿啼的声音来打比方:到傍晚,洞庭湖上一片昏暗,只听到那汹涌

6、澎湃的浪涛声。那声音时而象老虎在狂吼,骇人听闻;时而像猿猴在哀鸣,催人泪下。作者这样比喻的用意是为了更形象地描绘洞庭湖上当时那种“满目萧然”的景象,更生动地说明“迁客骚人”当时那种“感极而悲”的起因。 3 / 4陈光伟文言文教材疑难词句试译岳阳楼记 (语文学习) 1981 年第 6 期)【一碧万顷】课本注释似乎把“碧”看作了名词, “一”是数词作定语, “一碧万顷”则成了主谓结构。有关的一些辅导材料大都同此。实际上这里的“碧”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修饰它的副词, “万顷”貌似“碧”的宾语而实为补语,就像“一泻万里” 、 “一落千丈”等成语的结构一样, “一”有“一旦” 、 “一下子”的

7、意思。 “一碧万顷”的应理解为:一绿就是万顷,全句可译为:上面的天光、下面的湖色相辉映,一绿就是辽阔的一片。即便我们把“碧”字理解为形容词作谓语,那么“万顷”与它的关系也只能是形补结构,而“一”也仍然是修饰性的副词而不是数词,因而也不该译作“一片碧绿” 。【岸芷汀兰】此系互文见义。这种表达方法在古书中常见,万其是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常有意借以增强语意的含蓄精炼,扩大词句的容量。即如此例,意指岸边有芷兰,渚上也有芷也有兰,都长得郁郁青青。若把“芷”专属岸, “兰”限于“汀”,文章就死板了,同时也不合乎自然界的情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8、先” 、 “后”都是具有形容词作用的时间词作为意动词,即“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 。本句“先天下之忧”可以解释为“把天下人的忧愁放在前面” , “先”是意动词,有“以为”或“把当作”的意思。但是,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后”却不能按例作解, “把天下人的快乐放在后面” ,意思却好相反,不是忧国忧民的高风格了。因此,这里的“先” 、 “后”只能看成有形容词作用的时间词,它后面可以加上介词“于” , “先于天下之忧”是形补词组。 “先天下之忧”是后一个“忧”的情态状语,中间用“而”字隔开。 “先天下之忧而忧”译成现代汉语是“在天下人的忧愁的前面而忧愁” 。按说, “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成现代汉语是“在天下人的快乐的后面而快乐” 。 “先”和“后”字面上互相对称,意义上互相补充。还可以把“而”字处理得灵活些,讲求适当的意译,这句竟可以说成:“在天下人忧愁的前面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的后面才快乐。 ”前一个“而”字 4 / 4译成“就” ,以表其忧愁之“早” ;后一个“而”字译成“才” ,以显其快乐之“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